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的旋律线与方言音调关系密切,在影响民歌旋律的各种因素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五河方言的调类、调值和调型归纳,通过对五河民歌中各字调的单字行腔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五河方言各字调总的来说遵循了依字行腔的原则,并且在音乐运动中机动灵活地适应语言,必要时突破歌词字调对旋律发挥的制约,以获取表现的自由,创造出比语言更美更动人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民歌的旋律线与方言音调关系密切,在影响民歌旋律的各种因素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五河方言的调类、调值和调型归纳,通过对五河民歌中各字调的单字行腔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五河方言各字调总的来说遵循了"依字行腔"的原则,并且在音乐运动中机动灵活地适应语言,必要时突破歌词字调对旋律发挥的制约,以获取表现的自由,创造出比语言更美更动人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特征     
以美的客观实在性和美感的主观情趣性为前提,分析了审美的特殊性,揭示和论证了审美所具有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之一,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建筑的造型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性特征。这里从汉字的独特构造带来诗的兴盛、中国古代文学对抒情性的重视,及表现在文学中的对于“中和”、“韵”、“味”、“气”等特有的审美崇尚三方面,试图论证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短信文学、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学样式蕴含着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空间。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是自由性、游戏性和互动性;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是“短”为贵、“文学性”为上、“快捷性”为佳;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是审美感知的综合性、审美感受的逼真性和审美接受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表达情感总是质朴而热烈,同时在大胆直率的情感表达中又总是有内在的尺度把握,其旋律奔放豪迈、感情真挚纯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陕北特殊的地貌及历史上陕北人民生活的穷困单调造就了陕北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晚唐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选录了18位文人的词作,合为《花间集》。花间词是他们在酒筵歌席的享乐人生中应时而创的"无心之作"。然而,惟因其"无心",才使得《花间集》具有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男性视角,多方位地呈现了众多女性的美,其中包括:深闺隐约的身影;交欢欲望的沉迷;相思情感的深婉;慵倦绰约的风情。  相似文献   

9.
满族民歌是满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题材、体裁、内容和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体现了满族人民的多彩生活。本文从满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和音乐特征两个方面对满族民歌的产生、发展以及音乐内涵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科技期刊的审美特征和科技编辑的审美实践环节,指出了科技期刊审美特征的4种表现形式,以及科技编辑加强审美实践的4个重要方面,得出了科技编辑的审美实践是科技期刊具有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保证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数字媒体艺术是借助科技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手段。从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角度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特征,分析比较了一般审美与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共鸣是音乐鉴赏的最高阶段,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按摩,是音乐创造者与审美者之间进行心灵沟通和交流的活动,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习”与“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梧州水上民歌是极富特色的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从水上民歌的音乐体裁、语言特征、音乐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讨梧州水上民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中,作者用隐喻构建了一组审美意象,传达出对同性恋现象的“道德反思”与同性恋者的“心灵独白”。对其中隐喻性审美意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文本深层次寓意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雕塑艺术是原始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造型水准相对较高,本文拟从造型这一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出原始雕塑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曹禺前期的创作过程和代表性剧作<雷雨>中人物的生存境遇.认为曹禺本人及其剧作表现出了追求现代性的特质.对这一问题的探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禺及其剧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背影》     
从历史背景、写作背景入手,对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进行了新的解读,并对其艺术性和审美意向进行了剖析,体现了文学评论中新视角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散文创作于近年表现出了强劲势头,其繁荣程度独领文坛风骚.本文从审美角度切入近期散文创作.提出了散文创作独特的审美特征.并就散文创作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如表现手法,风格流派、运用“LTV”,丰富内容,加强交流与评论等,提出了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汉末下层失意文人仕途坎坷、遭际不公,人生如寄、岁月易逝和爱而不得、离愁别绪的三种情怀以及相关审美意象论述了《古诗十九首》中蕴涵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在其《倾城之恋》中营造了四个主要意象:胡琴意象、白公馆意象、月亮意象、墙的意象。这些意象深刻地传达了人生的苍凉意味,具有营造苍凉氛围、构建对应结构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