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步行空间不仅是交通空间,还是体现城市品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它是一把尺子,衡量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是否以人为本。它是城市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的价值取向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是首都,是中国的国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北京的城市道路空间是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自2004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郑重声明北京鼓励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虽然  相似文献   

2.
从行人环境感知的角度评价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有利于优化行人步行体验、促进城市街道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高校周边人流密集的5个临近地铁站的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EFA分析法和IPA分析法从行人步行环境感知视角评价其步行环境体验。结果表明,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感知可分为车道及尺度因子、步道接触因子、底层建筑因子、道路分隔因子四个维度;行人对街道步行环境总体重视程度较高,体验评价一般,从环境服务角度来衡量,仍有一定的差距。文章通过感知差异分析,提出优化道路过渡空间层级、步行空间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多层次步行体验空间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什刹海地区街道步行乐趣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统城市中,街道不仅起到了交通通行的作用,还作为重要的邻里交往空间影响着城市的肌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单调的机动车道代替了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汽车不仅将人逐出街道,还阻断了街道两侧的交流,给步行活动造成不便。研究以北京旧城为例,运用环境心理学和AHP层次分析法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从街道空间、街道设施和街道活动三个方面选取什刹海地区五类典型街道进行调查,研究人在城市街道中的活动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反应;通过调研建立街道步行乐趣评价体系,对什刹海地区各类型街道满意度进行打分,针对典型街道提出提升街道步行乐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总体框架下,根据西城区北中轴及周边地区的区域特点及特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风貌特征.进行道路步行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步行环境系统的研究.探究城市生活对步行活动的需求,调研街道物质环境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以及步行活动与历史文化街区之间的关系,以在旧城文化保护地区对步行环境系统的架构,以达到安全、交往、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相似文献   

5.
伴随城镇化与机动化进程,中国城市街区与街道的步行环境受到了较大冲击,囿于步行环境评价方法的缺乏及片面强调小汽车效率,行人的时空损失再大亦属无形。总结发达城市步行道网评价指标及方法,提出基于步行源、步行汇、步行集的GIS分析的街道步行易达性评价方法,并以上海同济大学两个校区、北京丰台两个街道为例,结合步行时空阈值调查,对不同尺度下步行活动的易达性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较之路网密度、形态等传统指标,重要公共设施的优化布局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天津市混合型轨道交通站点(简称混合型站点)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便捷性和通畅性,针对其构建了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3个典型混合型站点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步行环境的强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理位置不同的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与商业服务设施可达性、公交站点密度、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简称POI)密度、公共管理设施可达性、市政公用设施可达性和交叉口密度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是规划干预步行环境建设的重要方法。运用叙述性偏好法和离散选择模型,构建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得其相应的权重值。以上海鞍山新村为例,评价案例地区现状步行环境的老年友好程度。研究发现,叙述性偏好法是行之有效的评价老年休闲步行环境质量的方法;老年步行者对机动车流量大小较为敏感,其次是遮荫情况、人流量大小、人行道界面情况和有效通行宽度。定量评价老年休闲步行环境的方法,为提升步行环境的老年友好程度提供了一种行为视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为目的,探索适应未来就业需求的环境评价教学新模式。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改革传统作业模式和考试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相关实践平台,将"环境评价"实践内容与环境评价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目的性。经过两年的教改实践,形成了一套基于应用型本科环境评价教学、作业、考核方案,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与工作需要,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李怀敏 《规划师》2007,23(4):21-26
从两个起于威尼斯的研究入手,通过动态视觉体验和城市形态学的研究途径,对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可步行性从定性到定量进行探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网络可步行性的重要因素有渗透性、视觉丰富性、活性界面、机动交通流量和易读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间句法实证研究中步行流量调研费时、费力的问题,对比北京方家胡同、虎坊桥和西二旗区域360个测点的实测数据和1 360条街景数据,探究网络开放数据中街景地图对实测步行流量的可替代性及替代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在街景地图覆盖全面、街道等级极差大且步行流量大的区域,街景数据均匀化处理后,对实测数据的替代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将使未来异地研究成为可能,并降低了研究成本,提高了获取数据的精确度,这对深入探索空间形态对交通流量和功能布局的影响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是城市老年人日常游憩的场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老年人日常游憩需求不断增加。“住区—公园”步行环境的适老化建设对老年人出行具有积极影响,是鼓励老年群体进行户外休闲的重要途径。研究选取老龄化、城市化均较高的南京市,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老年人对住区到莫愁湖公园步行环境满意度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的“住区—公园”步行环境的满意度评价因子分别为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愉悦性;其中影响老年人步行环境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可达性;不同社会属性老年人之间的步行环境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从步行环境可达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方向,以期为适老化步行环境的更新改造提供兼顾公园内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商业区“步行环境”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中一方面交通车辆急剧增加,另方面商业服务业迅速扩大;市中心商业区内行人与车辆、购物与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导致城市效率和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尤其是京、津、沪、穗等几个大城市的中心商业区,交通阻塞,秩序混乱,事故增多,购物困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为了探索我国大城市现有商业中心区改造的方向和途径,我们分析和研究国外一些城市的成功实例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商业步行环境”这一概念。商业步行环境来源于“步行街”,“步行区”,但是我们希望能打破它原有的局限,把单纯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初,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和建设部重点科研项目基础上,开始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就新的条件下如何发挥京津冀地区作用,参与全球竞争,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200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进而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早在2000年初研究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战略时,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就已注意到,北京不仅要有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更要有新的战略来实施规划,带动和促进北京参与全球竞争,向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发展.为此,2005年初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城市总体规划庆功会上,吴良镛就指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之日,也是新的问题开始之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鞍山道历史街区步行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入手,运用层次分析及综合指数的方法,对各个街道的环境舒适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划分了评价等级,为今后步行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9)
研究采取宏观的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和微观的城市设计品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3个轨道交通站地区的环境宜步行性进行测评,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相比宏观的城市形态因素,微观的城市设计因素对于步行感知的影响更大;便捷性是站区宜步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标,它不仅受街区路网形态的影响,还与街道空间品质相关;步行环境的总体评价来自于不同层面的步行环境感知的叠加与重组,部分环境要素更是起到主导作用;步行者的社会属性也会影响其对于步行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建筑学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博弈是二元式的。它关乎历史的与实用的、规范性的与实证性的、固守成法的与随心所欲的、乌托邦式的与名利场式的矛盾,常常非此即彼。在唯绩效是瞻的当代社会,理论一度处于尴尬的境地。以"关键词"串联出的当代建筑学地图是对此情况的有效回应,是情境与载体思考方式的统一,因此,来源丰富、语境多样的建筑理论研究应该既是集体的也是个别的,是逻辑也是现象,有"骨"也有"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体检”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体检背景城市病的突出作为特大城市,北京在昂首迈向国际两千万人口大都市行列的同时,快速的膨胀也在加剧这座千年古都自身的消化不良和运行不畅。社会进步回避不了城镇化,中国的城市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能源供给、环境污染、噪音、大气污染、蔬菜粮食供应、公共安全等不同方面都较为突出。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提出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即一是要明确  相似文献   

