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实体模型试验,在洪量和沙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概化处理后不同量级洪水条件下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段的水沙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洪峰流量加大,进入滩区的水量也随之增大,其漫滩范围和落淤厚度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但漫滩洪水基本流路无大的变化;漫滩洪水的水流交换模式包括在三角形滩区内完成的淤滩刷槽交换模式和水流漫滩后通过较长距离条形滩区落淤后回归主槽的交换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河床演变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特点,对河槽的排洪输沙作用进行了量化表述,界定了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提出了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判别指标体系;利用实体模型试验研究和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水沙过程与河槽冲淤及断面形态调整之间的响应关系,提出了近期基本满足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概化水沙过程及相应的水量。并形成了水沙调控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中游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黄河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对黄河下游的防洪减灾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席凤仪 《人民黄河》2003,25(11):13-14
黄河下游滩区是排洪、滞洪和沉沙的区域,同时又是广大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目前居住着179万人口,有耕地25万hm3。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试验期间,下泄流量本应在河槽排洪能力范围之内,但仍造成部分滩区进水受淹。在权衡不同洪水漫滩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漫滩的对策:①继续限制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发展,保证大洪水浸滩堆沙效益;②总结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的经验,提高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输沙能力,减小洪水漫滩几率;③有计划地实施引洪放淤,抬高滩面高程;④疏浚河槽,淤堵串沟,淤填堤河;⑤抓住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加快河道整治步伐;⑥加强滩区安全建设,确保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孙口以上河段含沙量的沿程变化,结果表明:①各级流量、含沙量过程中,含沙量沿程总体是增大的,不同水沙组合下的含沙量在各个时期沿程变化差别较大;②洪峰流量控制在4000m^3/s左右(不超过5000m^3/s)、含沙量为50kg/m^3左右对于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的基本功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淤滩刷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82·8"型不同量级漫滩洪水,进行了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淤滩刷槽系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①漫滩洪水淤滩与刷槽之间有必然联系,滩地淤积量与主槽的冲刷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同等水量、沙量条件下,滩槽冲淤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②不同量级洪水漫滩后,嫩滩的淤积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变化不大,二滩的淤积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③滩槽交换分三角形滩区交换和条形滩区交换,洪水过程中前者交换的频率大、时间短,后者交换的频率小、时间长;④上滩挟沙水流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含沙量衰减及粒径分选作用,泥沙粒径分选细化的程度与含沙量衰减率呈正比,较大洪峰流量的上滩水流在三角形滩区上含沙量衰减率较大,较小洪峰流量的上滩水流在条形滩区上含沙量衰减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判别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表征因子、影响因素和判别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可以用输沙指标、平滩流量、水位涨率、滩地分流比和洪水传播时间等因子表征;河槽宽度、滩槽阻力、比降、河势等对排洪功能影响较大,流量、含沙量、泥沙组成和断面形态等对输沙功能影响较大.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主要判别指标为:黄河下游河槽平滩流量4 000~5 000m3/s,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主河槽宽度以1 000~1 200m为宜,断面河相系数应在16m1/2/m左右,平滩流量下高村断面每增加1 000m3/s流量的水位涨幅不大于0.35m,高村断面滩地分流比不大于45%.  相似文献   

7.
黄河漫滩洪水滩槽水沙交换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演进的特点,分析了滩槽水沙交换的基本模式和淤滩刷槽机理。结果表明:①滩槽水沙交换分为条形滩区交换模式和三角形滩区交换模式两种;②滩地淤积比与漫滩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减少来沙量和增大洪峰流量皆可获得较好的淤滩刷槽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在持续萎缩情况下,漫滩洪水滩地过流比有增大趋势,洪水期间仍是“淤滩刷槽”,主槽同流量的平均流速 并未减小,论证了下游河道洪水期水位流量关系随着流量的增大渐趋平缓的线型特征。在评述已有河道排洪能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的计算分析方法作了阐述,提出对于水站断面应根据断面形态不同分别采用水力因子法和涨率分析法作为主要的推求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滩区漫滩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历次漫滩资料的分析,小浪底水库建成前约2年漫滩一次,建成后约3年漫滩一次。随着黄河调水调沙的继续实施,黄河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加上工农业用水的增加、中游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小浪底水库对中常洪水的拦蓄率将会提高,发生大于平滩流量洪水的概率会更低,有希望达到5年一遇。因此。从技术角度分析黄河下游滩区具备享受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6,(10):65-68
淤滩刷槽是指多沙河流发生漫滩洪水时出现的滩地淤积、主槽冲刷(或少淤)的现象,为多沙河流的主要特征之一。以黄河下游河道为对象,利用实测洪水资料,对漫滩洪水的滩槽水沙交换、主槽断面形态改善及其对滩槽冲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滩槽水沙交换及其引起的主槽断面形态改善是造成漫滩洪水淤滩刷槽的主要原因。淤滩刷槽可减少河道的总淤积量,并可改善河道的横断面形态。当漫滩洪水来沙系数小于0.012 kg·s/m~6及洪水漫滩系数大于1.5时,淤滩刷槽作用明显。为减少主槽及河道的淤积,其可作为漫滩洪水调度的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11.
