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索氏法提取和测定油茶籽油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外,油茶中还含有茶多糖、茶皂素、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油茶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制备为前提,本研究以简单、有效地提取茶油为目标,以油茶籽含油率为指标,在索氏抽提法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种类和单次样品重量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索氏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80℃、有机溶剂丙酮、单次样品重量4 g。该条件下茶籽含油率达43.24%±0.53%。该条件下测得4种油茶整籽和种仁的含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的整籽和种仁含油率均最高,且饼粕含油率最低,分别为49.7%、67.5%和6.1%。优化后的油茶索氏抽提条件,适用于茶油成分的有效提取和针对油茶籽油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法检测涤纶长丝含油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浩 《纺织导报》2004,(2):100-101
介绍一种检测涤纶长丝含油率的方法——核磁共振法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实验得出了检测可以达到的精度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法分析结果重复性好,分析时间短,无需化学溶剂。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区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核磁共振法与传统的萃取法和洗涤法的数据对比,验证了核磁共振法测试纤维含油率的可行性,最终建立了核磁共振仪测试纤维含油率的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测试纤维含油率的检测方法——核磁共振法(NMR),并在DTY含油率测试中对NMR法和传统萃取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李爽 《中国纤检》2022,(11):59-61
本文介绍了一种核磁共振法测试锦纶66纤维含油率的方法,从原理、准确度、精密度等方面与折射仪法进行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法测试含油率不仅方便快捷、测试简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环保无毒,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减少纺丝油剂废液的排放,符合实验室环保绿色的检测分析。另外,从样品制备、过程检测、人员操作等因素进行分析,证明该法测试含油率不受人员操作、温度、样品质量、水分等方面的影响,更适合于实验室精准快速分析、工厂实时数据检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的用于粮食、油料中粗脂肪含量测定的操作方法——索氏煮沸抽提法,通过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认为其测定结果同样准确、可靠,而且省时、省力、省能源。  相似文献   

8.
家蚕丝绵含油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准确测定家蚕丝绵含油率,采用索氏萃取法,研究水浴温度、丝绵取样干重对丝绵含油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温度在72~73℃、丝绵取样干重在(3.004±0.003)g时,测得的含油率较其他条件下的测定值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的用于粮食、油料中粗脂肪含量测定的操作方法——索氏煮沸抽提法,通过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认为其测定结果同样准确、可靠,而且省时、省力、省能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浙江省油茶主产区抽样的185批油茶籽中随机抽取12个样品,分别对油茶籽果肉、外壳及通过压榨(热榨、冷榨)和浸提两种方式获得的油茶籽油、残渣物等进行测量并分析了六种重金属元素(Pb、Cd、Cr、As、Hg、Se)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了解不同制取工艺下油茶籽与油茶籽油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以期为油茶籽油的安全生产等提供更多科学依据以及在制取工艺改进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合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浸提油和浸提残渣中Pb含量有超过国家标准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0.1mg/kg的限量,此外浸提法中各重金属含量高于压榨法,且浸提油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都有强相关性,说明浸提方法容易受到浸提剂等本身有微量重金属物质的影响,引起复合污染,后续精炼需要加以控制;Cr的含量在油茶籽肉、油茶籽壳和浸提油中,大于As含量,在浸提残渣、热榨油、热榨残渣、冷榨油以及冷榨残渣中均大于Pb、As含量,应该引起注意。但是在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了在豆类及其制品中最低1mg/kg,因此油茶籽油中的Cr含量其安全风险不高,但仍建议可进行长期监测以避免污染危险;Se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在油茶籽及油茶籽油中均有检出,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发掘其经济价值;Hg在热榨中含量无论是油还是残渣均高于冷榨,可能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油茶籽肉和油茶籽壳中Pb、Cd、Cr之间均存在强相关性,说明其同源性较高或受到了复合污染,可能受土壤及周边生活垃圾污染影响较大。【结论】浸提法较压榨法更容易受到浸提剂等本身含有微量重金属物质的影响,特别是对Pb的影响极大,应引起一定重视,加强后续精炼管理;Hg元素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热榨法中含量高于冷榨法。