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志强 《移动通信》2007,31(5):69-72
随着软交换技术的日益成熟和3G牌照发放的推迟,基于IP的移动软交换方案被认为是运营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并成为移动运营商扩容和优化2G核心网选择。文章对2G核心网络中的移动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基于IP方式下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2.
陶志强 《通信世界》2007,(36B):17-18
软交换技术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核心技术。在移动核心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核心网内资源的共享和集中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当前软交换技术已经成熟,提供业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验证,因此目前在移动运营商的2G核心网络中都大量使用移动软交换设备,目前的应用模式多为软交换设备、分离架构、TDM承载语音的软交换组网方式。随着IP骨干网的建设初具规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骨干传输网的利用率和网络投资的效益,进一步发挥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在现有条件下的GSM核心网络中实现VoIP(语言IP化)和信令IP化、宽窄带信令互通是目前2G移动核心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主要讨论基于IP的移动软交换在2G网络中的应用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基于软交换的2G移动通信本地网组网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和3G技术日趋成熟,而3G运营牌照迟迟未发,为此移动运营商开始寻求在传统2G核心网中的软交换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满足2G网络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移动运营商今后部署3G网络积累经验。对基于软交换技术的2G移动本地网组网方案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其给运营商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刘立宇 《移动通信》2007,(3):117-120
目前移动核心网规划、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实现既支持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思路已为业界所公认.在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进程中,语音IP化即IP承载网承载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进程中语音IP化阶段的特点,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移动核心网规划、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实现既支持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思路已为业界所公认。在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进程中,语音IP化即IP承载网承载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进程中语音IP化阶段的特点,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立宇 《移动通信》2007,31(2):117-120
目前移动核心网规划、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实现既支持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思路已为业界所公认。在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进程中,语音IP化即IP承载网承载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进程中语音IP化阶段的特点,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06,(21A):17-17
近日,巴基斯坦最大的移动运营商Mobilink与华为签订了320万线GSM移动软交换网络扩容合同,至此,华为给Mobilink部署的GSM移动软交换容量达到了1000万线。华为率先将3G R4软交换引入GSM。在业界首家实现2G/3G合一的核心网,华为公司的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移动软交换方案具有容量大、处理能力强的特点,能够支撑业务稳定运营;基于IP的分布式架构可以有效简化网络结构,加快网络部署,  相似文献   

8.
随着3G的日益临近,如何改造目前的2G移动核心网,使其既能支持现有的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移动核心网络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突破现有移动核心网设备的性能瓶颈,支持移动核心网向下一代移动网络(面向IMS)的演进,业界提出了基于IP的、兼容2G/3G、面向IMS的移动软交换核心网建设思路:即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承载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这种核心网既支持现有2G网络,又支持未来的3G网络,还支持TDM/IP混合组网。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如何转型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志勤 《电信科学》2005,21(9):32-35
本文概要介绍了3G全球发展情况,并重点分析GSM&GPRS传统架构、移动软交换以及基于IMS的全IP架构的技术、产品特点,产品应用状况,为3G核心网络技术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软交换技术的2G移动本地网组网方案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其给运营商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移动网络IP化的背景 目前,全球各大移动网络运营商逐渐加快IP化的发展步伐,移动网络IP化成为众多运营商的整体战略转型方向.中国移动在2004年建设了一张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基于IP承载网的软交换汇接网络,随即又提出移动网络全IP化战略.法国Orange计划在2008年实现全部语音业务的IP承载,将传统交换替换为软交换.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全球第一个基于软交换架构的商用3G网络——阿联酋ETISALAT的UMTS网络放号运营;同月,香港SUNDAY也选择软交换架构来建设覆盖全港的3G网络;2004年3月,泰国AIS2G移动软交换割接入网;4月,中国移动选择移动软交换技术建设覆盖全国的移动长途汇接网;7月,毛里求斯EMTEL采用R4软交换建设3G网络......“软交换”不再是固定网络运营者们热烈讨论的一个热点词汇,深具眼光的移动设备提供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们已将软交换系统真实地推到了用户的面前,标志着移动核心网软交换时代已经来临。那么,移动网络运营商们为什么会纷纷选择…  相似文献   

13.
移动软交换核心网IP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IP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逐渐向全IP网络发展,基于软交换技术和I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核心网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首选。本文从网络改造架构、话路网组网、IP地址规划方面入手,对于软交换核心网IP化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户数量增长放缓,市场趋于饱和,用户的ARPU值直线下降,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受到Internet的巨大冲击,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不断督促着设备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建设更有成本优势、更强大、方便未来演进的下一代移动核心网络。通过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来减少OPEX和CAPEX,从而保护投资,通过增强基于语音的多媒体业务,促使用户更多的使用网络,提高网络利用率。为了突破现有移动核心网设备的性能瓶颈,必须向基于IP的、兼容2G/3G的移动软交换核心网演进。本文详细介绍了移动核心网的标准,R4网络结构的优点及网络逻辑结构,最后对R4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并最终提出了3G核心网R4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长途业务量持续上涨使得运营商需要不断对移动长途汇接网络进行扩容,软交换技术较为适合网络的演进,成为移动交换网络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基于软交换技术实现了对运营商现有移动长途汇接网的有效扩容,实现优化现有TDM网络,并向未来3G核心网提供了平滑演进的网络基础.  相似文献   

16.
News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移动软交换设备获得部入网许可证近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移动软交换SpatialAtrium顺利通过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组织的设备入网专家评审测试,荣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基于NGN架构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SpatialAtrium移动软交换方案是先进的电信开放平台技术,可以支持GSM、CDMA、UMTS、IMS等多种技术标准,更面向当前2G网络与未来R4、R5、IMS网络的全面适用和无缝演进。它的引入不仅充分保护运营商在2G网络上的投资,更使运营商尽早获得软交换技术在未来网络中使用的经验,提前做好向未来网…  相似文献   

17.
王璐 《电信快报》2005,(10):9-11,22
文章简单概述了传统移动交换中心(MSC)在3G时代的演进。在移动下一代网络(NGN)中,MSC将分裂为移动软交换(即呼叫服务器)和媒体网关,控制层与承载层分离是NGN区别于传统核心网络的主要特点。NGN的产生是由数据业务需求及技术演进的趋势共同推动的。文章介绍了移动软交换的技术优势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描述了移动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功能划分和接口要求。最后,展望了3G时代即将来临,以及国内运营商的网络演进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软交换体系的完善和相关设备的成熟,3G商用已被国内主要运营商提上日程,国内主要运营商为应对业务需求多样化的挑战,都积极采用软交换架构来建设自己的3G核心网,移动核心网的软交换时代已经来临。本文描述了软交换在3G中的应用模式、在3G核心网中的应用,以及在3G增值业务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软交换在3G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下一代网络技术和设备的逐渐成熟,软交换网络和3G网络建设正成为热点。下一代的网络是以IP为基础的,无论是软交换体系结构还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都采用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络。IP信令网络的发展与演进也逐步提到运营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通信》2008,10(11):44
据国际电信咨询公司In-Stat的专题报告《移动软交换市场2008更新:高增长,新价值》显示,全球移动软交换(包括GSM/WCDMA/CDMA软交换)2007年的出货量达到9.23亿线。华为市场份额达43.7%,名列第一。 当前,全球移动软交换市场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北美、欧洲、中东和亚太的运营商已经将其核心网络升级到软交换平台,全球85%以上的2G/3G新建网络已直接部署软交换平台。华为软交换因其成熟、高品质和始终领先的解决方案而倍受全球运营商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