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3种萃取叶黄素的双水相体系,即传统的双水相体系聚乙醇/硫酸铵体系和基于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的新型双水相萃取体系:乙醇/硫酸铵及乙醇/磷酸氢二钾体系。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双水相萃取体系: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w(乙醇)=40.17%,w(硫酸铵)=8.98%,最大分配系数为90.83,最大收率为99.88%。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最佳诱导条件是在25±1℃时超声10min。超声结束后,分液,将富含叶黄素的相浓缩,内含硫酸铵晶体,利用乙醇洗涤硫酸铵晶体,溶解叶黄素,抽滤,将滤液浓缩后干燥,得到叶黄素。叶黄素通过HPLC色谱法进行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乙醇- K2HPO4双水相体系萃取螺旋霉素的方法,对测得的双水相体系的双节线数据进行拟合,并系统研究了K2HPO4浓度、乙醇浓度、螺旋霉素初始浓度、萃取温度和体系pH对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相萃取螺旋霉素是自发进行、吸热熵增的过程。当K2HPO4质量分数为20%,乙醇质量分数为16%,萃取温度为25℃,体系pH为9.2~9.5时,分配系数可达36.66以上,萃取率可达97.11%以上。其中,当体系"pH = 9.5" 时,分配系数达到47.52,萃取率达到97.97%。乙醇-K2HPO4双水相体系萃取螺旋霉素的纯化倍数及萃取率高,而且所用成相物质乙醇和K2HPO4可以回收重复使用,避免了二次污染,为处理含螺旋霉素的异戊酰螺旋霉素生产废水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发酵液中乳酸的盐析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利用盐析萃取法分离发酵液中乳酸的新方法. 通过系统考察乳酸在不同盐析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规律,发现K2HPO4-甲醇和K2HPO4-乙醇体系适合分离发酵液中的乳酸. 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为167 g/L时,采用25%(w) K2HPO4-26%(w)甲醇盐析萃取体系,乳酸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4.01和86.0%;采用14%(w) K2HPO4-30%(w)乙醇盐析萃取体系,乳酸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3.23和90.6%. 此时上相中残余葡萄糖、菌体和可溶性蛋白的去除率分别达67.3%, 100%和85.9%.  相似文献   

4.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翠玉  于维钊  张春晓 《精细化工》2003,20(11):652-654,675
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探索出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n(环氧氯丙烷)∶n(三甲胺盐酸盐)=0 95∶1,反应起始pH=7 5~8 0,反应温度采用分段控制(10℃,35℃),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反应收率可达96%以上。通过连续水汽精馏对产品进行纯化,纯化后的产品中w(CHPTMAC)=69%,w(环氧氯丙烷)≤0 0005%,w(二氯丙醇)≤0 0015%,产品性能良好,已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5.
2,3-丁二醇发酵液的双水相萃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从发酵液中双水相萃取2,3-丁二醇的工艺条件,以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不同双水相萃取体系以及相组成对2,3-丁二醇分配的影响,确定了适合于2,3-丁二醇发酵液萃取的最佳相组成. 结果表明,适合2,3-丁二醇双水相萃取的体系为乙醇/硫酸铵体系,对于絮凝后的发酵液,采用硫酸铵浓度为20%(w)、乙醇浓度为27%(w)的双水相体系,发酵液中2,3-丁二醇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最高,分别达到了7.4和90.18%. 该工艺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地分离发酵液中的2,3-丁二醇.  相似文献   

