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重点由Ⅰ类储层向Ⅱ、Ⅲ类储层转移,层间干扰、注水困难是油藏开发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精细注水开发,有必要对小层分层启动压力进行研究,尤其是在非均质性严重油藏。本文介绍了氧活化测试资料在确定小层注水启动压力具有快速、直观、准确的优势。总结了小层启动压力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孔喉结构的特殊性而导致流体在微小孔喉中呈现微尺度流动效应,即非达西渗流。利用岩心实验及数学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启动压力梯度对水平井产量影响小于直井;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具启动压力的油藏含水率上升较快且容易发生指进。非达西渗流将增大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渗透率作为储集层的主要参数之一,与温度、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全面评价温度、压力对致密砂岩渗透率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砂岩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层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砂岩渗透率下降,二者之间近似成指数关系变化,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指数关系逐渐变好;温度的升高会促使砂岩渗透率的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的物性,但这种增加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也就是说地层压力的增加会抑制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卫城油藏埋藏深、储层渗透率1-28.5m D,平均孔隙度12.8%,属低渗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注水压力高,高压欠注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酸液体系酸化过程中,存在处理半径有限、易生成二次沉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问题。为实现注水井酸化降压增注,增加有效注水,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研究多氢酸深部酸化技术,为低渗油藏透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于层间矛盾突出的油田的开发,分层启动压力是重要的参数之一。本文以大量的现场分层启动压力资料为基础,从渗流力学理论出发,阐明了分层启动压力的物理意义,为更好利用分层启动压力资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开发三大矛盾制约了二元驱的开发效果,利用CMG软件的STARS模块研究了渗透率非均质对二元驱效果的影响。根据实际可能出现的非均质状况,设计了六种层内非均质模型、四种平面非均质模型及三种层间非均质模型,并对不同模型对二元驱的影响从二元驱提高采收率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赵佳 《云南化工》2020,(2):126-127
采用数值比较,利用反解需洛伦兹曲线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非均质油藏开发的规律。结果表明:均质油藏的划分标准是当渗透率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2时;当含水率剖面与渗透率剖面相同的时候,无论是正韵律油藏还是反韵律油藏其注入水的方式都是通过高渗透层,正韵律油藏比反韵律油藏的含水率剖面坡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油气藏的开发,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启动压力的产生是由于边界层的存在和流体的塑性流动。文章采用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测定了低渗透油藏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表明,在同一粘度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稳态法较非稳态法易实现。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主体沙二下多油层中渗油藏含水上升、产量下降的开发趋势,从沙二下油藏的注水状况来看,一是贼层单层突进明显;二是一类层和二三类层的吸水层的平均吸水强度差距大于十倍以上;三是仍有47.5%层数和55.9%的厚度不吸水;四是上述认识是在开井分注率55.26%的基础上得出的,说明目前的分注工艺没有完全达到分层注水的目的.究竟是分层注水认识问题还是目前工艺达不到分层注水要求,需要一种比较客观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砾岩油藏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的平均地层压力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开发指标之一,是储量计算、动态预测的一个重要参数,如何获得准确的平均地层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应用常规均质油藏求平均压力方法往往不准确。根据砾岩油藏特点,建立均质、双重孔隙介质和复合介质三种单井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井数加权法、体积加权法和阻力加权法三种区块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确定出体积加权法与阻力加权法所得的区块平均地层压力更能反应砾岩油藏水平。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西沙二上^2 3油藏属典型的厚层非均质性油藏。该油藏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储层孔隙结构发生了变化,储层层内、层间的非均质性增强。导致一类层采出程度高,二三类层采出程度低,油藏递减加大,开发效果变差。通过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合理运用成熟的工艺技术,提高了油藏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掌握多孔煤介质的渗透率及其演化规律对井下瓦斯抽采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实验研究大都忽视了不可逆变形对煤体渗透特性的影响,并且针对轴压循环加-卸载路径下的研究工作较少。本文采用三轴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轴压峰值条件下的循环荷载试验,运用现有经验公式对煤体应力与渗透率关系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表明:循环荷载应力下煤的应变具有良好的记忆性,其应力峰值相对常规加载实验较低;渗透率变化曲线与体积应变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对称关系。渗透率呈负幂指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连续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渍模型中,渗透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准确测量熔融浸渍工艺中高黏度树脂熔体浸润纤维束的渗透率,有助于浸渍模型更好指导熔融浸渍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本文通过自制实验装置,测定了熔融浸渍工艺中高黏度树脂浸渍单向纤维束时纤维束张力和浸渍压力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出工艺参数与渗透率关系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纤维束张力越大渗透率越低;浸渍压力越大,纤维束渗透率越大,但增大幅度随张力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单束玻纤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水规律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茂盛  伊海峰 《塑料》2006,35(4):53-56
为评估先进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长期服役性能,根据Fick第二定律和C.Grave研究结果,建立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热水老化扩散控制阶段的吸水率-时间-温度三者间的理论模型(1);在56、66、76、96℃热水中,测定了单束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水率,确定了理论模型中的参数,建立一个可预测吸水率的计算式(2);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式(1)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吸水率-时间t*-温度三者关系模型(3),并对单束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进行了拟合评估.  相似文献   

15.
