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烧碱蒸发器列管的腐蚀失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调研,宏观检查,金相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某化工厂烧碱蒸发器列管的腐蚀失效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器列管宏观上呈全面腐蚀;烧碱液的腐蚀和结晶盐颗粒的冲刷、磨蚀,是造成列管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某公司煤气合成天然气甲烷化反应器因部分列管的管板角焊缝位置拉断,损坏了列管内催化剂,导致整个反应器失效;分析了列管拉断的原因,提出了该类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甲醇联合装置中煤气化变换系统蒸汽过热器列管失效的问题,采用金相组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实验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换热器列管表面存在大量由于氯离子腐蚀形成的点蚀坑,在温度和环向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应力腐蚀开裂,最终导致换热器列管失效。并围绕腐蚀介质和应力两个因素,从设备选型、设备加工、工艺指标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倪群 《聚酯工业》2002,15(4):55-58
从排气冷凝器列管振动的角度分析出列管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卡门旋涡振动引起列管疲劳损伤而萌发疲劳裂纹和裂纹扩散 ,以至穿透壁厚而泄漏、断裂。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适当加厚折流板 ,缩小折流板管孔与管子的间隙 ,减少管子无支承的最大跨距 ,增加管子壁厚 ,设置防冲板等。也可采用折流板缺口处不布管的设计思想或抗振型换热器。  相似文献   

5.
针对合成氨脱碳系统中变煮沸器1Cr18Ni9Ti列管腐蚀失效,采用动态高温模拟和高温加背压两种实验方法,研究论证了该列管在热钾碱液中发生孔蚀破坏的主要原因,阐明了腐蚀机理.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E0704换热器列管与管板处焊缝的腐蚀失效原因,提出设备修复的现场检修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氨蒸发器在使用过程中列管频繁爆裂的原因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失效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该设备及同类设备的安全使用、修理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立式火管式列管废热锅炉的损坏失效形式及原因,提出了延长列管废热锅炉使用寿命的措施,并介绍了新型高效热管废锅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材质成分、金相组织、工艺操作等方面分析了第一预热器列管腐蚀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设备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0.
孟新东  孙斌 《小氮肥》2007,35(4):16-18
0前言 在我国采用固定层间歇制气工艺的中氮肥企业中,带倾角7°的立式热管式列管废热锅炉被广泛采用,但这种列管废热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列管损坏频繁,检修工作量大。公司有立式热管式列管废热锅炉(以下简称废锅)10余台。据统计,废锅平均使用10年后相继出现严重的上管板部位列管管端损坏及邻近下管板的列管下部腐蚀。经仔细分析列管失效的原因,在废锅的使用、检修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或改进措施,有效地延长了列管废热锅炉使用寿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煜  李红波  李兆奇  王丽军  李希 《化工学报》2011,62(12):3373-3380
工业浆态床反应器一般都安装有密集的换热列管,列管束的存在使得速度和气含率的径向分布趋于陡峭,形成“烟囱效应”,目前对此还缺乏合适的流体力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本文提出两点新思路以解决列管束的模拟问题:一是将密集列管束的影响作为体积源项而不是边界条件来考虑,在标准k-ε方程中增加与列管阻力相关的动量源、湍动源、耗散源本构关...  相似文献   

