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是在普通型钢混凝土梁的基础上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它综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从而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针对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受拉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的大小、型钢保护层和预应力度等因素,对6根型钢混凝土梁和7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进行了全过程载荷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推导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空腹式型钢混凝土(SRC)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平截面假定,提出了包含型钢和混凝土应变比(反映型钢屈服程度)的空腹式SRC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相应的验算条件。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王磊  苏小卒 《建筑科学》2006,22(6):30-33
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和混凝土之间的滑移会引起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取得这一变化下限的条件和计算此下限值的方法。这一方法为评估粘结退化的型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首先,从梁中型钢和钢筋混凝土之间有滑移时的协调变形问题出发,提出复合平截面假定,讨论了取得梁正截面承载力下限的条件,建立了求解此下限值的截面平衡方程组,并将其数值解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符合比较好,并给出相应的简化计算方法用于工程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4.
贾瑞涛 《山西建筑》2012,38(25):56-57
通过对15个型钢混凝土梁构件(只改变内置型钢上翼缘宽度)的梁中单调加载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以及理论分析得出,型钢混凝土梁构件内置型钢的上翼缘的宽度与下翼缘之比为0.7~0.8时,对核心区混凝土有高效约束,同时核心区的混凝土对内置型钢翼缘有有效的支撑,并且内置型钢、钢筋和混凝土都能充分发挥其力学性能,即达到最佳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目前常用的简单叠加方法、改进简单叠加方法和钢筋混凝土计算方法进行扼要的介绍。然后在已有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以柱的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为比较依据,利用计算机分别对各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经过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找出了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最后采用渐进修正钢材强度的方法经过反复试算提出了关于简单叠加方法和改进简单叠加方法计算公式的修正意见,以便获得更精确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孙慧中  沈文都  陈才华  施昌 《建筑结构》2019,49(19):136-140,82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是组合结构中的主要结构构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在各国组合结构规范中都有规定。主要介绍在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平截面假定为基础建立的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比较,二者吻合良好。此计算方法已列入《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  相似文献   

7.
根据塑性理论下限定理 ,由平衡条件 ,任意给定钢骨部分和钢筋混凝土部分承担的轴力 ,并分别求得相应各部分的受弯承载力 ,两部分受弯承载力之和的最大值 ,即为钢骨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针对工程中常用的实腹式钢骨混凝土梁 ,推导出解析解 ,解决了直接采用一般叠加方法计算钢骨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反复试算的困难 ,统一了钢骨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模式 ,给出的计算公式简捷而符合我国设计习惯  相似文献   

8.
齐欣  孟庆成 《四川建筑》2005,25(4):47-48
基于平截面假定,采用有限元条带法,用Turbo C编制程序绘制型钢混凝土矩形截面梁弯矩一曲率关系全曲线以及弯矩一刚度关系全曲线。考察当型钢形式为对称与非对称、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纵向钢筋配筋率等参数变化时,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整个受力过程中梁的刚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白国良  陈小英 《钢结构》2000,15(1):50-53
基于平截面假定,指出了仪型钢和混凝土应变比(反映型钢屈服强度)的空腹式SRC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相应的验算条件,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实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陈雷  卢小雨 《结构工程师》2015,31(1):182-185
碳纤维具有高抗拉强度、耐腐蚀、抗磁化的优点,纤维束可以沿混凝土中的主拉应力方向布置,因此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当受压边缘混凝土应变大于混凝土峰值压应变时,对混凝土压应力采用等效矩形计算方法;反之,则将其近似为三角形分布,然后利用平截面假定推导得到了纤维拉断控制破坏、混凝土压碎控制破坏及平衡破坏三种破坏模式下的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公式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劲性轻骨料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劲性轻骨料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了试验,并用《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和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劲性轻骨料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建议,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根无粘结预应力劲性钢筋混凝土梁(简称USRC梁)和一根劲性钢筋混凝土梁(简称SRC梁)的试验,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劲性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工作性能.根据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劲性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碳素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4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和 3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加固后的弯曲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碳素纤维布可明显提高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提出的加固后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锈蚀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关键性问题。分析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造成的结构性能退化和锈蚀梁的破坏特征 ,立足于现行规范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提出了锈蚀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 ,并重点探讨了粘结性能退化对承载力计算的影响 ,给出了协同工作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 5 0个锈蚀梁承载力试验结果对本文模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型钢混凝土梁的界面滑移位移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刘俊玲  刘咏 《建筑科学》2006,22(4):1-4,9
研究型钢混凝土简支梁在基本荷载作用下的界面滑移。以型钢上、下翼缘为界将型钢混凝土梁截面划分成三个不同的理想弹性体,利用弹性分析理论建立一般受力情况下界面滑移的微分方程组。通过分析其受力特点,推导出型钢混凝土简支梁在纯弯矩、对称集中荷载以及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型钢上、下翼缘与混凝土之间滑移量沿梁长度方向变化的关系式,并对三种情况下滑移量的模拟曲线分析对比。为用数学方式描述复杂受力情况下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梁界面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层建筑带型钢混凝土(SRC)转换层结构,承受跨中集中荷载较大的受力特点,通过现场实测,得到SRC转换梁长期变形的规律。然后,根据徐变与收缩理论,建立了SRC转换梁长期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并表明SRC转换梁在施工阶段的实测变形中应考虑混凝土徐变与收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复合剪力墙板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CL(Composite Light-weight)体系中复合墙板抗剪试验测得的极限承载力与理论公式计算的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CL体系中复合剪力墙板的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由试验结果确定了公式中的系数。应用该公式可计算复合剪力墙板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或确定暗桩的大小和配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个由钢骨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构成的组合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表明 ,这种组合框架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给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并将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 )中关于多种荷载作用下独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不妥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受均布和集中荷载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算法 ,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