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锯齿式皮棉清理对机采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不同皮清工序的机采棉纤维性能不同,本文针对锯齿式皮棉清理出的原棉进行比较研究。利用HVI对棉纤维的长度、强度、颜色、含杂率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皮清工艺有利于改善原棉的外在指标,使纤维平整柔顺、色泽亮丽;但其对纤维的内在指标有较大的损伤,使纤维中短纤维含量上升,不利于纺纱。基于对锯齿式皮棉清理对机采棉性能的研究分析,建议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从而改善机采棉纱线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机采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通过比较不同清理加工工序间纤维品质的差异,分析了籽棉清理和皮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探讨了最大限度降低纤维品质损伤的适宜机采棉清理道数。研究表明:机采棉每道清理工序均会对纤维品质造成损伤;籽棉清理对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影响较大,较清理加工前平均降低了1.0 cN/tex,且以第2、3道工序的损伤最大;皮棉清理工序使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下降了0.8 mm和1.7%,短纤维率增加了2.0%;第1道皮棉清理工序(含轧花工序)对纤维的损伤最大;籽棉清理工序可根据机采籽棉叶杂的清除难易程度,选择使用1~2道;皮棉清理可选择1道气流式皮棉清理机,或尝试不使用皮棉清理机。  相似文献   

3.
机采棉相比手摘棉具有高效、低成本、高收益的显著优势。机采棉和手摘棉生产线的最主要工艺区别是对籽棉和皮棉增加了烘干和清理的次数,而在过度干燥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加加湿工艺。目前,新疆发展机采棉生产的势头强劲,机采棉加工技术也在新疆棉区得到迅速推广。一、机采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初步掌握机采棉加工技术后,对机采棉籽棉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新疆机采棉与国外机采棉纺纱成本与质量。论述了新疆机采棉和国外机采棉质量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对新疆机采棉与国外机采棉生产普梳棉纱和精梳棉纱用棉量、用棉成本和纺纱质量,纺纱前纺工序用棉消耗进行了对比。指出:美国SJV机采棉和澳大利亚OBLE、AND机采棉品质好于新疆机采棉,同等级机采棉纺纱相比,新疆机采棉纺纱的用棉量较大、棉纱质量和棉纱售价等存在差异。认为:应充认识新疆机采棉和国外机采棉的性能差异,根据纺纱质量和成本要求合理选配机采棉的产地和等级,以达到控制生产成本和保证成纱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棉花初加工对机采棉杂质及棉结程度的影响,在8个位置对经过不同工艺设备处理后的机采棉纤维进行取样,利用HVI及AFIS对其含杂率、棉结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随加工工序的进行,杂质面积、杂质颗粒数均呈下降趋势,棉结总数呈增加趋势,影响比较大的3个工序分别是轧花、籽清2、锯齿皮清1;籽清2工序对大杂有很好的清理作用,籽清4工序对棉结的影响百分比达到了21%;对纤维品质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轧花工序,占到整个加工中棉纤维内在品质损伤的40%以上,尤其是轧花后杂质颗粒(62.7%)和棉结数(51.2%)增幅较大。建议企业采取合理的轧花速度与清理道数,从而改善机采棉纤维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机采棉加工技术在新疆棉区得到迅速推广,在北疆多数兵团已经普及。机采棉比手摘棉具有高效、低成本、高收益的显著优势。机采棉和手摘棉加工生产线最主要的工艺区别是机采棉生产线对籽棉和皮棉增加了烘干和清理的次数,甚至在个别棉区还需要增加籽棉和皮棉加湿工艺。在设备上,大型地坑或地面式自动喂棉机和清铃机、除异纤机是针  相似文献   

7.
新疆机采棉品质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分析新疆机采棉品质发展的现状。以棉花HVI测试大数据为依据,分别从棉花品种、采摘方式、轧花清理道数和轧花锯片类型4个方面对棉花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纺纱一致性系数。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对纺纱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轧花锯片类型,而轧花清理道数及采摘方式对棉花纺纱性能影响并不显著。认为:从总体质量上讲,机采方式较手采方式有明显差距,培育适宜机采棉的优良品种是发展和提升机采棉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疆机采棉的特性与纺纱质量控制问题。介绍了新疆机采棉的特性,以及机采棉与手采棉的质量差异。用机采棉生产细特纱,将棉结和短绒作为纺纱质量控制的重点,分析了各工序棉结和短绒率的增长情况,以及用新疆机采棉纺纱的工艺配置思路和取得的纺纱质量效果。认为:应根据新疆机采棉的质量特性,纺纱过程中将棉结和短绒指标作为控制重点,并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能够纺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棉纱。  相似文献   

