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应力分布特征的认识,对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提出了沿桩身改变水泥掺量的施工工艺。通过在某软土地基进行试桩和对桩身质量的检测,研究了利用该工艺改善水泥土搅拌桩质量的施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掺量施工工艺可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上部桩身强度,对于较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可改善搅拌桩的整体成桩质量,而且该施工工艺符合上部荷载作用下桩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浙江省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某基地工程实际,对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钉形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轴力主要在扩大头处集中;桩身轴力根据桩长的深度逐渐减小;从桩头至桩身变截面处,桩身轴力与桩身变截面以下部分相比,衰减更快;由于钉形双向搅拌桩的桩身结构更为合理,加固效果比传统水泥土搅拌桩更好;且由于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在复合地基应用条件下较传统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间距有增加,故处理相同面积软土地基时所用的总桩数大为减少,可以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3.
某工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及检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强 《山西建筑》2011,37(34):83-84
通过分析北沙河北岸一级阶地某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进行地基处理。同时通过钻孔取芯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桩体质量密实度、连续性、均匀性进行了检测和静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后得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双向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现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技术。为了分析双向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在同一场地进行了双向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试验段工程,对比分析了双向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的桩身质量、施工扰动、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路堤荷载下的工作性状特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双向搅拌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搅拌均匀性、消除冒浆现象,并减小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双向搅拌桩桩身质量均匀,桩身强度沿深度变化较小,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填土高度相近时,双向搅拌桩荷载分担比高于常规搅拌桩,地表沉降和坡角处最大水平位移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而地基固结速率快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研究结果表明,双向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超长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能力和临界桩长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根据质量欠佳的单桩和多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荷试验,论述了水泥土桩承载力发挥的前提是桩身水泥土搅拌必须均匀、连续。再根据大型构筑物实体下质量很好的超长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应力和变形观测结果得出,只要桩身中下部水泥土强度有保证,群桩中桩身轴力的有效传递深度可达25m 以上。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外壳施工完成后插入预制混凝土芯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桩。现有研究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机理讨论很少。为完善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依托南京绕越高速东北段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埋设传感元件,借助复合地基载荷板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其承载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地基加固效果要优于同直径同桩长的水泥土搅拌桩;混凝土芯的插入,有效增大了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竖向抗压强度;混凝土芯与水泥土搅拌桩外壳之间能有效传递剪应力,且水泥土搅拌桩外壳的大表面积保证了桩土间不会发生剪切破坏;相同的上部荷载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要大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有一定的挤密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 1 1 8组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现场载荷试验统计分析 ,研究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特性以及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讨论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复合地基置换率、加固深度以及承压板尺寸的相互关系 ,阐述了水泥土搅拌法在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滨江大道工程,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工艺原理和进行软土地基加固的施工工艺;针对超长钉形搅拌桩的施工特点和难点,通过改进施工设备、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实现了25 m超长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经检测,超长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及经超长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处理软土层位于中间的多层软弱地基,开发了中间桩体直径扩大的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并通过现场试桩施工及检测,介绍了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原理、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桩身质量检测结果。现场试桩结果表明所提的变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是合适的,能形成中间截面扩大的新型搅拌桩。由于采用了双向搅拌工艺,保证了水泥掺量,提高了搅拌均匀性,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大大高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研发丰富了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弱地基的形式,能经济、有效地对中间软土层的多层地基进行针对性地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丁博 《江苏建筑》2012,(4):96-99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处理的技术,其承载特性不同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适宜处理深厚软土地基,文章重点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某工程地基加固上的应用,对其进行取芯和加固地基承载力的质量检测,其加固效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荷载传递,桩身强度,淤泥含水量等方面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江 《山西建筑》2014,(5):78-79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应用于太原地区粉质粘土地基中,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尤吉  郭建军 《山西建筑》2011,37(7):37-38
结合工程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水泥土搅拌桩多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位移场及变形特性的基本规律,给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软土地区,基础工程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濮阳某住宅楼为例论述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区的工程应用,通过简述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理,结合实际工程,从工程地质情况、基础方案的确定、试桩、计算、桩基检测等方面证明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区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变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变径水泥土搅拌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式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说明。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分别从桩身强度、承栽力及工程经济等方面与同标段的常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对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机械设备的改造,采用了双向搅拌的施工工艺,从而保证了桩身的水泥掺入量,提高了桩身强度;变截面的设计使得扩大头部分的面积置换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同时,相对节约了工程成本,经济效益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庚伯 《山西建筑》2008,34(12):110-111
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我国公路和工民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承载性状、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桩土应力比、复合地基变形模量和地基沉降等方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以促进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原理,探讨了土体的质量、水泥及外掺剂对桩体质量的影响,通过复合地基计算、地基变形计算两方面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总结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软土双层地基模型的线弹性有限元程序,对不同类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半刚性桩的特点以及测试结果分析,提出了施工时应加强上部桩身强度的要求、措施。为探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笔者结合某工程,通过现场在基础下面桩头和周围土上埋设土压力盒,以观测在实际受荷过程中桩、土应力的变化;同时在加固范围内埋设了25m左右的深层沉降标,以观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实际受荷过程中地基加固层及深层土沉降的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ADINA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为原型,采用典型黏土层的非线性本构模型,以ADINA三维有限元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的桩身应力、桩间土应力、位移特性等进行计算分析,取得了一些用实测手段难以得到的结果,并将部分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可较好地揭示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沉降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20.
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加固软土地基,也用于人工填土较厚的地基,通过探讨解决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阐述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的机理,对解决软土地基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