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寄语     
正近年来,信息化一直是社会的焦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也被誉为第三次革命。信息革命发展至今近二十年,电脑、因特网、航空航天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等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使社会向着个性化、休闲化方向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产业不断拓展,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必然。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2.
编者寄语     
为期5天的第七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 CCMT 2012)于近日在南京落下了帷幕.南京是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悠久,工业基础稳固,享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其正快速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众多厂商和客户对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美好愿景共同促成了此次盛会的火爆氛围.  相似文献   

3.
编者寄语     
2011年之于国防制造,是成果丰硕值得铭记的一年.天宫初筑,神八升空,"蛟龙"入海,航母驭涛,"嫦娥"探月,"北斗"闪耀.在各大军工行业内,令人振奋的突破不断涌现,国防制造领域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踏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2011年恰逢人民军工创建8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军工制造业的出色成绩无疑为这双喜之年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为所取得的成绩骄傲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现状.虽然在某些技术领域我国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但在工艺技术、加工设备的效率与稳定性方面依然与国外领先者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编者寄语     
正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跨入新的年度,"十二五"规划渐入尾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几年来持续推进,一批批新装备不断诞生,一项项老技术取得突破。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大踏步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回顾2013,大运翱翔,快舟腾飞,天宫神十太空相会,"嫦娥"奔月化为现实,国防科技工业硕果累累。其中,作为孕育这些重点产品源动力之一的制造技术功不可没。展望2014,增材制造技术仍于潮头浪尖,相关工艺创新不止;绿色制造技术事关  相似文献   

5.
编者寄语     
2011年,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模式将不再简单重复过去,必将形成一个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为支撑,以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为主导,绿色而高效的现代科技文明时代。军工制  相似文献   

6.
编者寄语     
<正>时光飞逝,又是一年新开始。2015年是中国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而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将在近期正式出台。伴随着"中国版工业4.0"计划的推出,"中国制造"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大展拳脚。多年来,国防制造技术一直是武器装备性能和战斗力实现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因此国外十分重视其发展和应用。回顾2014年,美国制造出世界最大地面战车整体锻造铝合金车、  相似文献   

7.
编者寄语     
中国首艘航母于近日完成了首次海试。这艘海上霸主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海军的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航母本身对制造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要想拥有能够统驭大海的航母,首先就  相似文献   

8.
编者寄语     
广大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同志殷切希望“北京机械”改名,以免刊名有地区局限性,并使之名实相副,这个愿望今天实现了。“机械工艺师”现在与读者见面了。本刊创办迄今已第三个年头,由于经验不足,刊物存在不少亟需改进的地方。现在刊名虽然改了,  相似文献   

9.
编者寄语     
<正>智能制造装备是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绿色化的基本工具,是实现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热潮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军事强国非常重视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从顶层整体推动相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2017年以来,增材制造、机器人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典型技术攻关应用继续取得新进展。如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探索部署移动式增材制造实验室,全球首颗全3D打印纳米卫星从国际空间站部署升空、美国海军将采用区块链技术提  相似文献   

10.
编者寄语     
<正>两年来,"中国制造2025"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例如,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产品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客机投入商业运营;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使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3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等。  相似文献   

11.
编者寄语     
正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学技术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向纵深演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未来5年科技创新做了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规划》要求,部署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智  相似文献   

12.
编者寄语     
正目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世界军事强国纷纷紧抓机遇,着力促进本国制造业振兴,加速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研发远程打击轰炸机、俄罗斯成功测试高超音速弹头、以色列推出小型作战机器人等令人瞩目的军事科技突破不断涌现,这背后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编者寄语     
<正>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已成为加快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强国纷纷制订国家级战略和具体的推进策略、行动计划,将其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力争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NASA推出利用3D打印制造的金属"空间织物"、美国陆军积极推进增材制造技术在部队中的应用、英国开发出新兴混合3D打印工艺、西班牙研制首台具有实时虚拟现实监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9月23日下午16时许,辽宁号航空母舰举行了交船仪式,中国首艘航母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海上力量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一艘航母的建造,从设计到加工,无不凝聚着科技的力量。在众多保障技术中,无损检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无损检测技术是军工产品制造的眼睛,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把关手  相似文献   

15.
编者寄语     
正当前,各国都十分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以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日本i-Japan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再调整再布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也在努力加强前瞻部署,搭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动车"。在国防制造领域,科技的进步与潮流的更迭也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大量的新概念、新技术、新趋势正不断改变着国防制造的方方面面,也从一个侧面推动着我国武器装备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编者寄语     
在这个比往常都要炎热的四月,北京迎来了机床工具行业两年一度的火热盛典——CIMT2013。本届展会主题为"创新·可持续发展",意为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走出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访于  相似文献   

17.
编者寄语     
<正>近日,罗罗公司通过与英国制造技术中心所属的新国家增材制造中心合作,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出目前最大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组件。该组件是xwb-97发动机的钛合金前轴承,直径达1.5米,目前已通过了一系列的地面考核。增材制造技术作为近年来最为火热的制造技术之一,能够制造一些传统工艺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构件,相比传统制造技术能够大幅缩短产品研制、试制和单件或小批量零部件生产周期时间,其灵活性和便携性更可克服传统武器装备备件制造  相似文献   

18.
编者寄语     
2012年,传闻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出现,古老的预言没有阻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作为推动历史前进源动力之一的科学技术,也依然在快速发展着,在国防制造领域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编者寄语     
<正>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大转变时期,制造业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发达国家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日本出台了再兴战略……,都试图在未来全球制造业新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2015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正式揭开了中国工业转型的大幕。目前,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面对当前的形势,《中国  相似文献   

20.
编者寄语     
<正>当前,智能工厂的发展方向是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虚拟制造、增材制造、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形成工厂赛博物理系统,优化生产过程和要素配置,实现产品优质、高效、柔性、绿色的生产制造。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重要的实践领域,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例如,德国"工业4.0"战略、欧盟委员会"单一数字市场"战略、法国"新工业法国Ⅱ"战略、韩国"制造业创新战略3.0"等均将智能工厂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