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联—羧甲基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制备交联-羧甲基(CCMS)复合变性淀粉,并分析了其性质,包括糊透明度、抗酸碱能力、抗老化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温度和时间对糊黏度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交联一羧甲基淀粉(CcMS)既保存了单一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的优点,又弥补了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糊的冻融稳定性、抗生物降解能力、抗老化能力、糊透明度.同时研究了温度、pH值、剪切力及介质(蔗糖和NaCl)对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糊冻融稳定性好,抗生物降解及抗老化能力强,透明度高;pH值、氯化钠强电解质对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糊黏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酯化交联淀粉反应及性质的研究(Ⅲ)——糊性质和应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与木薯原淀粉作比较 ,测定了不同取代度、交联度的酯化交联淀粉糊的流变性、透明度、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并且试验其在酱油中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4.
西米交联淀粉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水分散法制备西米交联淀粉,利用扫描电镜、聚焦光束发射测量仪、Bra-bender快速黏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与西米原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米交联淀粉发生了中等程度的交联;西米交联淀粉保持了西米原淀粉绝大多数颗粒完整、呈椭圆形、存在断切面和断切面处有凹坑的形貌特征,但其表面比较粗糙,有凹痕,且断切面处凹坑更加明显;西米交联淀粉颗粒粒径分布图呈单峰,在水相中的平均粒径为30.1μm,比西米原淀粉颗粒小;西米交联淀粉比西米原淀粉难于糊化,其热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均优于西米原淀粉,有很高的最终黏度;西米交联淀粉的透光率为5.1%,小于西米原淀粉,其透明度较差。  相似文献   

5.
交联淀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交联淀粉的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微胶囊膜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交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采用混合酸酐交联法,用糯玉米淀粉制备糯玉米交联淀粉,并着重研究了糯玉米交联淀粉的性质如交联度、冻融稳定性、膨胀度、透明度和凝沉性。试验表明:通过交联作用制成的糯玉米交联淀粉,大大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具有交联度高(沉降积为0.75mL)、冻融稳定性好(析水率最低为56.3%)、抗凝沉性强(凝沉性最弱)和具有一定膨胀力(膨胀度低于原淀粉但高于其它变性淀粉)和透明度(透光率比糯玉米淀粉低,但较其它淀粉而言仍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说明糯玉米交联淀粉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得到适宜的制备条件为:NaOH用量为淀粉干重的1.2%,环氧氯丙烷用量为淀粉干重的0.42%,反应温度为50℃,时间为3h.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木薯交联淀粉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力、抗酸性能力、抗剪切性能和一定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应用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得到适宜的制备条件为:NaOH用量为淀粉干重的1.2%,环氧氯丙烷用量为淀粉干重的0.42%,反应温度为50℃,时间为3h。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木薯交联淀粉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力、抗酸性能力、抗剪切性能和一定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9.
交联微孔淀粉基本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孔淀粉是一种功能材料。文中运用电子显微镜、X-衍射、布拉班德粘度仪等分析仪器对交联微孔淀粉颗粒形态、晶体结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经交联、酶等处理后影响到颗粒表面及内部,但未影响到晶体结构;交联微孔淀粉的孔径、溶解度、溶胀度及吸水能力和吸油能力均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淀粉的结构性能。证明了用先交联后微孔化处理的方法改善微孔淀粉的结构强度和吸附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COSAS)的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透光率、蓝值、黏温性、耐酸耐碱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4种淀粉的颗粒形状均呈尾端内凹或空心的半球形,粒径差异不显著,CS、OSAS和COSAS颗粒表面与NS相比较为粗糙。4种淀粉透光率大小依次是:NS>OSAS>COSAS>CS;随着交联度与取代度的增加,CS、OSAS、COSAS的蓝值变小。N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均较差,C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好,OSAS糊黏度高但黏温性与耐酸性较差,COSAS糊黏度较高,黏温性较好,具备一定耐酸耐碱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一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制备交联羧甲基淀粉,对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抗剪切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交联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增大、糊的透明度增大;相对于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减小,糊的透明度降低;相对于交联淀粉和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和抗剪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小麦交联淀粉。并对小麦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抗老化性、抗剪切力、抗酸性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后的小麦淀粉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性、抗剪切力、抗酸性和一定的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研究了以环氧丙烷羟丙基化以及羟丙基和三偏磷酸钠交联复合改性对马铃薯淀粉糊黏度性质的影响.采用Brabender连续黏度测定仪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经羟丙基改性后,起糊温度下降,峰值温度显著上升,但峰值黏度有所下降,糊的破裂强度和冻融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但糊的黏度稳定性(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改善不明显;羟丙基、交联复合改性也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起糊温度,同时也改善了淀粉破裂强度和冻融稳定性等,但较单一羟丙基改性对淀粉糊黏度性质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糊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小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糊性质进行较详细比较研究,包括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膨胀力、酸解、酶解,和介质对糊粘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糊的凝胶稳定性好、持水力强、膨胀力高、糊化温度高、热焓变值大、但透明度较差、冻融稳定性不佳、热稳定性差;且氯化钠及糖溶液对小米淀粉糊粘度性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与三聚磷酸钠反应,制得淀粉磷酸酯;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旋转黏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生成的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流变学分析,测得生成的变性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结果表明,交联度较高时,糊的透明度低,但冻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渗透压与取代度和淀粉糊黏度之间的关系.用氯化钠和硫酸钠作为玉米淀粉交联反应的渗透压促进剂时,取代度(R2分别为0.985 1和0.989 4)和起始糊化温度(R2分别为0.968 8和0.823 6)都随渗透压的增大而线性的增加.当用氯化钠作为渗透压促进荆时,糊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都随渗透压的增加而线性的减小(R2分别为0.945 2和0.946 9),破碎度在渗透为16.66 MPa时为0,继续增大渗透压后仍然为0.当硫酸钠作为渗透压促进剂时,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随着渗透压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破碎度随着渗透压的增加而线性的减小(R2为0.9295).  相似文献   

17.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和三聚磷酸钠反应,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生成的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流变学分析.测得所得变性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结果表明.交联度较高时.糊的透明度低.但冻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微孔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微孔淀粉是用具有生淀粉酶活力的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生淀粉形成的一种新型变性淀粉。微孔淀粉经交联、表面活性处理后,能改善其机械性能和表面性质。目前微孔淀粉主要用作微胶囊芯材、吸附剂和脂肪替代物等。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与油脂》2016,(1):28-32
旨在确定渗透压与交联取代度和所得淀粉糊黏度间的关系。应用Brabender连续黏度计对渗透压处理交联木薯淀粉进行了测定。当氯化钠作为交联反应渗透压促进剂时,随渗透压增大,所得淀粉样品的起始糊化温度增加,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减小;高渗透压时,凝沉值和崩解值都趋于0。而硫酸钠作渗透压促进剂时,随渗透压的增大,起始糊化温度变化不明显,峰值黏度先下降后缓慢下降,最终黏度先减后增(增加不显著),崩解值先增后减,凝沉性则下降。木薯交联淀粉的取代度随氯化钠或硫酸钠溶液产生渗透压的增加而增大。另外,采用偏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渗透压处理交联木薯淀粉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其透明度、抗剪切性和抗凝沉性,结果显示,渗透压处理后交联淀粉的相应性质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自制的琥珀酸酯化马铃薯淀粉、琥珀酸酯化低交联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原淀粉的RVA图谱、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显微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单纯酯化相比较,交联后再酯化有利于稳定其糊化温度和粘度,可提高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凝沉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酯化反应对淀粉颗粒的损伤主要产生在淀粉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