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海面慢速小目标探测的问题,讨论了海杂波背景下降低杂波相关性并提取目标的原理与方法,从工程角度上分析了抗强杂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面上低空小目标通常具有RCS(雷达散射截面)小、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容易湮没在海杂波背景中,很难被雷达系统检测到。文中首先分析了海杂波数据的统计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海杂波和目标在相关特性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熵加权非相参积累方法,该方法能够抑制海杂波,并且积累目标能量;为了进一步降低检测门限,采用了TBD(检测前跟踪)技术。某S波段雷达搜索模式下低分辨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熵加权非相参积累和TBD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海杂波背景下低空小目标信号的最小可检测信杂比。 相似文献
3.
4.
海杂波背景下的雷达目标检测对民用和军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海面目标的小型化和隐身化,海面慢速、漂浮小目标已经成为了雷达警戒的重点对象。关于此类小目标的检测一直以来都是海杂波背景下目标检测中的难题。通常,漂浮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横截面积(RCS)微弱,并且运动速度慢,常常在时域和频域均存在“超杂波检测”的困难。传统目标检测方法对漂浮小目标的检测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颈。对于海面漂浮小目标的检测,采用高多普勒和高距离分辨体制(“双高”体制)是从雷达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双高体制下,雷达接收的目标回波提供了更多的可用信息。然而,如何将这些更加精细化的信息转化为探测性能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雷达届关注的难点,相关科研成果也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近些年,在双高雷达体制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基于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作为对海智能检测的人工特征工程阶段,这些方法缓解了仅依靠能量信息较难检测小目标的困难局面,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对漂浮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为了更好地让相关雷达从业者了解该领域这些年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该文首先总结了对海检测的难点和常用的目标检测方法,然后分析了特征检测的原理和通用框架以及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基于特征的检测方法,最后对特征检测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某型舰载搜索雷达采集的海杂波数据进行了简要的海杂波频谱分析,并对有船只和无船只的海域回波信号频谱作了对比,采用动目标检测(MTD)和频域杂波图恒虚警处理来抗海杂波,并针对频域杂波图恒虚警处理中虚警率增加的问题,提出了频域杂波图恒虚警与单元平均恒虚警级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7.
8.
结合文献[1]给出的海杂波仿真数据,基于强散射中心模型及非相参积累技术给出了一种实用的低速海面目标的检测与分离方法,它利用海面低速目标距离像的径向距离关联信息来消除低擦地角情况下海尖峰对目标检测可能引起的虚警。仿真结果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舰载两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是驱护舰的主战雷达,对它的基本要求是能在复杂干扰环境下探测雷达截面积较小的活动目标。本文介绍一种实用的动目标检测方法和技术,对设计舰载雷达动目标检测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毫米波雷达目标探测中,目标微动部件的微多普勒效应会引起目标回波频谱扩展,线性调频信号的时频耦合会导致目标距离扩展,从而使得目标难以检测。文中首先通过建模仿真,研究了目标回波的特点,然后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复杂性,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边沿检测、均值滤波质心检测、闭运算质心检测等检测方法,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处理验证了各种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天发舰收高频雷达是对传统固定平台条件下天地波雷达系统的延伸,由于舰载平台运动和传播信道中电离层的影响,使得一阶海杂波谱呈现出更多特点.本文根据Walsh模型中一阶电场方程,推导得到了天发舰收传播模式下一阶海面散射截面积的解析表达式.然后,根据表达式对不同因素对一阶谱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雷达工作频率、舰载平台运动和电离层水平漂移运动是引起一阶海杂波谱多普勒展宽的主要原因,风向主要影响一阶海杂波谱的形态变化,而这一特点为根据一阶海杂波谱进行海洋遥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