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利益主体理论,从遗产价值与利益主体两个方面,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共性与历史文化村镇的个性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当前保护与开发利益模型中民居建筑所有权被分解为与居民利益游离的状态。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生态学理论中生态补偿的概念,引入文化补偿机制以实现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提出居民拥有历史建筑的立面权,并通过对开发利益分红的方式将其转变为直接经济利益,以激发利益关系中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促进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篇首语     
<正>近年来伴随产业转型,历史环境的可持续更新重回讨论的热点。《新建筑》2011年第2期刊出了"历史建筑续造"专辑,结合不同的工程案例探讨了历史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策略。本期专辑可以说是其续篇,尝试从更广阔的视野关注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与街区更新实践过程,思考其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可持续更新问题。正如众多的保护与改造案例所表明,历史环境的可持续更新不仅包括物质环境的整治提升、风貌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还涉及新旧资源重新整合与再结构、社区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海内外的数位学者应邀参与讨论,从不同视角探析多利益主体如何相互竞争与博弈。冯江串  相似文献   

3.
金一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15,(3):106-109
随着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引领当前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重要理论依据。首先从可持续概念与内涵出发,探索影响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再论证社区在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承载的责任,指出保障社区利益是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遗产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意愿和为社区争取权益的有效机制,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结合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在社区参与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侠 《山西建筑》2007,33(24):25-26
指出欧洲城市发展强调人与环境的共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深入探讨了欧洲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整体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以为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把握历史街区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进程,对快速城市化、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经济转型期等背景下历史街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理念进行了批判,认为现有手段缺乏对多利益主体利益的考虑,进而导致历史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缺乏。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下,通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业之间的协同可实现多利益主体多目标的实现,进而分别分析了协同的机理、动力和操作模式。以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业协同为例,在旅游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分区和保护分区的基础上,设计了该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大连市连锁街历史街区在传统保护模式下出现的物质环境全面衰退、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街区现状、街道尺度、建筑空间、建筑立面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分析,概括了该历史街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价值,提出了适合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有效的将连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与开发利用相互结合,为大连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如何能够使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保护方案融入建设规划方案中并严格实施,使建筑遗产与城市建设良好结合成为目前学者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历史建筑遗产"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要素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内优秀历史建筑的建筑风貌及保存现状进行调研,尤其针对上海市长宁区内优秀历史建筑的改建、扩建现况进行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优秀历史建筑改扩建的部位、形式、建筑功能变换,从而对历史建筑改扩建所带来的建筑风貌的破坏,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改扩建破坏之原因。最后,结合国外建筑改扩建及再利用的优秀案例,提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在风貌改造保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文结合近几年老城保护与复兴规划设计工作经历,分别介绍了通过沟通式设计方法、故事化叙事方法、可视化设计方法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营建的生动案例,旨在说明城市历史保护历程及观念的变化,以及城市历史的保护不仅仅是传统街巷、建筑等物质留存,最具有生命力并能够延续城市记忆的应当是在居住者、家庭、邻里、社区之中。  相似文献   

11.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胡其高 《工业建筑》2002,32(1):51-54
从建筑业耗能巨大和消耗大量资源两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游璧菁 《工业建筑》2004,34(11):61-64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生态基于经济发展 ,所面临价值观点的矛盾与共识 ,了解经济的发展限制 ,来自于自然资源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绿色建材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升琼 《工业建筑》2006,36(Z1):900-902
环境问题普遍受到关注,在建筑行业对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强调使用绿色建材。探讨了绿色建材的发展情况、绿色建材与环境的关系及绿色建材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夏开全  姚卫星 《工业建筑》2001,31(12):48-50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从轻量结构建筑材料、轻量建筑结构的应用与发展等方面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 ,指出可持续发展的轻量建筑结构是本世纪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结构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徐晓萌 《建筑技术》2015,46(1):83-85
绿色建筑是当代人类面对生态环境危机及反省自身行为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框架下,从短期利益驱动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因片面理解绿色建筑而导致的不同设计倾向两方个面,分析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停车管理及其与城市土地使用的互动——理据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缉宪  刘倩 《城市规划》2015,(11):55-61
停车成本是机动车出行的固定成本之一。停车费用管理对于降低小汽车依赖,建立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停车收费水平较低,停车费用管理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经济学的理论视角,阐述了如何利用停车价格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由此带来的外部性;其次结合西方城市实践,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基于需求反应的停车费用管理,基于雇主的出行需求管理和建立停车收益区3个政策方法;第三,从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的视角提出了停车费用管理与空间相关的3个关键因素。结论部分总结了西方停车费用管理转变的主要特征,即(1)停车费用的设定应考虑小汽车交通带来的所有外部社会成本;(2)取消任何形式的免费停车,由驾车者支付停车费用;(3)利用精细化的停车费用管理,调控交通需求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结论同时强调了停车与土地利用互动对于形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政策框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既有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清风  朱春明  朱雷 《工业建筑》2007,37(12):43-46
通过对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现状的回顾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成就,提出适合既有工业建筑特别是上海世博园区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策略:功能提升、结构改善、文化保护、持续利用,保证城市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王晓健  杨曙霞 《工业建筑》2005,35(Z1):22-24
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新情况,对高校校园扩建的途径,校园规划的作用、模式、规划设计要点以及有关理念的新认识,进行扼要的分析、综述并提示其要点。  相似文献   

19.
李琳  赵宁 《工业建筑》2005,35(10):4-5
该方案设计阐述了作者的两个观点,首先将繁衍生长的生物现象引申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建筑的生长应该向两个方向。在总体规划上留有发展的空间———建筑用地。在建筑物内部,将一个不可变的结构体系,适应于变化的多功能要求———灵活空间。其次提出的第二个观念———有机空间的设计。即将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天人合一”的“道”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者的空间流动理念相结合,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互渗透,封闭空间向开放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城镇化与规划调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2,26(9):10-20
城镇化可表述为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着眼于分析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特点、功能和地位入手 ,说明城镇化是不可抗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因。通过规划的合理调控 ,城镇化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当前 ,我国正面临城镇化的加速期 ,必须充分重视和依靠城市规划来设置轨道、加强调控来保证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城乡规划工作也要适应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要求进行六方面的变革。当前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和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虽然 ,这些问题属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但也必须在保持发展的势头下 ,认真强化城乡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最近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发[2 0 0 2 ] 1 3号文 )以及九部委的贯彻意见 (建规字 [2 0 0 2 ] 2 0 4号 ) ,正是基于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来加强城乡规划调控的。对以上两文件所提出的若干重点调控措施和创新思路进行了阐述 ,以期统一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