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顾聚兴  高编 《红外》2003,(9):46-46
美国专利US6583416 (2003年6月24日公布) 同光电探测器相比,热探测器具有无需致冷的优点。然而,目前这一代非致冷红外成像器在性能上与致冷型传感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非致冷型探测器的热隔离性能差和在探测过程中会引入噪声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红外》2009,30(5)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同时获取高分辨率可见光图像和高灵敏度红外图像的双波长图像传感器。它包括一个含有许多可见光探测器和许多非致冷红外探测器的列阵。该列阵中的可见光和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是均匀分布的。每个可见光探测器相当于可见光图像上的单个像素。非致冷红外探测器被分成多个具有N个探测器的组,这里的N为一个至少是2的整数。每一组都具有N个串联的非致冷红外探测器,它们共同构成红外图像上的一个像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广泛的热成像应用的需要,人们正在研制非致冷型红外焦平面列阵.消防、日常维修、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温度记录只是热成像技术在工业上的一小部分应用,它们都将得益于非致冷型红外探测器。因此,人们已研究出一种像元间距为35μm的非致冷型红外探测器工艺,利用这种工艺可以生产高性能的160×120元和384×288元列阵,除此之外,为了满足生产流程控制和更为精确的炉温控制等工业应用的要求,一种像元间距为45μm的320×240元非致冷型宽带探测器也已研制成功。法国ULIS公司的非晶硅工艺技术很适合用来大量生产低成本的探测器,本文先简单介绍微测辐射热计工艺技术的背景,然后对像元间距为35μm的探测器以及像元间距为45μm的320×240元宽带红外焦平面列阵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高国龙 《红外》2011,(1):47
红外成像仪在执行监视、侦查、目标指示及导航作战任务的现代战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将战场的热信息转换成肉眼可视的动态图像,它们极大地增强了步兵团和特种部队指挥员的观察和指挥控制能力。尽管非致冷红外探测器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人们依然承认,最好的红外热探测技术还是致冷型探测器,因为致冷型红外探测  相似文献   

5.
温差电致冷探测器组件是一种坚固、重量轻、比较便宜的器件,可供在适中温度(150~250K)下工作的红外系统的设计者和用户使用。本文探讨了温差电致冷探测器组件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特点,在与其他致冷方式相比时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它们的可靠性。本文对这些器件的一些应用作了简要评述。另外讨论了设计者在选择红外系统所用致冷技术时所必须考虑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热电致冷超微型组件供各种探测器,各种电子系统元件及集成电路致冷和作恒温用。超微型组件体积小,所需要的电流及功率很小。热电致冷超微型组件由单级温差电池做在陶瓷衬底上而成。温差电池沿电流方向的  相似文献   

7.
新型非致冷红外探测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兴明  韩琳  刘理天 《半导体光电》2005,26(5):374-377,385
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非致冷红外探测器,对不同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器件结构、制作工艺以及性能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和对比,并对非致冷红外探测器的改进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红外》2008,(6)
第二部分十一、新的非致冷技术Ⅱ51.让量子红外探测器工作于室温的一种新方法(V.Garber等,以色列D.C.Sirica公司) 52.高灵敏度非致冷型微悬臂红外成像列阵(S.R.Hunter等,美国多光谱成像公司) 53.利用双料微悬臂列阵进行非致冷成像(N.V.  相似文献   

9.
周伯勋  冯浩 《红外技术》1998,20(2):13-17
热力学的三个热电效应,奠定了近代高效红外探测器致冷技术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多种致冷型与非致冷型空空导弹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致冷探测器在空空导弹中的应用,以及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芦浩  张卫华 《红外》2011,32(2):9-12
非致冷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由于自身的众多优点,在诸多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当前红外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非致冷焦平面的工作温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致冷探测器的成像质量.为了满足快速、稳定和数字化的系统要求,采用AVR单片机对非致冷探测器的温度系统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单片机内部比例积分校正网络参数,提高了非致冷...  相似文献   