依据 5 0年代以来的黄河洪水灾害事例和实测水文数据的变化趋势 ,揭示了黄河洪水正在向着“小水大灾 ,防不胜防”的不利局面发展的现实。进而依据其发生、发展的成因要素和客观事实 ,论证了渠化黄河下游河道对防洪输沙的正面影响和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从而确立了渠化河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地区梯田减洪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梯田是黄河中游地区水上保持三大坡面治理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减洪减沙作用。对黄河中游河中镇-龙门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梯田的保存率、保存面积、质量分级标准、减洪指标体系及梯田的减洪减沙作用等的研究表明:1970~1996年,河中镇-龙门区间梯田年均减洪减沙量分别为3290万m^3和1180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梯、林、草、坝)减洪减沙总量的9.2%和7.9%;泾河流域梯田年均减洪减沙毓分别为1250万m^3和1200万t,分别占26.1%和32.6%;北洛河流域梯田年均减洪减沙量分别为530万m^3和340万t,分别占17.3%和21.6%;渭河流域梯田年均减洪减沙量分别为6620万m^3和1265万t,分别占60.7%和58.0%。据此对黄河中游地区今后的梯田建设提出两点建议:①梯田建设要“少而精”、淤地坝可以拦蓄坡而治理措施见效之前的泥沙,但不能一劳水逸:既要实施淤地坝建设工程,也不能放松坡面治理。②黄河中游地区当前应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同时必须加强坡面治理,只有合理配置梯田、林、草等坡面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汛期(7~10月,下同),黄河流域降雨量除伊洛河偏多10.3%、汶河偏多54.6%外,其余地区较常年偏少或接近常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来水来沙量均比多年均值偏少,龙门、潼关水文站最大流量分别为2100m3/s、2140m3/s,为历年同期倒数第一位。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黄河进行了基于人工扰动方式和更大空间尺度上的第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第1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受8月22日~30日小浪底水库第1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的影响,下游花园口以下干流各站分别出现了2004年汛期以来最大流量,其中花园口站最大流量为4100m3/s,利津站最大流量为3190m3/s,花园口、夹河滩为自1998以来的最大流量,高村以下五站为自"96.8"洪水以来的最大流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汛期黄河水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12年汛期的黄河雨情、水情概况,分析了兰州站、龙门站、潼关站4次编号洪水的雨情、洪水来源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同量级降雨条件下,2012年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偏低;无控制区来水对洪峰和洪量的贡献加大.建议:①建立可视化的洪水预报调度耦合交互平台;②加强黄河中游地区变化条件下的雨洪、雨沙关系研究,修订已有的预报方案;③加快河口镇—龙门区间、龙门—三门峡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12年汛期的黄河雨情、水情概况,分析了兰州站、龙门站、潼关站4次编号洪水的雨情、洪水来源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同量级降雨条件下,2012年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偏低;无控制区来水对洪峰和洪量的贡献加大。建议:①建立可视化的洪水预报调度耦合交互平台;②加强黄河中游地区变化条件下的雨洪、雨沙关系研究,修订已有的预报方案;③加快河口镇—龙门区间、龙门—三门峡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04·8"洪水输沙特性与冲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下游“04.8”洪水的输沙特性与冲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4年各场洪水的水位流量和平均河底高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04.8”洪水进入下游的沙量为1.4亿t,它在黄河下游河道的总淤积量在0.06亿~0.14亿t之间,河道排沙比达91%~96%,河道输沙能力很强,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很小;②比较“04.8”洪水和2004年前几场洪水的同流量水位,除了孙口站的同流量水位和2004年调水调沙时的第一场洪水相近外,其他水文站的同流量水位均显著低于前几次洪水的同流量水位,说明“04.8”洪水对黄河下游河道的过流能力没有产生不利影响;③“04.8”洪水沙峰附近同流量水位表现低的原因,主要是高含沙洪水期间河槽发生了剧烈冲刷;④在平均流量2 000m3/s左右,黄河下游河道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具有很高的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45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与平衡输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河道输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减少河床的阻力损失,且有与流量相适应的河湾曲率半径、窄深河槽和平整连续的护湾工程,以及各河湾之间流势的衔接配合,这将有利于稳定主槽和平衡输沙.比降是影响输沙能力的重要因素,黄河高村以下河道特别是艾山以下河道比降大幅度减小,必须相应缩窄河宽,才能达到与上游河段输沙能力一致.修建潜水丁坝,可减轻艾山以下小比降河段在非汛期的淤积.黄河水流的挟沙能力不仅与水力因素和泥沙粒径有关,而且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具有多值关系和隐函数特性.  相似文献   

19.
黄河宁蒙河道排洪指标及径流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素珍  王平 《人民黄河》2005,27(9):24-25,27
平滩流量是表征黄河宁蒙河道排洪输沙功能的重要指标。根据防洪形势需求,以历年实测资料分析为依据,初步确定了黄河内蒙河道排洪指标在2500m^3/s左右。达到和维持该指标的径流条件为年水量170亿m^3、汛期水量70亿m^3,并需要洪峰流量大于1500m^3/s、洪量大于25亿m^3的洪水过程。同时分析指出,未来一般年份的径流条件基本能满足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