因此在生产环节有效地选择更加适合的制取工艺,可以减少重金属的污染,为茶油品质的提升提供思路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尼罗红染色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相结合,探讨有光处理、无光处理、室内阴干和自然晒干4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采后油茶果油体及含油率的影响,并对制片过程中油茶果的切片厚度及染色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切片厚度为60 μm,染色12 h后,油体的观察效果较佳,油体均呈规则的圆形球状,直径分别为(23.97±8.94)、(10.57±8.01)、(10.93±6.51)、(16.16±1.34)μm;4 种处理方式的油茶果仁含油率分别为 53.08%、51.24%、48.95%、47.34%,与含油体率呈线性正相关,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论文应用1H-NMR研究了葵花籽油65℃贮藏过程中氧化产物(共轭烯、醛类、氧化物、芳香烃、游离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与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特性中的S21的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1H-NMR结果表明,在65℃贮藏过程中,油样的初级氧化产物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氢过氧化物相比,氢过氧化物-共轭二烯优先降解;次级氧化产物及水解产物如醛、环氧化物、游离脂肪酸等随贮藏时间呈良好指数关系(R20.96),芳香烃则随贮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LF-NMR检测所得到的油样的S21随贮藏时间延长呈良好的指数增加趋势(R2=0.99)。相关性分析表明,氧化物、游离脂肪酸与S21的相关性最高,模型验证合理可靠。该结果可为研究S21特征峰的表征物质、提高LF-NMR油脂品质判别率提供研究参考及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磁共振技术以快速、无损伤、无侵入检测等优点使其在食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其在食品工业中五大方面的应用,分别为测量食品和生物体系中的含水量、研究食品中水分的分布和水分的流动性、研究果蔬的成熟度和损伤程度、研究食品中的油脂、研究食品的玻璃态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肉品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分析利用具有自旋性质的原子核在感应磁场中的能级跃迁分析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图所提供的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由于这种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肉品科学中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NMR基本原理、NMR波谱解析和NMR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综述了NMR代谢组学技术在肉品科学中的应用,为进一步阐明小分子代谢物对肉品质的影响机理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赵玉立  王丽  谭丹  温昊松  金刚  李响  张昂 《食品科学》2023,44(5):305-3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在我国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日渐壮大,假冒现象日渐严重,因此,开展葡萄酒的真实性研究也变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6年来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技术在葡萄酒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1H-NMR技术在葡萄酒产地、品种和年份真实性鉴别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启迪和推动我国葡萄酒真实性鉴别及促进葡萄酒真实性鉴别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类大分子聚合物,阐明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对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涵盖多种原子核(1H、13C、31P、19F等)的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是表征木质素结构特征强有力的分析手段。本文综述了液体NMR技术(氢谱、碳谱、磷谱、氟谱和二维异核单量子碳氢谱)用于表征木质素不同结构特征(如连接键、官能团、化学组成等)的优势,介绍了NMR测试时的制样方法和注意事项,概述了NMR技术在木质素结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NMR技术在不同木质素结构研究中的适用性,以期为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NMR技术对木质素结构进行准确表征和解析,进一步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核磁共振谱图中煎炸油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与极性组分含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煎炸油的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主要结论如下: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煎炸油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与极性组分含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8.327 6x + 90.215,相关系数R2 =0.977 3;核磁共振波谱仪重复测定的煎炸油样品中极性组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72%~2.53%(小于5%),表明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同时本研究将此法与柱层析法进行对比,所得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替代柱层析法测定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利用三相分配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新技术,先用商业蛋白酶制剂和超声波前处理油茶籽浆液,然后利用三相分配法提取茶油,油提取率达到97%和89%。油提取效率可达到用正已烷提取油的效率,并且提取时间较短。酶前处理和超声波处理结合三相分配技术提取茶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试验探索了油茶籽的水酶法提油工艺,研究了原料预处理方式、不同酶系、酶解条件对清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经过二次粉碎后,果胶酶的作用效果好;酶解温度对工艺结果影响不明显;在固液比1∶4,酶解pH4.5,酶解温度40℃、加酶量1%,酶解时间3 h条件下,清油得率可达到8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