6.
PEG/(NH42SO4双水相萃取分离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彭奇均 《应用化工》2011,40(7):1186-1191,1208
采用聚乙二醇(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生产茶多酚所得废液中的茶氨酸,考察了PEG分子量与含量、硫酸铵含量、pH、温度、加盐(KCl、KBr、KI)、茶氨酸含量对双水相及萃取分离茶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PEG/(NH4)2SO4双水相萃取分离茶氨酸的适宜条件是:PEG平均分子量为4 000,质量分数为1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15%,pH约为6,30℃。在此条件下,茶氨酸的分配系数K1=0.16,蛋白质的分配系数K2=0.28,糖类的分配系数K3=9.8,茶氨酸在下相的萃取率为89.5%,可以将茶多酚废液中的茶氨酸与糖类及其他有颜色的杂质分开。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水相乙醇-磷酸氢二钾体系萃取甘草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霍清  林强  赵玉娥 《精细化工》2002,19(2):65-67,79
研究了基于与水互溶的普通有机溶剂的双水相萃取体系 ,并考察不同种类盐分相能力的差异情况 ,根据分相后有机溶剂相的体积变化 ,选择乙醇 (EtOH) 磷酸氢二钾 (K2 HPO4)体系萃取甘草有效成分。确定萃取的最佳条件是 :当双水相体系的总量为 10mL ,V(EtOH)∶V(H2 O)=3∶2 ,磷酸盐的质量为 1 5 g ,在上述条件下 ,EtOH K2 HPO4体系的两相分配完全 ,分配系数(K)最大为 12 80 ,收率 (Y)高达 98 3%。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优化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丹参粗提液中分离丹酚酸B的工艺参数,并对放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pH2.0和30℃的条件下,当硫酸铵和乙醇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29%时,丹酚酸B的分配系数最大为58.7,回收率为97.3%。上相加乙醇脱除硫酸铵,减压浓缩、干燥,丹酚酸B的纯度为57.4%。与小试相比,放大40倍后,分配系数(59.3)、回收率(98.2%)和纯度(58.6%)均无显著差异(p<0.05)。500g丹参,经煮提,双水相萃取,脱硫酸铵,氯仿脱脂,乙酸乙脂萃取,可得26.1g浸膏,丹酚酸B的纯度为78.1%,总回收率为87.0%。因此,双水相萃取可以作为从丹参粗提液中规模分离丹酚酸B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关卫省  柴丽  韩娟 《应用化工》2012,(8):1344-1348
在双水相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乙醇与正丙醇和硫酸铵形成的二元小分子醇/盐双水相体系萃取磺胺嘧啶的新方法,考察了盐种类和浓度、pH值以及静置时间对磺胺嘧啶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小分子醇/盐双水相体系可用于磺胺类抗生素分配行为的研究,体系组成为乙醇与正丙醇体积比例为1∶1,硫酸铵浓度为40%,pH值在4.0~5.0,温度25℃,静置10 h,磺胺嘧啶在该二元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达33.49,萃取率达96.97%。  相似文献   

10.
双水相萃取分离苦参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醇、聚乙二醇和Triton X-100与硫酸铵等无机盐构建双水相体系,研究了各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性质及对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萃取性能,发现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稳定、分相快、萃取率高,更适合苦参生物碱的萃取;对其萃取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乙醇和硫酸铵分别为38%(w)和18%(w),体系pH值为7.0,30℃下搅拌萃取15 min,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的分配系数和萃取率分别为4.46和5.10,96.17%和95.74%. 在苦参的水提取液中直接用该体系萃取分离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苦参碱及槐果碱5种生物碱,萃取率为91.03%~94.46%,三级错流总萃取率为97.22%~98.78%;该体系用于苦参生物碱的纯化,可显著减小杂质含量,苦参碱含量可提高1倍以上,其焓变DH0和熵变DS0均大于0,且DG0<0,表明萃取过程为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艳  彭奇均 《陕西化工》2011,(7):1186-1191,1208
采用聚乙二醇(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生产茶多酚所得废液中的茶氨酸,考察了PEG分子量与含量、硫酸铵含量、pH、温度、加盐(KCl、KBr、KI)、茶氨酸含量对双水相及萃取分离茶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PEG/(NH4)2SO4双水相萃取分离茶氨酸的适宜条件是:PEG平均分子量为4 000,质量分数为1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15%,pH约为6,30℃。在此条件下,茶氨酸的分配系数K1=0.16,蛋白质的分配系数K2=0.28,糖类的分配系数K3=9.8,茶氨酸在下相的萃取率为89.5%,可以将茶多酚废液中的茶氨酸与糖类及其他有颜色的杂质分开。  相似文献   