11.
余黎静  唐利斌  杨文运  郝群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1):20211013-1-20211013-15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由于无需制冷装置,能够工作在室温状态下,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在红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军事应用方面,非制冷型探测器的应用逐渐进入了之前制冷型探测器的应用范围,大量应用在一些低成本的武器系统,甚至在一些应用领域取代了原来的非制冷型探测器。在民用领域方面,更表现出了其价格和使用方便的优势,在民用车载夜视、安防监控等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文中介绍了Bolometer、热释电、热电堆等几种典型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列举了目前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的主要产品在国内外的情况,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Bolometer器件主流产品的像元间距、阵列规格、性能及其封装发展的情况。除了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的Bolometer、热释电、SOI二极管等探测器等产品,还详细介绍了一些非制冷探测新技术或新型器件:比如超表面在增强某些波段吸收方面的应用,新材料的Bolometer探测器、双材料新型非制冷器件、石墨烯、量子点、纳米线等光电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还对今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对用作室温红外探测敏感单元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SiO2栅介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室温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的基本工作机理与传统的SiNx栅介质薄膜晶体管相类似,但在器件性能方面不仅具有较高的响应度,而且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在制作工艺方面具有更高的工艺重复性和栅介质淀积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对用作室温红外探测敏感单元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SiO2栅介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室温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的基本工作机理与传统的SiN2栅介质薄膜晶体管相类似,但在器件性能方面不仅具有较高的响应度,而且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在制作工艺方面具有更高的工艺重复性和栅介质淀积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微小型红外地平仪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振华  郑伟波  崔文楠  张涛 《红外》2013,34(4):7-13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红外地平仪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非致冷型红外焦平面作为探测器,以FPGA为主处理器,采用双探头的方式探测地平圆。与传统的红外地平仪相比,这种系统具有小型化和功耗低等特点,适合于在微纳卫星平台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非制冷焦平面热像仪温度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分析法国ULIS公司生产的320×240长波红外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探测器UL01011技术参数的基础上,论述了微测辐射热计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温度控制的必要性,指出了温度控制设计的实质。并讨论了单片机、线性模式单芯片热电制冷器控制器和开关模式单芯片热电制冷器控制器温控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使用AD公司生产的全新单芯片热电制冷器控制器ADN8830的温控设计方案,以该芯片为核心设计出适合320×240长波红外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探测器UL01011的温度控制电路,该电路能够把焦平面阵列温度变化控制在30±0.01℃范围内,使探测器工作在最佳温度。该方案功耗低、效率高、体积小,是一种较好的温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微机械非制冷红外热电堆探测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应用和开发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详细介绍了几种现阶段流行的非制冷热电堆探测器的工艺制作方法以及所用材料,并介绍了近几年来热电堆探测器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非制冷红外成像数字组件的关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滨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34(5):573-576,586
近几年随着热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用化、低成本、高可靠的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应用研发已成为热成像领域最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并有大量应用产品问世。本文以法国SOFRADIR公司8—12μm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IDML073-XX-V3为原型。采用DSP、FPGA、探测器的数字驱动和控制等大量新技术实现了红外实时成像。论述了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技术指标、控制信号以及成像总体技术和实现方法。并重点说明了DSP和FPGA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功能和设计方法。以及探测器数字温控原理。该组件结构紧凑、成像清晰、性能稳定,并能满足工业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铁电陶瓷薄膜红外热探测器是一种无致冷的红外探测器。由于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热成像器件。文章介绍铁电陶瓷材料的特性和阵列器件的研制状况。  相似文献   

19.
王景中  张鹏 《红外》2009,30(6):15-19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具备体积小、无需致冷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非均匀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根本原因,也是目前红外热成像研究的热点.论文通过分析实际的红外图像噪声特性,从图像恢复的角度,提出非均匀性校正的具体方案,并比较这两种图像恢复方案的实际效果,最后指出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的研究和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非制冷高灵敏度硅微机械电子隧穿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详细描述了这种红外探测器的设计思想和制作工艺 ,采用微机械体硅加工的三层硅结构制作出探测器原理样品 ,通过和反馈电路 (包括前置放大电路 )连接测试表明 :电子隧穿位移传感器部分的分辨率可达 10 -4 nm/ Hz,红外探测器样品已能敏感红外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