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昌乐蓝宝石的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昌乐蓝宝石的呈色是过渡金属离子的d-d电子跃迁电荷转移跃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蓝宝石呈何种颜色取决于蓝宝石晶格中Fe^2+,Fe^3+,Ti^4+,Ti^3+等色素离子的含量,更取决于这些离子的相对含量,亦即Fe^2+/Ti^4+,Fe^3+/Fe^2+的比值。  相似文献   

2.
1,2-二氯苯(1,2-dichlorobenzene)是一种有毒无色有芳香气味有刺激性易挥发的液体,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中容许含量为一级:0.4mg/L,二级:0.6mg/L,三级:1.0mg/L。首先给出了1,2-二氯苯分子的空间结构图,并用Hartree-Fock近似方法 (HF)对其进行了空间结构优化;然后分别用HF/3-21G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中6-31G基组计算了该分子的振动特性,给出了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图,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还给出了1,2-二氯苯分子的各个键长、键角等空间结构参数,并对1,2-二氯苯分子在500cm-1-4200cm-1区间的振动谱做了指认。上述工作提供了1,2-二氯苯分子的拉曼和红外光谱基础数据,可应用于基于光谱技术的其在污水中含量的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红外、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光致发光光谱对产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蓝珀进行较系统的宝石学及光谱特征研究,并就热处理对其特征光谱的影响及其改变机制予以初步探究。多米尼加蓝珀具蓝色荧光,热处理易致其蓝色荧光转为白垩状土黄色,且体色由黄色变为褐红色,同时表面可见龟裂纹。红外光谱表明,样品常态下具2 931、 2 860、 1 710、 1 454、 1 380、 1 242、 1 176、 1 041 cm-1附近的典型吸收峰,其中2 931cm-1与1 710 cm-1的强度比值I>1;热处理后,上述典型特征峰改变不明显,但其I值渐小,并可至I≤1,因此I值可作为蓝珀经热处理的指向性依据。蓝珀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中可见449、 474 nm附近的反射峰及918 nm附近的弱吸收,但上述特征峰在样品经一定强度的热处理后,均趋消失。光致发光光谱测试表明,样品常态下可见449、 475、 504 nm附近具鉴定意义的指纹特征峰,但经热处理并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其中449 nm处吸收先减弱,直至以上3个特征峰合并为545 nm处...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绿松石的指纹特征识别是产源研究的关键点.本文总结了国内绿松石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产地绿松石地质环境、光谱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结果显示,国内绿松石主要产于碳硅质板岩、硅质板岩、硅质岩等浅变质岩-沉积岩中,但马鞍山绿松石出露于火成岩之中.不同产地绿松石具有相似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特征,仅存在细微...  相似文献   

5.
黔中隆起北缘金沙岩孔古油藏特征及成藏期次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南方海相古油藏特征及其成藏期次,对金沙岩孔古油藏进行了系统的解剖.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和均一法测温及激光拉曼探针等微观技术,模拟烃源岩成熟演化史及生排烃史,确定了流体包裹体类型、古油藏油气充注期及成藏期次.结果表明:金沙岩孔剖面油气显示明显、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存在2套优越的生储盖组合;包裹体烃类成分以CH_4为主,具明显干气特征,部分包裹体内含CO_2;古油藏存在3期油气充注,构成105~115℃,125~135℃,145~155℃这3个峰簇,分别相当于生油一主生油过渡期、主生油期及湿气主生期.黔中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有3期,分别对应早泥盆世末期、晚三叠世早期和晚侏罗世末期,为主要的古油藏成藏期,与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反映的油气充注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硫化铜纳米材料具有禁带宽度窄的特点,以氯化铜,1-十八烯和油胺为原料,利用高温热解法合成硫化铜纳米晶。所合成的硫化铜利用XRD,TEM,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我们所合成的硫化铜纳米晶为Cu1.1S,形貌为粒子状,并且分散均匀,应用在光催化中,发现在紫外和可见区硫化铜有比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用35 W氙灯光照40min后,我们发现利用硫化铜作为催化剂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到97.8%。  相似文献   

7.
石墨结构层包嵌铁纳米粒子是一种纳米尺度复合材料,具有类似三明治的结构.研究表明,其拉曼光谱的E2g2模出现了红移,说明铁纳米粒子外部原子将部分电荷转移给了碳网,与其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结果吻合.2阶和3阶石墨层间化合物前驱体的拉曼光谱与其它受主型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类似,其内部层碳网和边界层碳网的E2g2模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四聚乙醛的燃烧特性,利用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光纤光谱仪测试了该物质的谱学行为。基于热谱,提出了四聚乙醛的热解反应历程及燃烧发光机理,并利用燃烧光谱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四聚乙醛的热谱包括升华和热分解两个阶段,热解后的剩余产物为凝聚态的C。结合四聚乙醛的热解反应历程,提出了其燃烧发光机理,分析得出四聚乙醛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这是由于凝聚态的碳燃烧产生的,燃烧火焰光谱在591.35nm处黄光区出现最大峰支持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谢家沟金矿是近年来在胶东半岛发现的一个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床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和招远-平度断裂之间,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广泛,具有多期次,并与构造期次有着密切的联系.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钾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以及高岭土化,蚀变分带明显,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近期研究表明,该金矿与早期的韧性剪切活动以及后期的脆性改造有成因联系,金矿化与围岩蚀变的主要期次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稀少黄褐色宝石级硅铍石,利用常规宝石学检测、电子探针、激光等离子质谱仪( LA - ICP - MS)和红外光谱仪,对其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及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探针分析硅铍石的化学成分,w(SiO2)约为54.73%,w(BeO)约为45.62%(修正值),接近其理想值;LA-ICP-...  相似文献   

