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红菌乙素对人红细胞膜蛋白荧光猝灭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人红细胞膜蛋白内源荧光(主要指色氨酸),经加入不同的竹红菌乙素之后,引起了荧光猝灭现象,根据荧光猝灭原理分别从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稳态变温实验和瞬态荧光等技术分析了上述的猝灭过程,实验证明:该猝灭是以动态碰撞过程为主要作用机理,据此作者提出了乙素可以用于生物膜体系的蛋白质荧光猝灭剂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分子作用提高竹红菌乙素的水溶性:金刚烷修饰的竹红菌乙素的合成及其环糊精聚合物包结物的光动力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合成了金刚烷修饰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利用环糊精聚合物与金刚烷基团间的包结作用制备了基于竹红菌乙素的水溶性光敏体系,并通过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该光敏体系的活性氧产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联苯乙酮缩肼基双硫代甲酸苄酯及其铅(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进行了表征,证明了配体通过甲亚胺基氮原子和硫原子以烯醇式与二阶铅离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四面体构型合物。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乙醇、丙醇、丙三醇、季戊四醇和甘露醇对TritonX 100(TX100)水溶液的雾点和CMC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醇使TX100溶液的雾点升高最多,其次是乙醇,季戊四醇几乎无影响,丙三醇使雾点稍有下降,而甘露醇使雾点下降最多,雾点与各添加物的浓度都近似成线性关系。除了TX100的CMC随甘露醇浓度的增大单调下降外,其余四种添加物的影响都与其浓度有关,即TX100的CMC都随添加物浓度的增大先降后升。这些结果说明,添加物对雾点的影响和对CMC的影响之间并不存在相应的关系,根据胶束化是表面活性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引起的,而雾点现象是胶束聚集造成的,对上述结果作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均相有机体系和非均相胶束体系中用ESR、自旋捕捉、消自旋等技术研究了竹红菌甲素(HA)和尾孢素(CP)的光敏特征;测量了其光动力作用过程中 ̄1O_2、负离子自由基和的相对产率,发现均相体系中HA的光敏活性略高于CP。这表明侧环对醌类光敏剂的光敏活性影响不大。在非均相体系中由于胶束对HA激发态较强的保护作用,HA的光敏活性显著地强于CP。 相似文献
6.
经AMT复合物处理的青铜表面上形成的保护膜,通过电化学方法、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盐水浸渍试验结果表明其耐蚀性优于AMT和BTA在青铜上形成的膜。AMT复合物已应用于战国时期青铜文物保护中,使青铜文物呈现“不改变文物原貌”的要求,并将此青铜文物置于冷热和干湿的环境下,历经4a观察,未发现任何变化。此外,通过XPS、AES和STM分析表明AMT及其复合物在青铜表面上形成保护膜的结构为Cu|Cu2O|Cu+AMT,并由STM分析观察得到膜的微观结构特征是由一种结构单元呈线性,各线型结构单元之间是相互平行或呈一定角度排列在青铜表面上,且层与层之间是交错排列的致密的有机络合聚合物膜,揭示青铜上形成保护膜具有优良的耐蚀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陶粒负载Ni2O3和B元素共掺杂纳米TiO2可见光催化剂。XRD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B的掺杂以取代晶格中的O离子的形式存在,Ni以Ni2O3形式游离于TiO2表面存在;光催化试验结果表明,B、Ni的掺杂使Bx-TiO2-(Ni2O3)y-陶粒催化剂中TiO2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同时抑制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有利于电荷分离,从而使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提高。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氧化降解COD的规律,结果表明,在600℃温度下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优化的Ni、B元素掺杂质量分数均为3.0%;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300 g/L,在强酸条件下COD的去除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B4C掺杂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对摩阻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丁腈改性酚醛树脂中掺杂B4C制备的摩阻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摩阻材料的耐热性能改善,高温摩擦系数增加,磨损率降低;常温下冲击强度有所提高,通过比较掺杂B4C前后摩阻材料性能的变化,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