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缎状镍是封闭镍镀层的一种。一般的封闭镍作为普通的防护装饰组合镀层要求有平整、光亮的外观,而缎状镍的外表则是平滑、半朦胧的消光表面。缎状镍的表面不仅在装饰性能方面别具一格,而且具有封闭镍的各种优点,因此广泛地用于摄影机、计算机、打字机等各种物件的表面防护装饰。最早使用的缎状镍电镀工艺是将一些无机不溶性微粒加入普通的镀镍电解液,通过空气搅拌使微粒悬浮在镀液中并和镍一起沉积在被镀表面上。应用这种工艺得到的镀层必须进行清理以除去表面未和镍粘接的微粒,其次由于搅拌不可能非常均匀,所以缎纹不均匀,美感不强,而且还可能残存指纹。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用电镀方法直接从含有乳化颗粒的镀液中获得缎面镍的电镀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缎面形成剂浓度是获得良好缎面镍镀层的关键.用无机固体微粒作为缎面形成剂可以获得性能良好的缎面镀层.同时还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以及电镀时间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脉冲电沉积Ni-SiC复合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镀在45#钢表面制备含有SiC微粒的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SiC的质量浓度、脉冲平均电流密度、pH值对Ni-SiC复合镀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镀工艺条件的改变影响复合镀层中SiC的共沉积量和镀层的硬度,当镀液中SiC质量浓度为20 g/L,平均电流密度为40 A/dm2时,镀层中SiC体积分数为14.3%,硬度约为镍镀层的1.7倍.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和上海自行车厂经过二年多时间对多层镍电镀进行研究并对各种自行车零件进行数百次试验的总结。文章对多层镍电镀的优点和国内外发展概况,对本工艺的镀层结构、工艺流程、各工艺的配方与操作条件、镀液成分和杂质影响作了详细阐述,并对镀液、镀层性能和槽液维护以及废水处理等作了一定的介绍。尤其重要的,整个工艺用以解决镀层结合力、电位差等问题的添加剂是用国产原料研制成的,这使本工艺有可能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镶嵌镀是复合电镀的一种,镀复方法是在电镀溶液中,让高硬度的固体微粒沉降在需镀复的零件表面,通过电镀使大量的固体微粒固定在镀层表面,然后在不含微粒的溶液中进一步电镀,使微粒更牢固地在镀层之中,这样可使微粒在镀层中的含量高达50~70%。  相似文献   

6.
镍—金刚石复合电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由于单一材料难以满足某些特殊要求,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复合镀层,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生产费用低、能耗少和原材料利用率比较高;与热加工法相比,复合镀层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人们控制材料各方面性能的更大主动性。有关复合电镀研究的报导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FeSiC,FeAl2O3,而对NiC(金刚石)研究得很少。本文报导的镍金刚石复合电镀研究主要包括:镀层内金刚石微粒含量、镀层耐磨性与镀液组成、工艺条件关系,力求为镍金刚石复合镀的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2 实验2.1 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NiSO4·6H2O,gL280NiC…  相似文献   

7.
以镀层中SiC复合量为参考标准,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SiC纳米微粒、电流密度、pH和空气流量四个因素对SiC复合量的影响,发现镀液中的SiC纳米微粒质量浓度对复合量影响最大。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得出镍基SiC纳米微粒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Ni-SiC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能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1 前言镍镀层的整平性能是装饰性镀层外观上的重要性质,一般随着镀液成分、添加剂种类与浓度、电镀条件、基体表面状态、镀层厚度以及整平性能的计算公式不同而数值也不同。因此,为了要比较镀层的整平性能,不仅要在上述条件一定时进行测定,而且有必要先了解这些条件的影响。本文采用由霍尔槽试验的整平性能测定方法,研究了关于镀液组成、光亮剂以及电镀条件对镍镀层整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镀与涂饰》2001,20(1):65
公开号 CN 1258763A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 200030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一种碱性镀液电镀锌-镍合金工艺,通过研制的一种碱性镀液在相应的操作工艺条件可获得厚度、成分均匀,镀层含镍量在13 wt%~18 wt%的锌-镍合金镀层。中性盐雾试验表明镀层出现白锈、红锈的时间均大大高于常用的纯锌镀层。镀层在较高温度下(200℃左右)的耐蚀性更优于纯锌镀层。本发明镀液分散性好、无氢脆性,操作简便。本发明是适应于电镀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适合于电镀要求耐疲劳如弹簧、紧固件和其它结构件或在较高温度下使用如汽车发动机零件等。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随着电镀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寻找各种功能性镀层.以满足产品的不同技术要求.为了在产品表面获得功能性镀层,往往采用复合电镀方法.复合电镀是在电镀溶液中加入非水溶性的固体微粒,并使其与主体金属在镀件上共沉积的电镀工艺.本文所介绍的镍钴铬合金电镀工艺就是采用复合镀方法,在镀件表面得到具有高耐磨性和抗高温性的功能性镀层.它已在生产中取得了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方法较电镀方法更适合于在微米级金刚石颗粒表面镀覆突起的刺状金属镀层。通过调整镀液组成和施镀工艺参数,在所使用的人造金刚石表面获得镍磷合金球形的突起镀层。亲水性和化学镀工艺参数是影响人造金刚石表面化学镀镍磷合金形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电子电镀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作了系统的综述。本文共分两次发表,这是第一部分。先总结三个领域:一、防护性镀层。先介绍了氰化镀锌、碱性镀锌及酸性氯化钾镀锌等三种工艺,再叙述了锌镍合金的电镀及钝化工艺。二、装饰性镀层。介绍了多层镀镍、镀缎状镍、镀光亮镍铁合金等三种电镀工艺和最近发展起来的仿金、古铜色、黑色等花色镀层和电泳镀彩色涂层等。三、贵金属电镀。介绍了酸性镀金、中性镀金、碱性镀金和无氰镀金等四种镀金工艺以及适用于集成电路框架的选择性镀金和最近新发展起来的脉冲镀金。此外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电子工业中一种较理想的代金镀层——钯镍合金。  相似文献   