12.
黄燕华  贾楠  严岩  李任强 《广东化工》2006,33(1):31-32,41
基于双水相萃取法在化工分离上的优点,研究了其应用于从白萝卜中快速提取过氧化物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盐析法,应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从白萝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具有快速、操作简单、提取率高、成本低及可以使生产规模化等优点。本研究对于过氧化物酶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或开发利用白萝卜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双水相提取盾叶薯蓣中的皂苷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盾叶薯蓣中提取皂苷成分. 实验结果表明,各种皂苷成分可有效地富集于醇相,盾叶新苷、三角叶皂苷、薯蓣皂苷元-葡萄糖三糖苷、薯蓣皂苷元-葡萄糖二糖苷、延龄草次苷的最大分配系数分别达89, 91, 93, 117和153. 微波辅助双水相提取皂苷成分的最佳药材/乙醇质量比为1:21,最佳相组成为乙醇25%(w),硫酸铵19%(w),该条件下的提取率为,总皂苷95.1%,盾叶新苷99.8%,三角叶皂苷97.4%,薯蓣皂苷元-葡萄糖三糖苷97.3%,薯蓣皂苷元-葡萄糖二糖苷86.6%,延龄草次苷63.2%.  相似文献   

14.
PEG-(NH_4)_2SO_4双水相萃取法提取壳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直接从Bacillussp.LS发酵液上清液中分离壳聚糖酶。研究了体系中PEG分子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pH值对壳聚糖酶分配系数及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为:PEG600 20%、(NH4)2SO420%、NaCl 0.1%、pH值6.0,在此条件下壳聚糖酶分配系数达5.91,萃取率达88.7%。  相似文献   

15.
乙醇-硫酸铵-碘化钾体系萃取分离Bi(Ⅲ)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换平  李安林 《应用化工》2006,35(2):147-148,151
研究了乙醇-硫酸铵-碘化钾体系分离铋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表明,在碘化钾存在下,B i(Ⅲ)以B iI63-形式与质子化乙醇(C2H5OH2+)形成离子缔合物B iI63-(C2H5OH2+)3,可被乙醇相萃取,固定B i(Ⅲ)用量为50μg,乙醇用量为3.0 mL,当(NH4)2SO4用量为3.5 g,K I(0.1 mol/L)用量为1.25 mL时,B i(Ⅲ)能被完全浮选,控制pH 2.0,B i(Ⅲ)能与常见离子Mn(Ⅱ)、Fe(Ⅲ)、N i(Ⅱ)、Zn(Ⅱ)分离。  相似文献   

16.
利用TG-01型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氧化-喷氨法从低SO2烟气中回收铵盐的研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SO2氧化效率和喷氨成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对SO2氧化效率影响较大,而氨硫比对成盐过程有较大影响。在空速1 500 h-1、氨硫物质的量=1.85条件下,SO2平均氧化效率达98.02%,产物为硫酸铵和硫酸氢铵的混合物。SO2、硫酸雾及氨气均达标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并于膨润土中结晶缓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以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极其在膨润土中结晶缓释的最佳工艺条件及缓释效果.其最佳工艺条件为:(NH_4)_2SO_4 ∶ KCl配料比1.1∶ 1、搅拌速度2.0 m/s、搅拌时间80 min、矿浆浓度25 g/100 mL、乙醇浓度20 mL/100 mL.  相似文献   

18.
对低分子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发酵液中1,2,4-丁三醇(1,2,4-butanetriol,BT)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不同双水相体系的筛选,最终选定无水乙醇/K2HPO4双水相体系来萃取分离BT。使用浊点法对以BT为溶剂的无水乙醇/K2HPO4双水相体系进行相图的绘制,发现在K2HPO4质量分数为19.83%~46.87%范围内均能成相。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双水相体系中无水乙醇/K2HPO4质量分数、pH对BT在两相之间分配系数和萃取效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系统总量10g、pH 9.5,无水乙醇/K2HPO4的质量分数为28%/28%,分配系数和萃取效率分别可以达到18.35和95.87%。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进一步探究了放大实验对体系萃取效率的影响,发现其对分配系数和萃取效率影响较小,体系稳定性高,为工业提取发酵液中BT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复分解法来制备硫酸钾。将硫酸铵和氯化钾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在高于340℃下反应1~2 h。反应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NH4C l)升华分离出去,从而留下主产物硫酸钾(K2SO4)。由于主产物中氯的含量较高,必须想法降低其氯含量,达到无氯钾肥的合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