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方法(ODF)研究和分析了微量元素Sr对Al-Mg-Si-Cu合金板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Sr的试样中主要含有旋转立方织构和面织构,其含量分别为21.245%和38.773%;Sr含量为0.033%试样的织构特征与不含Sr试样的织构特征相比无明显差别,最大取向密度f(g)出现在{011}211,只是各织构组分含量略有下降,其旋转立方织构和面织构分别为18.665%和35.553%;Sr含量为0.093%试样的织构特征与前述两种试样的织构特征明显不同,最大取向密度f(g)出现在{112}111;旋转立方织构及面织构的含量急剧减小至0.019%和1.133%。  相似文献   

2.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法研究了轧间热处理对Al-Mg-Si-Cu基合金板材轧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轧间不热处理和350℃×1 h热处理,两种板材的织构类型基本一致,主要为R-Cube{001}<110(旋转立方织构)及强度较弱的B、S、C织构;而经510 ℃×1 h热处理的板材的R-Cube及B、S、C织构的强度都比前两种板材相应织构要低得多.没有热处理试样的{001}<110的含量为21.2%,取向密度值f(g)为18.1;经过350℃×1 h处理的试样的{001}<110的含量为19.8%,f(g)为16.8;经过510 ℃×1 h处理的试样的{001}<110的含量为13.7%,f(g)为3.2.  相似文献   

3.
通过拉伸测试、显微组织和织构表征研究应变速率对Al-Mg-Si-Cu合金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织构几乎无影响。总的来说,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合金的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均呈先增加、然后保持不变、最后增加的趋势。所有合金断口附近区域的显微组织与应变速率无关,均由轻微拉长的晶粒组成,但晶界角度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小角度晶界先增加后减少。应变速率的变化对断口附近区域的织构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微量Sr对Al-Mg-Si-Cu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Sr)=0.033%时,合金中的两种时效相的激活能最低,而力学性能最好.Sr的加入导致了合金中原有热平衡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时效相的析出过程,继而使力学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均匀化对Al-Mg-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均匀化温度和时间及Mn含量对新型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温度的升高和Mn含量的增加均加快β-A1FeSi相向α-AIFeSi相的转变,α-AIFeSi相的数量随均匀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这一过程取决于合金中的Mn含量,仅依靠均匀化处理而不加入微量Mn,不能获得适宜形态的α-AIFeSi相颗粒.均匀化处理后,在空冷过程中析出粗大棒状Mg2Si(β)相,急冷后没有观察到此相.合金的拉伸强度降低,但急冷降低的程度要小于空冷.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Mn和Zr对新型Al-Mg-Si-Cu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EDAX和TEM分析了合金中析出相的类型和成分。结果表明:单独添加Zr,合金的强度降低,塑性提高;复合添加0.3%Mn和0.08%Zr,合金-T6的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粒状或条状AlCrMnFeSi相,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有所提高;继续增加Mn和Zr的含量,由于合金中时效强化相——Mg2Si数量的显著减少和粗大AlCrMnFeSi相的增加,造成合金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Al-Mg-Si-Cu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微合金化、熔炼铸造和挤压加工后的合金进行不同固溶、时效延迟和时效处理,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扫描电镜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l-0.41Mg-0.36Si-1.0Cu合金的过烧敏感温度为620℃,在(520~580)℃×(40~120)min范围内固溶处理后综合性能较佳.合金最佳热处理制度为520℃×(40~120)min固溶,然后165℃×10 h时效.Al-0.41Mg-0.36Si-1.0Cu合金固溶处理后时效延迟时间对硬度的影响较6082合金小,延迟时间应控制在3 h之内.  相似文献   

