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宁夏、河北、山东、新疆、内蒙和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其湿陷性具有自西向东和自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规律。 湿陷性黄土以粉粒为主,孔隙率较大,天然重度变化范围大,一般为13.3~18.1kN/m~3。根据黄土湿陷状况不同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在土自重压力作用下就产生湿陷)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才产生湿陷)。黄土的湿陷性与一般土浸水时压缩性稍有提高的现象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浸水试坑实验,自重湿陷特点是:浸水范围自试坑边缘开始,一般成40°~45°向  相似文献   

2.
杨增光 《山西建筑》2002,28(4):21-22
为了增强建筑物适应和抵抗因地基湿陷引起的差异沉降的能力,并保持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有必要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它的结构性,欠压实性和湿陷性三个方面,还针对黄土的湿陷特点,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  相似文献   

3.
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大型冷却塔地基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电厂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给予介绍,提出对大型冷却塔,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复合地基或换填地基比桩基更有利,当湿陷土层厚度大于10m时,孔内深层强夯(DDC)技术较优,当湿陷土层厚度小于10m时,采用强夯消除湿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变形的特点,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并结合建筑物的不同类别,提出了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和部分湿陷量的处理厚度以及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的宽度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处理后,在处理范围内土的干密度增大,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渗透性减小,湿陷性消除,利用处理范围内的土层作为建筑物地基的持力层,对建筑物安全与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中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和全部湿陷量的处理厚度以及局部处理与整片处理的作用,并阐述了几种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效果。近些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建筑的发展,地基处理的深度和难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些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红云 《山西建筑》2006,32(8):101-102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湿陷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工点,判别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类别和等级,提出对此种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李平先  李冰  高健磊 《建筑技术》2004,35(3):177-178
河南神力集团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其主要构筑物包括调节池、初次沉淀池、厌氧水解池、中间沉淀池、UBF反应器、SBR池、混凝反应沉淀池等。该工程位于黄河南岸Ⅱ级阶地中部,场地地势平坦,场区地层土为灰黄色粉土。根据室内土工试验,从地表至12.0~19.5m范围内的土层具有湿陷性,最大湿陷系数δs为0.098,总湿陷  相似文献   

8.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各类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尤其对轻型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厚度提出了探讨性,着重阐述了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则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往往具有突然下沉的性质,对工程建设危害性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正确评价湿陷性黄土及其场地和地基的湿陷性,对设计、施工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及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危害性,分析了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性,从地基、结构、防水三方面论述了防止或减少地基被水浸湿下沉的措施,总结了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黄土地区某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及其支护工程的设计方案.从环境保护、钻孔灌注桩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支撑施工、基坑降水及开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黄土地区明挖深基坑相关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并对作为信息化施工监测的重点与实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证明,该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晋西北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实例,进行了多种地基处理方案和桩基方案的比较,提出了适用于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的DDC素土桩-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复合桩基方案。对复合桩基湿陷性地基处理效果检测、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和基桩内力测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剩余湿陷量、静载荷试验与复合桩基方案调整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孔内深层夯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海 《土工基础》2006,20(5):8-10
1前言孔内深层夯实法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法。该方法先成孔至一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并强夯,形成密实的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其最大的优点是:处理深度深,可达30m;在消除湿陷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变形。笔者通过工程实例,对湿陷性黄  相似文献   

14.
位于富水地层中的隧道,施工期间的防排水措施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土体软化和泥化,导致地基土承载力降低和变形加大,对隧道结构极为不利.以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大课题为依托,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的短台阶七步开挖法,提出了"封闭开挖面、明流集中引排、保护地基土、喷射混凝土早强"的防排水措施.现场试验表明,该措施有效减缓了富水黄土围岩的渗水,保护了黏性土围岩,减轻了拱脚和隧底土体的软化程度和范围,减小了富水黄土围岩的沉降,保障了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黄土地区探井的开挖工艺成熟,开挖方法有人工开挖和机械洛阳铲开挖。但受开挖工艺等因素限制,探井的深度一般在15~20 m左右,因此这两种方法均无法开挖超深探井。以延安某大型黄土高填方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超深探井(探井深度达45 m)的开挖方法,形成了超深探井施工的成套技术。该方法采用旋挖钻机开挖探井,并研制了相应的井下多功能工作保护舱,解决了黄土高填方场地超深探井开挖及井下工作面临的诸多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的提出及应用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属首次进行,可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碎石桩加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依托某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工程,开展了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系列试验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检测了加固后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承载能力及沉降变形,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碎石桩加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桩身的密实度在松软土层较低,在坚硬土层较密实,且相同深度的桩身密实度随桩间...  相似文献   

17.
刘辉  刘豪杰 《城市建筑》2014,(14):160-160
黄土地区的高层建筑绝大多数都在8~13层之间,这是由当地建筑业的水平决定的。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要求十分严格,加上西北黄土地区独特的地基土特点,地基处理方法地选择和应用对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地壳运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门峡成为了湿陷性黄土的聚集地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该地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状况及地基加固机理,并探讨了综合法在三门峡湿陷性黄土地区中的地基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廉勇 《城市建筑》2014,(24):83-84
受地壳运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门峡成为了湿陷性黄土的聚集地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该地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状况及地基加固机理,并探讨了综合法在三门峡湿陷性黄土地区中的地基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某施工标段全长14km,含明渠13km,其中分布湿陷性黄土渠段6.6km。依据不同渠段湿陷性大小及其周边环境差异,分别采取强夯、重夯、土挤密桩以及扩挖换填等恰当的工程措施后有效地消除了渠基湿陷性。对该工程基础处理方法进行了背景分析与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