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铜精矿中铁的含量,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其主要来源有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滴定体积,试样称量以及重复性实验等.对各部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得出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并以不确定度的形式给出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试》2014,(Z1):61-64
采用乙醇增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精矿中的碲,分析测量碲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物质称量、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定容和样品重复性测定过程,并依据不确定的评定方法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以及合成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铜精矿中碲的含量可表示为(3.953+0.324)μg/g。  相似文献   

3.
将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物颗粒物浓度(TSP)的测定步骤进行分解,分析测定过程中各个环节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空白滤膜、尘膜称量的不确定度、采样体积测定的不确定度以及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评估了测定方法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对于TSP含量为0.110mg/m3的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mg/m3(k=2).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家标准方法酸溶解-EDTA滴定法测定铅精矿中铅量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对Na2EDTA标准溶液的滴定度、滴定体积、不溶渣和滤液中铅量的测定、试样的质量、测试过程随机误差等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量化,求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11%和0.22%。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水中氯化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不确定对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k=2时,w=(23.895±0.989)mg/L,其中,样品稀释液测定、标准溶液、标准曲线、仪器、样品溶液定容引起的不确定度分别为0.0146、0.005115、0.0135、0.00194、0.001182,最终扩展不确定度为0.989mg/L。样品稀释液测定和标准溶液的测定过程是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有效地控制用该方法来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化学滴定的方法,测定了丙三醇纯度并分析了测定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对DPD滴定法测定水中余氯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对标准物质、样品称量、溶液定容体积、滴定体积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量化,计算了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氧化镁含量为例,详细地分析了整个试验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各部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计算,最终得出扩展不确定度,并以不确定度的形式给出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评定连续流动法香料烟氯的测量不确定度,对连续流动法测定氯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简化的连续流动法香料烟氯的测定因果关系图,建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确定其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的水分、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的样品浓度和测量重复性。通过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得出连续流动法香料烟氯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04%,扩展不确定度为0.08%(α=0.05,k=2)。  相似文献   

10.
对盐酸滴定液(0.1mol/L)浓度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不确定来源主要为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基准物质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基准物质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滴定液的体积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滴定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当盐酸滴定液浓度为0.1022 moi/L时,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3mol/L.  相似文献   

11.
现行标准GB5231-GB5235-85中共有88个合金牌号要求测定铜量,其含铜量从53%到99.97%以上。本文就ISO、GB和主要铜材生产企业分析规程中铜量测定方法,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酸性镀铜液中硫酸铜含量的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山  丘星初  邓千敏  刘玲 《材料保护》2001,34(11):37-38
研究了用称重回归法测定酸性镀铜液的硫酸铜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极为简便快速、且准确度和精密度完全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铜渣中铜的回收工艺及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几种铜渣贫化技术。基于铜渣的物相结构,分析了铜渣火法贫化、湿法提取及缓冷选矿3种方法的贫化机理,并讨论了各方法的贫化效果。结合氯化法在处理复杂物料中的优势,为实现渣中铜的高效提取,提出了一种铜渣氯化焙烧-烟气捕集回收铜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铜基弹性合金的开发是国内外铍铜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了铍铜替代用高性能铜基弹性合金如Cu-Ti系、Cu-Ni-Sn系、Cu-Ni-Cr系、Cu-Ni-Mn系、Cu-Ni-Al系合金等的开发现状。指出了国内外在铍铜替代用高性能铜基弹性合金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5.
Data are presented on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copper deposition from Cu(dpm)2 vapor in a hydrogen atmosphere at normal pressure. From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deposition rate as a function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200–390°C) and Cu(dpm)2 vapor pressure (7.8 Pa), the main parameters of kinetically limited deposition were determined: activation energy of 27 ± 7 kJ/mol, preexponential factor of (2.9 ± 1.8) × 102 cm/s, and reaction order of unity. Under diffusion-control conditions, the diffusion rate constant is 4.8 cm/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diffusion layer is 8 × 10–2 cm. The films grow by a mixed (island–layer) mechanism, and thei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s close to that of bulk copper.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酞菁染料(PC)及其与氯离子协同效应对酸性镀铜电沉积过程的影响,通过选择不同浓度的酞菁染料,研究它们在不同转速下的阴极极化行为和交流阻抗图谱,对其在电极表面的成膜状态作了深入研究。极化的电位从自然电位到-0.6V(相对SCUE)。结果表明,PC在酸铜电镀中所起的作用更多依赖于其在表面形成吸附膜的结构,而非单纯的电荷吸引。  相似文献   

17.
Technical Physics Letters - It is shown using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on 61Cu(61Ni) isotopes that dielectric metal oxides of divalent copper exhibit combined quadrupole and Zeeman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8.
国产铜箔表面粗糙度不够,直接影响镀镍层的形态,用作高分子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时与高分子聚合物的结合强度不够,致使其使用性能不迭标.为了提高铜箔与有机材料问的结合强度,常采用表面粗化工艺.采用酸性硫酸盐镀铜工艺对铜箔表面进行粗化,并用微分电容曲线的电化学测量和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表征了铜箔粗糙度.结果表明,粗化电流密度为20 A/dm2时,粗化效果最为明显,在抗拉端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国产铜箔抗拉强度由粗化前的60.85 N/cm2增大到粗化后的137.81 N/cm2,接近国外商品铜箔的抗拉强度138.26 N/cm2.  相似文献   

19.
20.
高岩  贺昕  刘晓 《材料导报》2018,32(Z2):111-113, 121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制程向高密集度的方向发展,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度越来越高。在90 nm后随着布线的宽度变窄,高纯铜及铜合金靶材的应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多个专利及相关文献的检索,总结了高纯铜及铜合金靶材的分类,分析了高纯铜的纯度、合金元素的种类以及分布对高纯铜靶材溅射性能的影响,展望了今后大规模集成电路靶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