12.
工业浆态床反应器一般都安装有密集的换热列管,列管束的存在使得速度和气含率的径向分布趋于陡峭,形成“烟囱效应”,目前对此还缺乏合适的流体力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本文提出两点新思路以解决列管束的模拟问题:一是将密集列管束的影响作为体积源项而不是边界条件来考虑,在标准k-ε方程中增加与列管阻力相关的动量源、湍动源、耗散源本构关系;二是采用气泡群的径向升力和湍流扩散力平衡方程确定气含率径向分布。新模型中引入的阻力系数由流体力学文献给出,只有两个径向力和耗散参数需实验确定。模型计算的气含率和液速分布在宽泛的条件下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良好,能够定量描述“烟囱效应”以及内构件参数对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湍动浆态床流体力学研究(Ⅲ)垂直列管内构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煜  卢佳  王丽军  李希 《化工学报》2009,60(5):1135-1140
浆态床反应器内部往往安装有密集的竖直列管换热内构件,有关列管束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还少有研究。本文在Φ500 mm×5000 mm的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测定了安装不同密度列管束时的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实验表明,列管的存在一方面会显著提高浆料轴向速度,促进大尺度流体循环,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液体与气泡的径向湍动,使速度和气含率的径向分布更不均匀,造成液体与气体轴向返混加剧,增大了有列管束的浆态床反应器的放大风险。在低气速湍动鼓泡条件下,列管加入造成的“烟囱效应”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浆态床反应器内部往往安装有密集的竖直列管换热内构件,有关列管束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还少有研究。本文在Φ500 mm×5000 mm的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测定了安装不同密度列管束时的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实验表明,列管的存在一方面会显著提高浆料轴向速度,促进大尺度流体循环,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液体与气泡的径向湍动,使速度和气含率的径向分布更不均匀,造成液体与气体轴向返混加剧,增大了有列管束的浆态床反应器的放大风险。在低气速湍动鼓泡条件下,列管加入造成的“烟囱效应”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The onset of fiber failure signals the commencement of catastrophic structural failure in fiber bundle systems, a process that is important in standalone bundles and in other material structures. In this work, we have demonstrated a technique by which the onset of fiber failure can accurately be identified by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tinuity and resistance of filaments and bundles during loading. The dual sensor/loading functionality of the fibers differs from most prior approaches wherein separate sensors were added to the load-bearing fiber array. Individual fiber failure and bundle onset failures in 50 fiber bundles were reliably and reproducibly detected.  相似文献   

16.
钢骨架塑料复合管长期静液压性能的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温下管材短时间的静液压应力破坏试验结果,用外推法对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长期静液压强度进行了测定,确立了管道输送介质温度T、压力σ、管道破坏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可预测管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抵抗静液压应力的能力,为该种新型管道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俊伟 《广东化工》2012,39(8):95-96,74
Cr-Mo无缝钢管具有抗氢腐蚀性和具有较好高温力学性能和耐温蠕变性能的珠光体耐热钢。文章介绍了Cr-Mo无缝钢管的焊接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某装置Cr-Mo无缝钢管焊接失效泄漏,分析此类无缝钢管焊接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柯  邵大伟 《当代化工》2014,(2):274-276,280
采用塑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了操作内压和极限面外弯矩作用下埋地城市燃气管道无缺陷三通和外壁局部减薄三通的塑性失效模式。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分析了无缺陷三通、缺陷位于主管底部、主管腹部以及主管肩部时三通失效模式,根据三通上应力分布云图,对模型的塑性失效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埋地燃气管道三通结构设计和安全评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12Cr1MoV分解炉换热器管的失效从化学成分、金相、断口等方面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管子外壁在高温环境中发生了沿晶剥落;管子内壁在氨分解气氛中的高温作用下产生了氮化现象。同时,基体组织中的珠光体发生了粒化造成管子的强度下降。最终管子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逐渐脆化,当内壁沿晶裂纹和外壁的剥落坑相连通时管子发生早期失效。  相似文献   

20.
在φ500 mm×5000 mm的冷模实验装置中,使用自制传热探头,对无内构件的空塔和安装31根竖直换热列管的鼓泡塔内列管传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列管传热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传热系数沿径向呈抛物型分布,垂直列管内构件的加入使得传热系数的径向分布变得更为陡峭.基于表面更新理论,结合鼓泡塔内气含率和液速分布的测量及计算结果,提出了计算传热系数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既可以用于空塔的局部传热系数与平均传热系数计算,也可以用于安装列管束的局部传热系数与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最大相对误差为5.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