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钢管桁架次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浩  武永彩  张莹 《山西建筑》2008,34(1):66-67
从某体育馆转换桁架提取一部分,分别分析其次应力分布大小及规律,初步探讨次应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杆件类型与次正应力比的关系,为以后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钢桁架结构次应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杰  万鹏  李娜 《钢结构》2005,20(2):18-20
近年来钢桁架结构桥梁的建造逐渐增加,相比于其他类型桥梁,钢桁架结构具有跨度大、承载能力强、构造轻巧简洁的特点。但钢桁架结构桥梁设计中次应力的分析计算比较困难,特别是随着大跨度桥梁的建造,如何考虑次应力对桥梁结构设计的影响很重要。应用有限元软件,以广州新光大桥钢桁结构拱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引起钢桁架结构中次应力的因素,同时根据次应力大小决定是否考虑其影响,并就减小钢桁架结构次应力给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徐强  吴胜兴 《工业建筑》2005,35(5):16-19
考虑承台、桩基和地基三者的共同作用,以及土的塑性特征,采用三维有限元对承台系统受力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了地基不均匀沉降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趋势,桩顶反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塔柱承台及系梁的应力分布,明确了现有设计下承台系统的工作性状。并对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次应力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不均匀沉降对承台应力尤其是系梁区应力的影响。指出合理的桩基设计,不但可以降低次应力还可以有效减少配筋率,克服因配筋太多引起的施工不便。  相似文献   

4.
地下工程围岩二次应力场的现场测试与监测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结合高地应力区某地下工程实践,提出了一套岩体地下工程围岩表面二次应力场的应力恢复现场测试与滞后监测方法,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和单孔应力解除法检验了测试结果的正确性。为地下工程围岩二次应力场测试和变化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徐强  吴胜兴 《特种结构》2006,23(1):68-70
考虑承台、桩基和地基三者的共同作用,以及土的塑性特征,采用三雏有限元对承台系统受力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了地基不均匀沉降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趋势,桩顸反力的发展过程,和塔柱承台及系梁的应力分布,明确了现有设计下承台系统的工作性状。并对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次应力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不均匀沉降对承台应力尤其是系梁区应力的影响。指出合理的桩基设计,不但可以降低次应力还可以有效减少配筋率,克服因配筋太多引起的施工不便。  相似文献   

6.
对坚硬岩石条件下深孔一次爆破成井的九孔、双孔菱形、单螺旋和双螺旋4种掏槽方式,在炸药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产生和传播机理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采用LS-DYNA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结果得到了4种掏槽方式的节点最大应力产生的时间、空孔周边应力产生的时间、有效应力作用的时间、节点最大运动速度以及掏槽孔应力全部贯穿的时间等相关参数的定量计算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综合优化研究,选择了单螺旋掏槽方式优化模型。该研究成果,已在现场应用中得到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制约一次爆破成井相关爆破参量难以确定和爆破效果难以预料等技术上的瓶颈问题,并为其在地下建筑工程领域中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依据,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燕  赵长伟 《工业建筑》2008,38(4):95-98
采用有限元对冷弯薄壁型钢焊接平行弦钢桁架由于节点几何缺陷在杆件中产生的次应力进行分析,对由节点构造形式所产生的次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次应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次应力对冷弯薄壁型钢桁架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悬索桥主缆钢丝的实际应力关系到主缆的安全储备,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施工过程及成桥时主缆断面的应力状态,对南京长江四桥加劲梁吊装过程中桥塔索鞍附近主缆断面的应力进行了现场实测。实测结果表明主缆断面的二次应力主要由钢丝的不均匀轴向应力组成,主缆二次应力随着施工进程在嵌固端处逐渐积累,且变化趋势与主缆在索鞍处的转角变化一致。根据测试数据建立主缆二次应力的拟合曲线,以此来计算个别无测试数据工况的断面二次应力,最终得到南京长江四桥施工全过程的主缆断面二次应力变化曲线。在成桥状态时,桥塔索鞍两侧出口处主缆的二次应力最大,分别为171MPa、136MPa,与平均轴向应力之比为0.26、0.21。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悬索桥主缆的设计及安全储备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空间桁架中次应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乐  马军 《江苏建筑》2008,(1):40-42
通过以往对平面桁架次应力影响的研究可知,由连接刚性产生的次应力主要受荷载、杆件长度、线刚度、以及杆件的相对轴向变形等因素有关。文章在以往对平面桁架次应力影响的研究基本上,对此空间受力的结构的次应力影响进行分析,以判断对平面内次应力的影响及其分布规律的经验是否可以推广到空间受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由于桁架中节点连接刚性以及节点板等可以导致次应力的产生,通过简单结构模型,对于由节点刚性所产生的次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汪胜奇 《山西建筑》2014,(15):153-154
以某高填方路段工程为例,分析了高填方路基应力的分布情况,阐述了强夯技术在施工应用工作中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夯施工的技术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控制的规程,通过现场测试的数据显示强夯法是实现高填方路基压实的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和结构次生应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到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事实,着重分析上部结构参与共同作用导致的内力重分布——次生应力问题。通过多个理论与实验的结果,对不同地基和基础条件下的次生应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造成次生应力的各种因素以及对建筑结构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统一硬化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仰平  胡贺祥  侯伟 《工业建筑》2011,41(9):1-7,62
统一硬化模型(UH模型)能够描述超固结土的硬化、软化、剪胀和剪缩等应力-应变特性以及应力历史对土的影响。基于增量弹-塑性模型的基本假设,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推导出塑性因子的表达式,由变换应力公式推得变换应力增量与真实应力增量的关系,进而得到UH模型在FLAC3D中的计算格式。基于FLAC3D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U...  相似文献   

14.
潘国富 《山西建筑》2009,35(25):108-109
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碳纤维布在框架梁柱节点加固中的应用,并对加固后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提高进行了分析,根据跟踪监测显示,该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塑性增量理论,推导硬化土本构模型的有限差分格式。在VC++编程环境下,利用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编制硬化土本构模型的有限差分程序,实现硬化土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并给出二次开发的步骤、方法和编程要点。通过不同应力路径室内试验结果与采用不同本构模型的FLAC3D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硬化土本构模型在FLAC3D中二次开发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对比分析表明:采用硬化土本构模型的FLAC3D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而且硬化土本构模型的模型参数可从常规三轴试验获得,模型参数简单,硬化土本构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土体的非线性特性,还能够反映深基坑工程复杂的应力路径,与其他土体本构模型相比,硬化土本构模型更适合用于深基坑工程的计算分析。硬化土本构模型在FLAC3D中二次开发的实现,扩大了FLAC3D的适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FLAC3D在分析岩土工程尤其是深基坑工程方面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魏晋宏  袁贺强 《暖通空调》2012,42(5):100-103
建立了燃气热水锅炉系统模型,分析了二次网供暖控制系统的特性,提出了采用动态矩阵控制算法,介绍了该算法的原理、实现方案及算法应用的过程。进行了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大底盘地下室顶板在结构设计中的两种常见做法,从设计、施工、经济三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对一般的车库顶板而言十字形次梁布置方案比无次梁的主梁布置方案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结构性能,而无次梁的主梁布置方案在施工进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