8.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分析了Er对Al-Mg-Si-Cu合金板材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轧制板材主要存在{100}011旋转立方织构,{111}110、{111}112黄铜R织构,常规织构B、S、C织构很弱,其原因与合金中含有大量弥散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密切相关。固溶处理后,Er含量为0.1%的铝合金中,织构主要为Brass织构和Cube+ND25织构,PSN形核是合金再结晶的形核机制之一;Er含量增加到0.2%后,合金织构是较弱的Brass织构,PSN形核减弱。Er的加入引起基体晶格变化,降低铝合金板材的层错能,阻碍了交滑移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Al-Mg-Si-Cu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以及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对一种新型A l-Mg-Si-Cu合金(A l-1.2%Mg-0.9%Si-0.6%Cu)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制度是550℃×2h固溶处理后水淬,人工时效制度为双级时效185℃×2h+200℃×1h。热处理后,试样抗拉强度可达到340MPa以上,硬度可达到105HB以上,伸长率在12%以上,析出相呈细小弥散状分布,对合金有很高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Er对1420合金板材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Er能够增强1420合金板材变形织构,其中黄铜织构B{011}〈211〉增强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加入微量Er可降低1420合金的层错能,同时Er与位错之间存在较高的交互作用能。另外,Er的抑制再结晶和细化再结晶晶粒作用也有利于变形织构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1.
应用背散电子衍射技术,通过分析Al-Mg-Si-Cu合金板材轧间不同退火处理后的织构变化,研究了轧间退火对该合金板材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时的中间退火制度不同,各试样中的织构类型及强度有较大变化。没有进行轧间退火处理的试样中存在较强的偏转G取向、Q取向及残留轧制铜C取向。经350℃×1 h轧间退火处理的试样中存在很强的G取向、Q取向及R/S取向。经510℃×1 h轧间退火处理的试样中存在较弱的偏转G取向、R/S取向。每个试样中都含有{111}面织构,经过轧间退火处理的试样中该织构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12.
一种Al-Mg-Si-Cu合金的铸态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艳丽  潘琰峰  郭富安 《铸造技术》2007,28(11):1489-1493
采用金相显微镜(O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Al-0.44Mg—1.15Si-0.32Cu-0.11Fe-0.11Cr-0.07Mn合金的铸态、均匀化组织,并对合金在凝固过程及均匀化退火后形成的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的铸态组织中主要存在α—Al、Mg2Si、Si、β-Al5FeSi、α-Al(MnCr)FeSi、CuAl2和Al5Cu2Mg8Si6(Q)等相。均匀化退火后,Mg2Si、CuAl2和Q相消失,Si相聚集分布在晶界处。同时针状的β-Al5FeSi转变为颗粒状α-Al(MnCr)FeSi相,材料的组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微量Sc,研究了Sc对Al-Mg-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c 添加量为0.2%(质量分数)时合金的性能最好,铸态抗拉强度达到188 MPa,比未添加 Sc 的合金提高了44.6%,断后伸长率为8%,显微硬度达到85.8 HV1。此外,加钪合金的晶粒尺寸为10μm,比未添加Sc的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量Sr对Al-Mg-Si-Cu基合金力学性能、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合金中加入Sr能够产生微合金化,改变合金的热力学平衡,使Mg、Si、Cu在合金中重新分布。当合金中Sr的质量分数为0.013%时,与不含Sr的合金相比,其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更高,且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当合金中Sr的质量分数为0.093%时,与Sr的质量分数为0.013%的合金相比,其力学性能、成形性能下降,且综合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Sr对Al-Mg-Si-Cu基合金车身板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浸腐蚀实验、盐雾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微量元素Sr对Al-Mg-Si-Cu合金车身板腐蚀性能的影响.全浸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加入Sr后,其质量损失速度由2.76 mg/(h·cm2)降为1.39 mg/(h·cm2),盐雾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加入Sr后,其质量损失速度由8.56×10-3mg/(h·cm2)降为5.90×10-3mg/(h·cm2),Sr可以明显减缓合金的腐蚀速度.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加入Sr后,合金稳定电位较负,稳定时间长,合金钝化区较短,腐蚀电位ψcorr更负,且腐蚀电流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int-bake response of 6022 alloy with 0.3% Cu (mass fraction) were studi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and tensile tes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hase constituents in the as-cast microstructure are Mg2Si, Si, Al5Cu2Mg8Si6, Al5FeSi, α-Al(MnCrFe)Si and CuAl2. During the following homogenization, CuAl2, Al5Cu2Mg8Si6 and Mg2Si phases are almost completely dissolved, and Al5FeSi transforms to α-Al(MnCrFe)Si particles. After rolling, the phase constituents in the alloy change less except the precipitation of Mg2Si particl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Mg2Si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conditions. Cu add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paint-bake response of 6022 alloy by facilitating the formation of β" phase. Therefor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6022 alloy with 0.3% Cu is higher than that of 6022 alloy without Cu after paint-bake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