《化工设计通讯》2016,(1):20-21
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入手,探讨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机理,从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孔隙介质与渗流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低速非达西渗流产生机理的不同观点,探讨了孔隙大小、孔隙喉道的几何结构、比表面积与渗透率的关系及其对启动压力的影响。确定启动压力的简便方法。最后阐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不符合Darcy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开采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本文将通过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岩石渗透率、流体类型、流体粘度以及束缚水等等做了一些研究,为今后对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中矿化度对复合吸水材料吸水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水倍率为指标,研究了水中矿化度对具有互传网络结构的复合吸水材料吸水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水中矿化度越高,外界电解质溶液中可动离子的浓度增加,材料内部与水体中离子浓度差降低,作为吸水膨胀动力的渗透压减弱,吸水倍率下降;阳离子对材料吸水膨胀的影响显著,碱土金属离子(二价)可以与吸水聚合物网络上的阴离子反应,因此对吸水膨胀的影响远大于碱金属离子(一价),同族阳离子对吸水膨胀的影响相差不大;同族阴离子对吸水膨胀的抑制作用相当,二价阴离子由于电离等因素,对复合吸水材料吸水膨胀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世  刘海卿  王锦力 《硅酸盐通报》2017,36(12):4313-4318
为了研究煤矸石部分替代传统粗骨料对混凝土毛细吸水特性的影响,通过试验分别对煤矸石替代30%粗骨料的混凝土试件、煤矸石替代60%粗骨料的混凝土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吸水性能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普通骨料混凝土试件的吸水性能进行测量作为对比.分析了荷载水平、煤矸石掺量对混凝土吸水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相同荷载等级下不同掺量煤矸石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的吸水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荷载水平对混凝土的吸水性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当荷载水平较小时,试件的吸水能力会有降低的趋势,当荷载水平较高时,试件的吸水能力会明显提高;煤矸石替代30%的粗骨料不会对试件的吸水性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当煤矸石替代60%的粗骨料时,试件的吸水性会增大,尤其是荷载水平较高时,试件的吸水性会显著增大,反映出煤矸石掺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底水锥进是导致薄层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解放油层生产潜力。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和组K1h2^3。油藏的储层参数,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理想单井模型下油水层渗透率对排水采油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3~0.87。由于断块碎小、难以形成完善注采井网、能量衰减快三大矛盾突出,致使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同时,井况恶化,卡封分层酸化受限,而笼统酸化只有少量酸液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层位,无法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不能有效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从而使酸液转向中、低渗透层,充分挖掘笼统酸化波及不充分的低渗透层的潜力,强化差层动用。经过室内评价与现场实验相结合,为满足中低渗透层酸液分布剖面调整需要,筛选出了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通过完善施工工艺、调整酸液配方、分析污染堵塞原因、合理确定处理半径和暂堵剂类型等措施手段,提高了暂堵酸化的针对性和酸化堵效果。为非均质性严重油藏中低渗透层的精细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现场应用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暂堵有效率8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