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外小型低温换热器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 《低温工程》1994,(2):45-52
综述了国外小型低温间壁式换热器的发展概况,对多孔填料换热器和节流制冷器用换热器的研究动态做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制冷空调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研究具有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效化的制冷空调用换热器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强化换热技术在制冷空调用换热器中的应用,包括风冷式换热器、水冷式换热器和蒸发式冷凝器,以及适应低制冷剂充注量、低GWP工质的紧凑型高效换热器的研发进展,为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平行流换热器在空调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创辉 《制冷》2011,30(4):1-5
介绍全铝平行流换热器与传统铜管套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区别,并从结构上分析全铝平行换热器的寿命、换热性能、阻力、重量等方面比传统铜管套翅片式换热器优化的情况,同时,通过在风冷式空调机上的测试,和传统铜管套翅片式换热器进行换热性能和空调系统性能对比,探讨平流式换热器在风冷式空调机上的应用可行性,为今后平行流换热器在风冷式空调...  相似文献   

4.
介绍容器内板翅式换热器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阐述CIV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提出为解决难点所采取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空调器中采用小管径的影响分析及研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调器采用小管径铜管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器换热器的成本,大幅降低空调器的充注量,但会对于空调器的性能及制造工艺带来影响。本文分析了小管径换热器应用的优势,理论分析了空调器采用更小管径铜管对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小管径铜管的换热器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但直接将小管径铜管应用到空调器中替代原有的换热器中的铜管可能会导致制冷剂侧压降过大、翅片阻力过大、制热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结果,给出了解决小管径换热器应用的问题的技术思路和所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从风洞换热器的技术要求出发,简单介绍热管技术的优缺点。结合某型风洞换热器的设计(换热器结构参数),对热管换热器与其他换热器进行比较,分析在风洞换热器中采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调用翅片管换热器,本文研究了4种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及表面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管径的变化,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不同制冷剂对应的最佳换热器管径。根据实际空调器系统确定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管内流动阻力损失由大到小依次为R22、R290、R410A、R32,表面传热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R32、R410A、R290、R22。在空调器制冷工况,满足换热量需求的条件下,冷凝器入口压力(压缩机排气压力)越低,系统效率越高;根据模拟计算,换热量为2 000 W时,随着换热器管径的增大,不同制冷剂对应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先降低后增加,得到最适宜的换热器管径:R22为7~7.5 mm,R410A与R32为6~6.5 mm,R290为6.5~7 mm。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板翅式换热器在空分装置中的换热原理和应用,叙述了板翅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阐述了空分流程中三种主要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要点和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9.
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器 ,在工业领域应用很广 ,本文结合产品设计实例分析、介绍其在空气冷却方面的优势和应用 ,对于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社会意识,世界各国下大力量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在节约能源上研究新途径,换热设备的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换热器的换热技术的研究,主集中在对换热器内流体流态变化以及对各部件的参数优化研究两方面,换热器内部流体的流动状态是影响换热器综合l生能的重因素。本文叙述了换热器提高热效率的几个因素,以及介绍当前常用的几种换热器,并对换热器研究存在几个不足进行阐述,并对换热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石油天然气冷却用板式换热器阻力降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作者在辽河油田石油天然气脱水预处理装置中使用板式换热器所遇到的阻力降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石油天然气冷却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部分集态冷凝过程,换热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液膜,致使阻力降增大,因此,对于石油天然气工业需要控制压力降的工艺流程中冷却用板式换热器,仅仅考虑传热面积和留有一定的富裕量是不够的。要想有经济、合理的传热面积,首先必须从设备结构参数上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以水-水热交换器为例,以CFD模拟软件为手段,以κ-ε模型为基础构建人字形波纹板式换热器模型,并系统分析波纹倾角、波纹深度、波纹间距这3个重要几何参数对换热器内部温度场、压力场、流场及平均努塞尔数和流动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触点是板间换热效果最好的点,触点的扰流作用使流体在触点周围湍流程度最高,传热得到强化,这也是板式换热器内流体在雷诺数较低时发生湍流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流体经过触点后压力损失较大,是产生阻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波纹倾角是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参数,最优波纹倾角在60°附近,此时换热效果较好而阻力尚未达到最大;波纹深度增加,平均努塞尔数增大,换热效果趋于好转,板间压力降也逐渐降低。但随着波纹深度的增加,结垢的倾向也会增加,因此较为合理的波纹深度应该在4~5mm之间;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通过计算所得的波纹间距与波纹深度之比在3~4范围内时换热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杭氧42 500 Nm~3/h空分装置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工艺设计和参数,运行过程中偏流的原因分析和改造过程。通过对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吹扫和管路改造后,解决了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偏流和温差大的问题,氧气产量也达到了设计产量42 500 Nm~3/h。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源热泵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但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建立地下水源热泵流量分析模型和典型的基准状态,从节能和地下水节约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设计工况下板式换热器循环流量和地下水流量最佳范围,以及地下水取用单价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在基准状态下,板换循环设计温差应在5~6℃左右,比10℃温差工况系统能耗减少2.6%;水电单价比为0.2:1时,水费仅占总费用的9%,经济工况区范围为循环水温差在5~7℃之间,井水温差在10~13℃之间;水电单价比在0.5:1到0.75:1之间对提高地下水利用率较为适合;水电单价比为1.5:1时,地下水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的运行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厂在冬季冷负荷需求量较少,易造成冷水机组频繁启停,甚至由于冷却水温度太低,造成冷水机组无法启动的问题。可以通过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器联合运行的优化控制策略,充分利用冷却塔,通过板式换热器为生产设备和空调系统提供冷冻水,尽量减少冷水机组启动的时间,并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冷水机组频繁启停以及启动困难的问题,达到节能减排和提高冷水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角形波纹板式溶液热交换器的传热特性,通过对其物理数学模型的求解,并与平板式溶液热交换器相对比,得到了三角形波纹板式溶液热交换器的流动、传热特性以及不同溶液流速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三角形波纹板式溶液热交换器的波纹形状对其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波纹长度、波纹夹角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换热器内流体压降的关系,其结果可为溶液热交换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R410A为制冷剂设计的一套小型家用风冷冷水机组。标准工况下,该机组的设计制冷量和制热量分别为16.5kW和18.0kW。在系统热力计算的基础上,介绍了以R410A为制冷剂的小型家用风冷冷水机组设备选型过程,选用了制冷量和制热量分别为16.89kW和19kW的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实际总管长144m和实际传热面积70.24m2的翅片管式换热器作风侧换热器,板间距为0.0032m、单片传热面积为0.12m2的板式换热器作水侧换热器,毛细管作节流装置等。  相似文献   

18.
对换热器管束加工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并实践论证管板焊接、换热管装配、薄壁换热管胀接的加工工艺,从而解决换热器管板变形及换热管胀接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遗传算法和耗散理论的传热优化方法,并进行了风机盘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在对板翅管式结构的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建模的基础上,针对两种不同的应用工况,即供冷用干式风机盘管换热器和供暖型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和分析。优化目标选取了换热器的耗散热阻,而设计变量分别选取管间距、排间距、换热管外径、翅片间距和翅片数。为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还计算了换热器的换热量、空气侧和水侧阻力损失、总泵功和换热器效能。优化设计结果显示,在特定的设计参数和限制条件下,不仅换热器的耗散热阻值降低,其他方面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板式溶液热交换器为例,建立物理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得到溶液热交换器在不同流速下的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溶液热交换器中的溶液流速可以提高其传热系数,但会导致溶液的进出口温差减小,使溶液间换热不充分。设计溶液热交换器时可根据设计要求与文中计算结果选择不同的溶液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