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建筑平面内部中空,类似巨型烟囱,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抗侧力体系,属于高度超限建筑,同时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侧向刚度不规则及搭接柱转换等不规则项。设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各项相关参数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2.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项目B,D座超高层建筑为两栋平面基本对称的双子塔,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介绍了该工程结构选型、抗震性能目标、各阶段抗震设计分析方法以及结构构件设计,重点阐述了核心筒剪力墙、外围框架和加强层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处理和超限应对措施,并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银川大阅城是在大底盘上建造的有高层办公、酒店和小高层商业的综合体建筑。小高层商业平面内设置步行天街、阳光大厅,造成平面开洞较多,结构形式选用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形式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大跨度不上人屋盖采用钢结构轻质屋面和单层网壳结构。上人屋盖采用钢梁和钢筋桁架楼承板屋盖体系。同时进行高低建筑之间沉降差的分析和处理及超长地下室结构的无缝设计。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国防科技园A栋综合楼是一栋特点鲜明的平面细腰形高层建筑,采用传统框架-剪力墙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建筑四角框架成为第一道抗震防线,结构体系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计算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局部屈曲约束支撑框架与位于平面细腰部位的混凝土筒体组成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对屈曲约束支撑的布置原则、抗震性能改善效果及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一些关键构件明确了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减震技术与传统混凝土结构体系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善了结构性态,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扭、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106-112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一起组合构成的。这种结构较为灵活,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办公建筑和旅馆建筑中。本文将对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在建筑方面的优点、工程概述、受力特点、抗震设计原理、抗震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重要场馆之一的美术馆结构主体高度45m(不含屋盖造型网架高度),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呈"圆蛋形"平面布局且从结构2层开始逐层外伸形成"上大下小"不利于抗震的建筑体型。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地震断裂带附近,地震烈度很高,且地基为深厚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且上部结构体型复杂,在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技术难题。重点介绍本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以及针对本工程的技术难点所采取的结构技术处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本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受力性能,制作了1榀1∶2平面缩尺框架并对其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对框架施加不同峰值加速度的El Centro地震波。通过分析模型的位移时程曲线、恢复力时程曲线及滞回曲线,探讨此类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和耗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穿插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充当第一道抗震防线;位移时程曲线和恢复力时程曲线之间具有较好的协调性,滞回曲线出现一定程度的"捏拢"现象,最后发展成为"反S形",表现出剪切滑移特征。加载结束时,结构的等效黏滞阻尼比为0.065。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累积滞回耗能增幅不大,说明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整体耗能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8.
直接基于位移的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际,将钢框架结构性能划分为正常使用、生命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以框架侧移曲线为基础,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导出了相应等效参数,并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出结构的目标位移。在此基础上,对五层两跨平面钢框架进行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分析表明:本文指出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简便高效、结果精确,能够控制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地震作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预应力压接高效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PPEFF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预应力筋锚具意外失效情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开展了二层三跨足尺平面框架模型的试验研究.框架模型首层层高4.2 m,顶层层高3.5 m,中梁跨度为8.5 m,边梁跨度为7.5 m,按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抗震设防烈度8度(0....  相似文献   

10.
孙建  邵云  黎少华 《建筑科学》2012,28(5):100-103
对南京地区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砌体墙平面混合结构校舍的抗震鉴定过程进行了介绍,提出可偏安全地按砌体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并对该建筑的加固方案进行了讨论,指出可将其改造为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形成二道抗震防线,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设计实例分析,探讨核心筒底部拉力较大时斜截面抗剪和正截面承载力的相关问题,总结此类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给出此类型结构抗震设计的建议。指出此类建筑在中大震时核心筒底部拉力可能较大,规范对小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和调整系数,不能确保中大震时结构抗震性能,需采取必要分析手段和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为特大型博物馆,建设地点为高烈度区,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大荷载、大跨度均增加了结构设计的挑战性。建筑总长360m,宽度109m,结构平面不规则,为多塔连体高层结构,最大跨度58m,悬挑长度17m,针对结构的关键构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设计。通过设置抗震缝分为三个区,一区、三区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二区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性能目标的RC结构抗震设计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性能目标(小震丙类、小震乙类、"中震不屈眼"和"中震弹性"),对框架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以小震丙类建筑为基准,比较按小震乙类建筑、 "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设计时,结构地震效应和抗震措施的差别所引起的构件截面尺寸与配筋(即工程量)的变化.分析表明:①按中震设计时结构的楼层位移约为按小震设计时的2-3倍.②框架结构:6度、7度区按不同性能目标设计,工程增加量都在10%以内;8度区,工程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混凝土和钢筋增加量都超过40%.③框架一剪力墙结构:6度区,只有按乙类建筑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约为82.0%;7度区,按中震性能目标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时,剪力墙截面非常大,实用性和经济性均较差.④(键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不同设防水准下的不同结构所规定的抗震措施(包括构造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低烈度区,单纯依靠提高设计地震作用进行设计,并不能达到提高结构抗震安全的目的;除非结构的重要性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类别,一般情况下,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关键构件采用性能设计,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4.
首旅大厦是集首旅总部办公及5A级高档写字楼、3星级饭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筑平面、立面较为复杂,结构体系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总高度114.49m。本文主要介绍首旅大厦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要点,一方面介绍超限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抗震性能化设计;另一方面介绍核心筒和外围框架柱之间,以及高层建筑与相邻裙房之间沉降差异的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宁某高层研发办公楼的剪力墙结合楼梯间、电梯井、设备房,集中布置在建筑中部形成平面尺寸较大的核心筒。对于这种外围框架、内部核心筒剪力墙的平面布局,目前没有规范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还是按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本文根据框架—剪力墙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特征,从建筑平面布局、核心筒尺寸、核心筒墙体与底部剪力墙倾覆弯矩占比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研发办公楼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项目可供同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由于上下部结构特性差异较大,故抗震性能较差,但鉴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这种结构的房屋还将存在相当的时间。对于此类结构的房屋,只要在设计中严格执行抗震规范,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并对其重点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进行处理,把握好其设计要点,就能达到房屋抗震的"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个按照规范设计的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模型,通过替换模型中纵向的剪力墙为摇摆墙从而改造得到框架-摇摆墙结构模型.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述两种模型进行Push over分析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以此对比分析两者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框架-摇摆墙结构较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优越,层间变形基本一致,结构损伤趋于均匀,显著改善了框架-剪力墙结构损伤过于集中的破坏方式,更容易达到"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设计准则,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新建框架-剪力墙结构改造成高抗震性能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提供参考,为后续提出其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苏州新闻大厦裙房为大面积斜板结构,分析比较此类裙房结构的建模方法及采用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此类存在大面积斜板的结构,应考虑斜板对结构分析的影响;结构体系应考虑多道抗震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要优于框架结构;采用一道抗震防线时,应提高与斜板相连框架柱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下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9.
超高层总部塔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不设结构加强层,与传统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二道防线抗震设计不同,对本工程采用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体系论证和设计,并针对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关键部分,如剪力墙的拉剪设计、梁柱偏心节点、核心筒斜墙收进等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从而确保整体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0.
某大厦两座超高层塔楼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由于抗震墙较密而不利于建筑平面的灵活分隔,通过将结构中部的抗震墙转换为框架柱,原抗震墙转换为框架—抗震墙,为上部各楼层的合理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