13.
印制电路板氨基磺酸盐镀镍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秋福 《电镀与精饰》2004,26(1):23-24,26
对氨基磺酸型电镀印制电路板工艺进行介绍,包括镀液的配制、镀液成分及设备的作用、操作条件的影响、镀液的维护与故障的排除。经过反复的试验获得结果,证明氨基磺酸型镀镍能得到低内应力、硬度中等,延展性好的镀层,能很好地满足印制电路板打线焊及表面贴装焊接对镀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NT镍铁合金电镀工艺,(研制进程中曾暂名为BH镍铁合金电镀工艺)系广州市二轻研究所根据对国外先进工艺引进、消化、吸收的指导方针,按照国产化的目标创新研制成功的新工艺。于1986年开始实验室研究,1987年2月小试研制成功,形成系列镍铁合金电镀漆加剂及全套工艺,1987年3月1日起开始3.5万升镀液的工业性扩大试验,在此期间经过进一步改进、提高。1987年12月正式定名为NT镍铁合金电镀工艺,并正式投入生产。本文评细介绍了该所从研究分析美国安美特化学公司的镍铁合金工艺开始,到吸收其它国外先进工艺的特点,直至创新研制成功该工艺的过程;介绍了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镀液及镀层的性能、特点,论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以生产实例说明生产流程及镀液维护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金色与珍珠黑色镀层在装饰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各种黄金电镀与仿金镀层电镀工艺,以及在锡镍、锡镍铜合金镀液中获得珍珠黑色镀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镀层中微粒的含量对复合镀层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复合电镀中微粒复合量的影响因素,包括镀液中微粒含量、微粒尺寸、表面活性剂、电流、pH、镀液搅拌强度等,阐述了各因素对微粒沉积量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化学复合镀镍-磷-氧化铝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进一步提高化学镀镍磷合金层的性能,在镀液中加入氧化铝粒子制度得镍-磷-氧化铝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各成分及操作条件对镀速的影响,并对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镀液稳定性好,所得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优于镍磷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弱酸性氯化物体系电镀锌镍合金时镀液的镍锌比、温度、氯化铵含量,以及阴极电流密度、电镀方式等工艺参数对镀层镍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镍锌比、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镍含量影响较明显,氯化铵含量及磁力搅拌对镀层镍含量几乎无影响,采用脉冲电镀可以显著提高镀层镍含量.  相似文献   

19.
装饰性锡锌镍三元合金代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装饰性电镀锡锌镍三元合金代镍工艺。采用赫尔槽试验探讨了主盐、添加剂、溶液温度和pH对镀层镍含量、镀层外观及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所得锡锌镍合金镀层结晶细致,光亮,类似镍层,其耐蚀性明显优于锌镀层,适用于钢铁件高耐蚀装饰性电镀。  相似文献   

20.
铝基体复合电沉积镍–碳纳米管复合镀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沉积法在铝基体上制备了镍–碳纳米管复合镀层,探讨了镀液中碳纳米管含量、电流密度、搅拌速率、温度、电镀时间等因素对镀层碳纳米管含量和厚度的影响,得出制备镍–碳纳米管复合镀层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碳纳米管质量浓度4 g/L,电流密度8 A/dm2,搅拌速率440 r/min,温度40°C,沉积时间40 min。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电化学测试比较了不同镀层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耐腐蚀性。与纯镍镀层相比,镍–碳纳米管复合镀层的晶粒尺寸更小,表面更粗糙,耐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