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中国实验建筑的先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浩 《新建筑》2006,(2):93-95
以历史比较的观点将当代中国实验建筑放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进行分析,评析了中国实验建筑的价值及意义,并就当代中国实验建筑的批判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先锋意义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的探索,是针对当今城市、建筑现状的种种反省,它为图挣脱过去的建筑观念、理论和形式的束缚,努力开创一种崭新的建筑创作。它要找 回人的自由状态,要用更多的可能性去注释世界的多极 化多样化,要还原那些被“商业化”污染扭曲的建筑形 式与空间。本刊选题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是追求建筑 的个性化、原创性、倡导一种前卫和先锋精神的创作。本 期文章中不论是对中国实验性建筑回顾总结,还是对一 些人物、作品的点评,让我们了解和发现了一批主流之 外追求者的创造;他们的先锋精神和创造力预示着未来 建筑的趋势。虽…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的拼图——从理论话语到实践策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建筑“实验性”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针对的主流实践和学术意识形态入手,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发展理解为一幅拼图,而没有建构关于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整体历史。作者不仅从时间线索上回顾了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理论话语及其对应的建筑设计策略,比如建构、建造、非建构、建筑的地域性,都市主义、观念建筑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当代实验建筑的一些重要艺术家如张永和、王澍、汤桦、赵冰等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总结分析阐述,指出中国当代实验建筑对于中国汉字书法、太极等的转借多是停留在形式的创新,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渗透着强烈的迎合西方的色彩。中国当代实验建筑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原因在于没有共识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史建 《城市建筑》2010,(12):11-14
本文将2003年看作实验建筑的终结和当代建筑的起始,提出的"当代建筑"概念,不仅仅基于当代艺术理论界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当代"、"当代性"等理论议题的既有探究,也是面对中国建筑近十年剧变,应对与阐释的迫切需求。文中分别从本土、都市、场所、未来和景观语境,概括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几种趋向。  相似文献   

6.
邹育华 《四川建材》2007,33(3):112-113
本文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建构实践入手,通过对中国建筑师近期的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读解,提出中国大陆实验性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以及对建筑本体文化的关注,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建构实践入手,通过对中国建筑师近期的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读解,提出中国大陆实验性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以及对建筑本体文化的关注,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实验与先锋     
《时代建筑》杂志一直关注和倡导当代中国建筑最前沿的探索和实践。2000年第二期“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2002年第五期“中国当代建筑新观察”便是两期专题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大陆实验建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实验建筑的发展过程、现状的分析,并就其与当代艺术的横向交流,提出中国大陆实验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筑空间的探索以及对当下文化的关注,正是其独立于主流建筑之处的重要因素,它的实验性也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实验先行     
经过从1995年以来的积淀和酝酿.这一年迎来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思想的爆发。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在当年六月份举行的”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由王明贤主持.参展者包括张永和、赵冰、汤桦.王澍,刘家琨,朱文一、徐卫国、董豫赣。这是中国第一次实验建筑展.曾因种种原因从中国美术馆撤展.后在北京国际建筑师大会国际会议中心展出。尽管所有参展作品还处于方案阶段但表达出对当代建筑和城市的新体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