11.
用Dppm和CuI,AgI直接反应得到相应的两个配合物Cu3(dppm)3(I)3(1),Ag3(dppm)3(I)3(2).并用IR,元素分析,电子吸收光谱及电子发射、激发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是(THz-TDS)以飞秒激光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相干远红外光谱测量技术。利用THz-TDS在室温氮气条件下研究了2-氨基-4-硝基甲苯和对氯苯胺在0.2~3 THz范围内的光学特性,从而获得样品的太赫兹时域谱,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光谱,同时获得对应的吸收谱。结果表明2-氨基-4-硝基甲苯和对氯苯胺在此波段都存在多个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这项研究表明:太赫兹光谱可以鉴别不同的偶氮染料中间体分子,这为进一步检测其他染料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扩散准则是衡量布尔函数非线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满足扩散准则的布尔函数的特征、结构和相关构造方法的重要成果进行了综述,给出了满足两种特殊扩散准则的布尔函数的简单构造,并用Bent函数构造了仅在个别向量处不满足扩散准则的布尔函数。  相似文献   

14.
蛇绿岩年代学研究可以为洋壳的形成、演化以及区域板块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约束.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库尔提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形成于(389±3)Ma,蛇绿岩的形成和库尔提弧后盆地扩张的时代为中泥盆世;40Ar/39 Ar同位素定年表明,库尔提蛇绿岩中与斜长花岗岩脉互层产出的角闪片岩的40 Ar/39 Ar年龄为(277±4)Ma.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岩浆岩和变质岩等资料,认为库尔提弧后盆地蛇绿岩形成于泥盆纪古亚洲洋洋脊俯冲的构造背景,并在之后经历了早二叠世后碰撞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区域变质,记录了(277±4)Ma的40 Ar/39 Ar年龄.同时,年代学研究表明,蛇绿岩侵位后可能遭受后期的变质作用,因此在使用40 Ar/39 Ar同位素对蛇绿岩定年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5.
对西秦岭吴家山群4件样品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研究,限定地层沉积时代并示踪沉积物源。锆石U-Pb年龄介于(399±3)~(2 858±43)Ma,主要集中分布在0.40~0.50、0.70~1.05 Ga两个年龄段,少量分布在1.10~1.40、1.45~1.85、2.35~2.65 Ga等年龄区间。其中两粒锆石的最小年龄为399 Ma和401 Ma,限定了吴家山群地层沉积的最大年龄约为400 Ma,由此推断沉积地层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吴家山群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与北秦岭地体、华北地块、南秦岭地体、华南(扬子)地块岩浆活动U-Pb年龄对比结果表明:0.40~0.50 Ga锆石碎屑源区应主要为北秦岭地体;0.70~1.05 Ga锆石主体应来自北秦岭地体,有少量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物质的加入;1.10~1.85 Ga锆石应来自北秦岭地体;而2.35~2.65 Ga锆石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也可能来自华北地块。总体来看,吴家山群源区主要为北秦岭地体,少量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结合吴家山群地层时代及陆源物质源区的示踪结果,秦岭早古生代洋盆在西秦岭地区闭合时间应不晚于泥盆纪。  相似文献   

16.
以辽东地区大兴岩体为研究对象,对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花岗岩形成的时代,探讨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大兴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w(Th)/w(U)值(0.54~1.2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0±1)Ma,表明大兴岩体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兴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和贫CaO、Fe2O3、MgO和P2O5的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明显富集 Rb、Th、U、Ta、Hf、Gd 等元素,亏损 Ba、Sr、P 和 Ti 等元素;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24 ℃~816 ℃)明显低于白垩纪A型花岗岩(868 ℃~928 ℃)。以上特征表明,辽东大兴地区花岗岩应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形成于局部伸展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各组分材料和复合水泥的粒度分布对水泥强度、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得出熟料粉的细度对早期强度影响最大;水泥粒度分布窄,均匀性好,可以降低标准稠度;得到了复合水泥3种主要组分细度的最佳参数为:熟料420 m^2/kg,矿渣500 m^2/kg,粉煤灰400 m^2/kg。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同步荧光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溶液中盐酸小檗碱(B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C对BSA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机理为以静态猝灭为主并结合一定动态猝灭的复合过程.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求得BC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BC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小于8nm,表明二者之间能够发生能量转移.根据反应热力学参数确定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且静电力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类型.采用同步荧光考察BC对BSA构象的影响,随着BC浓度的增大,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改变,从而导致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集约化的定量分析》一文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系统集约度与粗放度的评价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方法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大量的印支期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它们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对认识西秦岭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多哇地区萨日加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岩体的年龄、成因类型以及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萨日加岩体由英安斑岩、花岗斑岩及少量石英闪长岩组成; 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8.2±2.6)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7); 萨日加岩体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Rb、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指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岩石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洋-陆俯冲岛弧环境; 花岗斑岩倾向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由此认为,萨日加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西秦岭由洋-陆俯冲岛弧向陆-陆碰撞转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