9.
在机采棉生产线中,皮棉的清理主要由锯齿式皮清机和气流式皮清机来完成。其中锯齿式皮清机因其优异的除杂能力而担负了主要的除杂任务,但锯齿式皮清机对棉纤维品质的破坏也使其争议不断。1机采棉的特点及锯齿皮清机的应用机采棉相较手摘棉具有高效、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机采棉生产线比手摘棉增加了对籽棉和皮棉烘干、清理的次数,且在过度干燥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加加湿工艺。目前,新疆机采棉生产的发展势头强劲,机采棉加工技术也在新疆棉区得到迅速推广。由于机采棉含杂量大,因此,需要采用一道气流皮清工艺和二道甚至三道锯齿皮清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了顺利纺制澳棉18.2 tex普梳纱,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减少棉结,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配置进行了优化。针对澳棉纤维细小杂质不易排除、纤维经多道皮棉清理损伤较严重、短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优选了关键器材配件,提高了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水平。清棉工序重视"短流程、多松少打、早落少碎、充分开松";梳棉工序加强"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少损伤、多转移";并条工序头道并条采用5根并合,二道并条采用6根并合;粗纱工序采取大后区罗拉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小粗纱定量和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采取较小的前区隔距并应用压力棒隔距块。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成纱条干均匀度,减少了棉结、杂质,使澳棉18.2 tex普梳纱的质量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机采棉制成率,介绍机采棉和手摘棉质量差异以及机采棉纺纱存在的问题,详述在清花工序优化工艺参数、在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锡林、刺辊、盖板针布,解决机采棉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纤维率高等导致用棉成本大、半制品质量差等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纺纱实例测试对比,指出:使用机采棉,清花工序一般采用先开后打、大杂早落、小碎多落、多梳少打的工艺原则,以加强开松、除杂、混和和梳理,防止过度打击而损伤纤维;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针布,除杂、开松效果明显改善,落棉率降低且成纱质量改善;用好机采棉,应充分发挥清梳联设备作用,在持续抓好设备、原料、工艺、操作管理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的梳理器材。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棉花在采摘、收购、加工的过程中混入的种类繁多的异性纤维,对成纱、织布和印染质量影响很大,严重影响棉花加工企业的皮棉销售,因此,棉花加工企业对棉花中异性纤维的清理非常重视。2015年,141团加工厂一分厂对一条5台5571型手摘棉轧花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将其改造成一条4台MY128-19.4中型机采棉轧花生产线。在该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杂质含量变化情况。本研究选择杂质含量较高的机采棉为研究对象,选用当前主流的锯齿加工设备,在每道工序前后设置取样点,分别采用原棉杂质分析仪YG042和HVI1000检测杂质含量,并分析每道工序前后棉花杂质含量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现行主流锯齿加工整体清理杂质效果显著,但部分籽棉清理工序和部分皮棉清理工序无显著杂质清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探讨精梳加工对棉型莱赛尔纤维纺纱质量的影响,分析了莱赛尔纤维精梳加工的必要性。在纺纱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将棉型莱赛尔纤维分别进行普梳及精梳加工,纺制成14.6 tex的普梳纱及精梳纱,并对生条、精梳条及成纱的质量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精梳工序可以排除生条中50%的棉结及杂质,可以排除30%的莱赛尔短纤维;莱赛尔精梳纱与普梳纱相比,成纱IPI值降低了62%,成纱条干CV值降低了17%,成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手摘棉与机采棉在采摘、加工上有所不同,经过采棉机采摘后的籽棉含杂过高,为了清除杂质需要对籽棉进行多次清理,致使纤维受到损失。为此,机采棉在品种、栽培、采摘等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皮棉加工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发现,在机采棉花采摘及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现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与广大读者进行探讨。一、机采棉种植方面好棉花是种出来,不是加工出来的。种植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控制环锭纺纱疵产生、提升成纱质量,介绍纱疵的分类与分级,分析籽棉轧花质量、环锭纺纱工艺及运转管理与操作对纱疵的影响,探讨纺纱工艺控制纱疵的措施。指出:纱疵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某种状态失控而形成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轧花时要防止过度清理,合理控制回用棉量,纺纱各工序要按工艺要求合理调节,同时应加强各工序的标准化操作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机采棉在梳理过程中存在的6项问题和对质量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在清梳联工序以优化器材、排杂优先、合理配置工艺、充分梳理、控制短绒增长和发挥棉结杂质清除率的最大化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开清工序的6项工艺优化、梳理工序的10项工艺优化、针布配置的6项优化具体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机采棉梳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成纱质量,发挥机采棉纺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初,机采棉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时,采棉机及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较快,但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的研究跟不上其发展步伐。我国的清理加工工艺不太完善,引进美国的清理加工工艺及设备价格高、衣亏大、耕电高,冲击式籽棉清理机对籽棉损伤较大。并且,美国的机彩棉清理工艺在清除僵瓣棉和重杂物之前,对籽棉进行了侈次开松,不利于清瓣棉,影响了加工后的皮棉色泽。在现行检验标准下,不但不能加工升级,而且还存在降级现象,制约了机采棉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邯郸棉机有现公司在吸收了国外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制中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研制出了独具特色的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及设备。  相似文献   

19.
马丽芸  汪军  李岩  陈契 《纺织器材》2016,(4):11-14,24
为提高新疆机采棉清理加工质量,针对机采棉轧花加工皮清道数及工艺,设计方案并进行4点采样测试,以棉花平均长度、整齐度、短纤指数、强度、颜色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轧花机后气流皮清、一道锯齿皮清及二道锯齿皮清对纤维的损伤程度.指出:棉纤维在气流皮清的作用下平均长度基本不变,两道锯齿皮清作用下长度下降0.330 mm;短纤指数在气流皮清后上升0.748,在两道锯齿皮清后上升1.290,短纤含量变大;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都属于差档位,SCI值不断下降;建议轧花工序加强对籽棉的清理,优化清理工艺,使得轧花机在保证皮棉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皮清工序中锯齿清理道数,以减少锯齿皮清对纤维的大损伤,从而加工出优质棉纤维.  相似文献   

20.
<正>一、行业背景我国的棉花加工生产线主要基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工艺模式,虽然近20年来有了较快发展,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机采棉加工中籽棉要经过4~5道籽棉清理、1~2级烘干,然后进入配棉绞龙供给4~6台轧花机生产,轧花后的皮棉经过1~2道锯齿式皮棉清理机清理后统一集棉打包。籽棉和皮棉的加工过程主要通过气力输送、卸料除尘、风机管网系统来实现,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