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可信模型中的资源搜索算法和可信度计算方法进行重新设计,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P2P可信模型。改进后的资源搜索算法使节点接收到的冗余包数量减少 ,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针对P2P网络的匿名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运用服务次数和对评价值取对数方式进行可信度计算和更新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 恶意节点对正常节点和可信节点的攻击,同时还可防止恶意节点间通过小集团合作方式来提高各自节点的可信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较现有模型在抑制P2P网络中恶意节点的活动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且增加了系统服务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移动P2P网络的开放性和松耦合特性使得节点恶意攻击行为普遍存在,而现有基于声誉的信任模型大都基于“信誉值高的节点评价推荐越可信”的假设,无法识别恶意节点动态策略性攻击行为。针对这一问题,将社会网络相关理论引入信任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社会距离的信任模型(SD2Trust)。该模型区分了服务可信度和推荐评价可信度,用多维结构同型性描述向量刻画节点网络地位和行为特征,根据社会距离确定推荐节点集和推荐信誉计算权重,综合信任考虑了诋毁风险。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对抗恶意节点动态策略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一种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姜守旭  李建中 《软件学报》2007,18(10):2551-2563
P2P电子商务系统中恶意节点的存在会破坏系统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通过计算节点的信任度可以识别出恶意节点.这种机制的可用性依赖于信任度的计算方法、信任机制的准确性及其抗攻击能力.然而,P2P环境下已有的信任机制在上述3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影响信任度的信任因素的选取.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在该机制中,一个节点具有两种类型的声誉.一个节点相对于另一个节点的局部声誉是根据另一个节点对其交易行为的评价来计算的.一个节点的全局声誉是根据所有与其交易过的节点对它的评价来计算的.通过较全面地引入影响信任度的信任因素,既解决了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的精确计算问题,又提高了信任机制抗攻击的能力.为了确定节点所给评价的真实性,提出了一个节点评价的质量模型,并给出了节点评价的可信度计算方法.在计算信任度的过程中,利用置信因子来综合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并给出置信因子的确定方法.最后,对信任机制的有效性和抗攻击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信任机制优于其他现有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直接评价节点诚信度的P2P动态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有P2P信任模型计算开销大、动态适应能力差、推荐可信度的动态性未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信任模型。通过直接交互节点的局部评价加权其推荐可信度计算节点的全局信誉值,避免了迭代过程,降低了网络开销。采用基于时间帧的方法更新节点的全局信誉值和推荐可信度,以抑制节点提供服务和推荐两方面的动态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较现有模型在网络开销、节点动态性推荐的抑制等方面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5.
针对P2P电子商务模式面临的信任问题,以拥有超级节点的P2P电子商务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节点可信度计算方法,帮助交易双方在进行P2P电子商务时选择信誉度较高的节点进行交易,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交易成功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计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P2P网络环境下节点提交虚假信任评价问题,提出节点评价可信度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构造一种全局信任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数学描述与分布式实现.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馈控制机制将评价可信度反馈到本地信任值计算阶段,间接地影响节点的全局信任值.评价可信度低的节点会受到系统的惩罚,它的全局信任值会降低,反之亦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较以前的模型对于虚假评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等网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储存有期望数据的节点,因而目标资源的查询算法研究是P2P网络的关键部分,该算法决定了P2P系统的性能。在对等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存有一张记录与之相邻的节点的路由信息表,着重讨论如何根据各节点所存储的路由表建立相应的贝叶斯网络,并分析某一节点接收到查询请求的概率,进而得出一个计算概率的数学公式。为使所得概率计算公式尽可能地符合现实情况,每一个对等点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权,随后对所赋权进行调整。最后,对每个节点的可信度提出一个设置方案,并基于可信度提出一个改进的路由算法,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对等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动态提升P2P网络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可信度,在DyTrust信任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风险因素和时间因素对P2 P网络节点信任的影响,引入一个基于服务质量的风险函数和时间衰减因子棕,提出一种适合P2 P复杂环境的信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信任模型,文中研究的P2 P网络信任模型具有更好的动态自适应能力、更强的恶意节点检测能力,以及更优越的反馈信息聚合能力,对P2 P网络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具有动态性,自组织和匿名性等特点,从而导致网络中某些节点存在恶意行为,为了保证节点能提供可靠资源和良好服务,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P2P综合信任模型,使对等节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该模型在计算直接信任度和间接信任度时引入时间衰减函数,近期的信任值衰减小,对整体信任度的影响大。