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定芝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104-105
玛格丽特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因为她特别喜爱茶花,被人们称为茶花女。整部小说以悲为主线来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而玛格丽特作为风尘女子,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名妓形象。她短暂的一生不甘心命运的摆布,向往自由,追求真挚的爱情,最后却不幸反而成为命运的玩物,本文将对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尹胜利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2):54-56
对孔乙己与陈士成的悲剧命运提出新的看法:科举制度断送他们的前程,民众的冷漠把他们逼上绝路,鲁迅着重思考的是他们的寂寞与“五四”新式知识分子寂寞的联系,是鲁迅探索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前奏。 相似文献
3.
4.
命运是悲剧的核心要素。在西方传统悲剧中,悲剧人物所抗争的常常是命运。但在中国传统悲剧中,悲剧人物所抗争的往往不是抽象的命运,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对象。在中国传统悲剧中存在两种命运,一种是以使命和天命方式存在的,这种命运具有善的一面,代表了绝对正义;一种是以无常和幻灭的方式存在的,这种命运具有消蚀磨灭一切的特性,引起人们的深深悲哀。后者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文学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主人公爱米莉和我国著名小说家吴组缃先生《菉竹山房》中的主人公二姑姑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二者的家庭背景、爱情经历及命运结局,分析了她们的爱情悲剧及命运悲剧,深层次透析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中旧阶级、旧观念赋予的道德理念给广大妇女带来的毒害。 相似文献
6.
张粉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5):78-80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根源的探讨,大多是从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的,而文章从另外的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华玲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94-95
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欣赏,本文通过他笔下的主要女性人物,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从时代精神,曹禺早期的生活情感体验入手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邵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78-79
《京华烟云》成功地塑造了世纪末的一群女性形象,除了备受关注的完美女性姚木兰外,牛素云的形象同样让人过目难忘。她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物性格饱满,更为深刻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胡波莲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24(3):117-118
<呼啸山庄>不仅讲述一个爱情悲剧,更是对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和心灵变异的深层关注和悲悯.男女主人公同是人类文明的弃儿和叛逆者,是大自然的自由之子.但他们作为弱势群体,抗争是无济于事的,他们的命运只能是自我的放逐与毁灭,疯狂与死亡. 相似文献
10.
彭正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95-96,114
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北京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老舍,在对理想女性的塑造和赞颂中显现了浓厚的传统色彩和相对守旧的妇女观。在对传统社会思想、制度、文化的批判和反思里,将女性命运谱写成一幕幕社会的悲剧。女权主义理论和批评以女性中心视角对现存历史文明和社会秩序进行了解构,将女性命运解读为“菲勒斯中心论”秩序下男性对女性阉割和压抑的性别寓言。 相似文献
11.
王晓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从现代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四部长篇小说<天堂的这一边>、<漂亮冤家>、<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入手,探讨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之景教教派在唐贞观9年首次来到长安传教。明朝时,利玛窦为传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定了正确的传教方针,至清朝康熙帝下令禁止了天主教,天主教徒随后转入地下,其非法的身份导致他们累遭欺凌和杀戮,最后导致了西方军队对清朝的武力报复。认为中国早期天主教徒悲剧命运的根源,主要在于极端傲慢的罗马教廷和康熙帝之间的礼仪之争,也在于康熙实行了错误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优美的,但这些人物所展示的情爱世界却大都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性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封建礼教及旧制度、旧社会陈规陋习的束缚及毒害,也有与青楼女子之间的产生了真正的爱却不能持久,还有不凑巧或因人去世而好梦难圆的悲剧。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相比较,沈从文笔下的爱情悲剧有着更加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施彦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466-471
以林纾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专案,对比20世纪80年代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振孙译本和《茶花女》英文版,专门从词汇入手,说明旧派的林纾其实并不“旧”,在林以古文笔调翻译的西方小说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新时代的讯息。林纾在译文中使用甚至创造了“新名词”,在计时方法上也表现了很强的时代感。不过这种欲新还旧的状态非林纾本人,而是时代赋予的,在那种更迭的时代里翻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新旧取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王俊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6):88-88,92
《长恨歌》是描写古代爱情悲剧的著名诗篇.它所关注的内容是皇帝的私人感情生活。对古代皇帝的感情生活应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评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的根源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一个没有培育爱情土壤的社会注定不可能有长久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王莹雪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0-121,126
《水浒传》开篇就奠定了粱山好汉们悲剧性的基调,这种苍凉的悲剧意味笼罩着全书。义胆包天,勇武盖世,并没有改变梁山好汉悲惨的人生命运。对比烘托手法与对死亡的细节描写,极度凸显了红色染成黑色的悲剧气氛。而急功近利与急躁的悲剧性格,近乎迂腐的忠义思想,黑暗的吏治与昏庸的君主,共同铸就了梁山好汉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7.
张晶晶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54-58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交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蓝月卿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87-89
夏目漱石是活跃于日本近代的文学巨匠,被称为"国民作家".其代表作《心》通过描写明治时期知识分子们孤独的内心世界,揭露了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利己主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K迷途于理想,纠结于爱情,受欺于友情,最终无奈选择自杀.他的命运充斥着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何小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59-160
夏洛克是一个信仰犹太教、从事高利贷行业,并且残忍冷酷的犹太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反面人物.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和宗教背景、阐释夏洛克为何要以放高利贷为生以及他在剧中的最终命运.指出夏洛克的命运实际上就是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