18.
《市政技术》2012,30(2):75-75
北京市首个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地方标准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是地铁换乘都能像1号线换2号线这么快就好了"。在轨道交通为市民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地铁换乘"绕大圈"一直让人感  相似文献   

19.
杜娅薇  齐鹏  叶青 《室内设计》2020,(4):97-103
在当今大学校园开放性与使用者密 度增加的情况下,机动车与人行交通的矛盾 日益凸显,校园步行交通环境也因此受到更 多关注。本研究从道路交通基础条件、机动 车动静交通情况及使用者评价三方面构建校 园步行环境评价方法,注重整体与局部、动 态与静态、环境与心理多维度之间的关联关 系。并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收集并 分析路网连通性、车流量规律、设施分布、 道路宽度与路径可达性、使用者行为特征等 基础数据,采用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遴 选出10个校园步行环境影响要素,构建基于 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步行环境量化评价算法;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低干预度的分级校园步 行环境优化建议,以期为校园步行环境提升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人居 环境空间,但车行优先理念指导下的“封闭 社区”模式为城市发展带来困境;存量发展 导向下,城市形态向步行优先转变成为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思路。在构建基于马斯洛理论 的步行需求层级基础上,探讨一种全面、便 捷的可步行性环境分析方法。以回龙观住区 为对象,分析内容分为住区规划与街道设计 2个层面,共7类因素,前者侧重客观物质环 境,包括土地利用多样性、道路连通性、日常 服务设施可达性;后者侧重主观步行环境体 验,包括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愉悦性。 方法上,通过测绘、POI下载、问卷等多种手 段获取源数据;借助GIS重点分析日常服务 设施可达性,采用李克特量表获取步行满意度。得到结论:住区规划层面,回龙观土地利用与道路联通特征对步行出行的支撑力度较低; 设施整体可达性良好,但地铁、医院、公园、文化健身设施的可达性差。街道设计层面,整体步 行环境满意度较高,与道路物理设施建设相关的环境因素满意度高于涉及城市管理与设计的环 境因素。两个层面的研究均显示,步行环境在空间上不均衡,表现为西优于东、内优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