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盾构下穿既有运营线路时,需要对既有线路进行自动化监测。以长沙地铁4号线盾构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施工为例,在影响区间布设静力水准仪对道床竖向位移进行了自动化监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一整套自动化监测系统,并制定了详细的现场实施方案,最后对变形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套监测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建地铁线路隧道下行穿越既有线路存在着施工安全风险,自动化监测是准确地了解在建线路对既有线路工程结构变形的有效手段和定量分析方法,确保既有线路的结构安全。本文以成都市在建地铁11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下穿5号线既有线路地铁车站施工为例,对该车站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实行信息化施工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盾构掘进参数,严格控制车站的变形量,有效保障了隧道顺利下穿通过,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孙巍 《江西建材》2024,(1):261-264
文中以新建北京地铁16线木樨地站至达官营站盾构区间施工为例,对盾构区间下穿地铁1号线进行风险分析,根据上软下硬的地层特点选择匹配的盾构设备,通过试验段确定了下穿段的土仓压力、掘进速度、刀盘转速等掘进参数,同时增加二次补浆、径向注浆、自动化监测等保障措施,确保盾构区间顺利的通过了地铁1号线。既有地铁区间内的轨道结构最大沉降仅为0.32 mm。穿越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既有线路运营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1号线运营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对1号线区间进行MJS预加固、隧道自动化监测辅助推进、盾构推进参数控制并及时进行二次注浆的方案,探讨在软土层中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沉降的控制,约束既有区间管片的变形,从而降低对运营线路的影响.本次研究成果为软土层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路和重要地下建构筑物采取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深圳地铁11号线前一宝区间盾构下穿既有地铁5号线施工,从下穿前期准备、下穿过程控制、下穿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为填海区盾构下穿既有线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地铁5号线劳动路站至盘胥路站区间为例,该区间盾构施工下穿既有超近距地铁2号线隧道(最小竖向间距仅3. 36 m),拟定监测方案后,结合既有线内自动化监测手段,分析观测点沉降规律与既有隧道纵轴线变形演化规律,研究超近距离条件下盾构施工影响效应。解决盾构掘进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隧道可能诱发的沉降变形与结构开裂等,保护线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新建地铁隧道要下穿既有线路时,由于会扰动原有土层的平衡状态,若施工处理不当会对既有线路造成严重后果。结合杭州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某区间新建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隧道项目,从施工影响范围计算,地表及构筑物隆陷变化规律,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新建盾构隧道风险评估到施工过程采取的技术措施等进行阐述和探讨,可为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亮亮 《土工基础》2012,26(2):31-34
考虑时空效应的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受力特征计算,对盾构工程风险控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南京地铁新建三号线区间盾构下穿既有一号线矿山法区间隧道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按施工过程对既有一号线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后,盾构下穿既有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蒋超  王文辉 《江西建材》2022,(4):246-248,253
为保证盾构长距离重叠、并行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中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确保盾构隧道的安全掘进,文中依托长沙地铁3号线下穿地铁1号线的成功工程案例,通过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现场施工控制和监测方案布置,对地铁隧道在复杂下穿工况下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工法、地层地质条件和现场控制措施均是隧道安全掘进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新建轨道交通12号线盾构区间下穿既有2号线长~汉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新建线路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掘进施工对既有结构及线路影响较小,盾构隧道贯通后区间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4.96 mm,最大水平位移为0.309 mm,2号线盾构区间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86 mm,区间结构变形量和沉降量在相关规范控制范围内,满足区间安全运营要求。通过设计上加强管片配筋、增加注浆孔,隧道施工中加强掘进参数控制和及时同步注浆,加强二次注浆,同时对2号线长港路站—汉口火车站区间设置监测点,指导施工,保证地铁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1.
成都城区地层主要为砂卵石地层,卵石含量高、粒径大,且地下水丰富,暗挖工程施工极易引起地层沉降。为探究在该地层情况下盾构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的合理技术措施,结合成都地铁6号线盾构下穿既有运营3号线盾构区间工程,首先基于拟采用技术措施进行三维施工模拟分析,表明了该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既有运营线沉降变形;其次结合实际施工监测数据结果,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设计方案及三维数值模拟参数选取的合理性;最后对工程中发生的滞后沉降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地层沉降的技术措施。该工程为成都地区首次盾构法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线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天津地铁6号线黑牛城道站———梅江道站盾构区间下穿既有铁路的设计思路,利用GTS空间分析程序,对盾构区间进行下穿铁路的各工况计算分析并提出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盾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下穿既有建(构)筑物,因而会对土体及相邻结构产生影响.依托于南京地铁5号线下关站—建宁路区间段盾构施工项目,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模拟计算了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引发的土体和结构变形规律,并讨论盾构与既有结构距离对土体变形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下穿既有隧道...  相似文献   

14.
地铁新线近距离斜下穿既有线路属于特级环境风险工程,虽然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未见结合变化的施工参数等进行隧道动态变形的具体分析文献报道。杭州地铁4号线斜下穿既有1号线时,二者最小垂直净距仅2.1m,在软土地区无地层加固条件下对施工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分析了盾构下穿施工时既有1号线随施工参数而变化的变形特点,总结了一些规律,并给出了盾构下穿既有线路施工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铁16号线共建管廊综合井2–接收井1区间需长距离下穿深圳地铁16号线运营线路,因地质情况复杂,3%大下坡,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距地铁结构近,为满足地铁结构严格的沉降要求,研发了复合浆液及施工工艺,通过浆液改良及工艺的改进,使盾体与土层间间隙、管片与土体间隙得到了及时有效填充,极大降低了盾构下穿对地铁结构的影响,通过该项技术,项目顺利完成了盾构超长距离下穿地铁线路施工。  相似文献   

16.
柏林  顾洋旗  康杰 《绿色建筑》2020,(1):40-43,47
以上海地铁15号线工程土建14标盾构区间施工经验为例,对盾构近工作井段小间距下穿已运营地铁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总结盾构下穿期间确保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有效施工经验,以控制盾构施工对运营隧道结构的影响。该工程穿越后既有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并且已经收敛稳定,可为今后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各种难点建构筑物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牟军东 《浙江建筑》2012,29(10):43-47
杭州地铁粉砂地层具有易液化、高渗透性、稳定性差等特点,盾构穿越既有线时对既有线的保护难度极大;杭州地铁1号线九堡东站—下沙西站区间粉砂地层面临下穿既有线作业,隧道距离既有线最小距离4.95 m。在此以杭州地铁工程粉砂地层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既有线路为背景,介绍穿越时的既有隧道的保护措施及穿越时的施工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大面积应用盾构法施工,涉及到盾构下穿运营线路也越来越多,如何控制好盾构掘进下穿既有线是盾构施工控制难点与重点。结合广州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穿运营三号线,从现场监测的数据分析等方面总结归纳地铁下穿既有线路的关键点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施工出现施工事故。  相似文献   

19.
以南宁地铁4号线那历村站~那洪立交站区间盾构近距离下穿铁路隧道为工程实例,总结盾构下穿铁路隧道的关键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重难点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殷国权 《上海建材》2023,(6):70-72+76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盾构隧道掘进对周边地层的影响,保证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地层加固措施。本文总结了成都地铁19号线双流机场站—龙桥路站区间下穿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的施工加固技术,其中主要包括超前管棚加固和洞内深孔注浆加固,进一步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受双线隧道开挖扰动,3号线管片衬砌竖向变形最大值为10.7 mm且保持平稳,左右拱腰虽然在穿越段发生较大横向变形,但在穿越后基本恢复;现场实测数据表面联合加固方案的控制效果良好,确保了盾构施工及运营线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