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更新簇内节点和簇头节点的信任度,使整体信任值具有时效性,对节点信任度的评价更精确和更可靠。实验证明,该信任模型较DyTrust模型降低了节点之间的交互时延,稳定性和动态自适应性更好,检测恶意节点的能力更强,提高P2P网络的可信度,对P2P网络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计算不可信P2P网络上节点可信度的机制。不可信P2P网络是一个用于提供P2P服务的网络,其中节点不存在信任关系。在P2P网络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可信节点可能通过违反P2P的协议为了自己谋取利益,该机制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在一个不可信的环境中能定位这种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违反协议的行为。该机制通过矩阵表示了P2P网络中节点的信任关系,并通过矩阵的运算,快速的实现了信任传递的过程,并通过一个可信的服务器用于为P2P网络中的节点提供信任度计算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P2P文件共享网络现有声誉系统中,评价信息不足和恶意评价导致声誉不可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下载节点共享时长的客观评价方法。该方法使系统自动获得每个下载节点的评级信息,根据该信息建立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共享时长方法可提高信任的可靠性,有效隔离恶意节点,并能为不同行为的节点提供分化服务,保证网络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李树文 《计算机工程》2010,36(18):101-104
P2P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健壮性,但其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恶意行为的理想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幂律分布的信誉评估机制识别网络中的良性行为,抵制恶意行为。仿真测试表明,运用该机制后计算节点信誉分值具有较小的计算开销和良好的准确度,支持节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对于恶意节点的骚扰具有很强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3.
面对各种网络攻击,P2P网络需要有效的信任机制隔离恶意节点,保证节点的成功交易。考虑节点行为特征和差评的重要性,提出基于差评散布的信任机制。服务节点一旦提供的服务被给出差评,对其近期交易的相关节点进行差评的散布,加大差评对服务节点声誉的影响力度。经过二次计算的节点声誉值能真实反映节点近期的声誉水平与交易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机制能保证正常节点的交易成功率,有效对抗各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4.
陈蕾  徐爱庆 《计算机工程》2006,32(23):151-152
针对基于Super-node结构的P2P网络提出了一个新的简单的信誉评价系统。该系统除了能根据其它对等点的反馈信息来建立对等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外,还能帮助识别一些恶意对等点,从而保证整个P2P网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中基于网络拓扑特性的信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明科  郝智勇 《计算机工程》2010,36(24):134-135
基于社会规则和非结构化P2P网络的拓扑特性,提出一个用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信任管理方案,给出评价信息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和信任度的计算、更新、搜索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和报文通信量较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机制能有效抵制非结构化网络中恶意节点的攻击。  相似文献   

16.
非结构化P2P中的一种信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恶意节点的恶意行为对网络系统造成的危害,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规则的声望模型,给出了该声望模型的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在基于社会规则的声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用于非结构化对等网络的信任管理方案;给出了评价信息的分布式存储方案以及信任管理中声望和满意率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个声望搜索算法;给出一个基于信任的拓扑进化算法,该算法改善了网络拓扑结构,增加了网络性能的稳定性.实验仿真表明该信任机制能够有效抵制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应用中恶意节点的恶意攻击.  相似文献   

17.
基于P2P泛洪DDoS攻击的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信任和信誉模型,在节点间构建信任关系,利用节点间信任与信誉信息的交互对恶意节点进行识别,阻断对恶意消息的转发传播,从而增强抵御DDoS攻击的效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隔离恶意节点的消息数,提高网络抵御这种基于应用层的DDoS攻击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反馈可信度的分布式P2P信任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建理  吴泉源  周斌  刘家红 《软件学报》2009,20(10):2885-2898
开放、共享与匿名的Peer-to-Peer(简称P2P)网络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无中心对等的特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但由于其网络中的节点不受约束,资源的共享是用户自愿的行为,因此节点间的信任很难通过传统的信任机制建立.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借鉴人际网络中的信任关系,建立一种基于信誉的全局信任模型.已有的工作基本建立在信任度高的节点其反馈也更可信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将节点的反馈质量简单地等同于服务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反馈可信度的分布式P2P全局信任模型(简称FCTrust),用于量化和评估节点的可信程度,并给出了模型的数学表述和分布式实现方法.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FCTrust较已有的全局信任模型在遏制更广泛类型的恶意节点攻击的有效性、迭代计算的收敛性及消息成本上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