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 PMC-T40X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见图1)包括组合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和测温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完成对剩余电流、温度和三相电流的实时监控、预警、报警与保护,可有效屏蔽过滤线路中由于高次谐波产生泄漏电流的影响,自适应保护线路的正常漏电波动。  相似文献   

2.
金飚 《建筑安全》2007,22(2):53-55
一、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应用最广泛的是电流型漏电保护器,该漏电保护器是由零序电流(压)互感器、漏电放大器、脱扣机构、主开关、试验按钮等五部分组成。以采用三相四线漏电保护器为例,在三相四线电网中,三相四线合成电流关系为:IU IV IW IN=0四线穿人零序电流互感器,合成电流为零,互感器二次侧无电流流动,所以磁通为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不动作。当有人遭到电击时,应有电流IR从相线经人体流入大地回到变压器中性点,形成闭合路。再加上正常运行的三相低压电网漏电所产生的剩余电流。此时,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  相似文献   

3.
正1概述QJ-M型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主要用于交流50 Hz、额定工作电压380 V配电系统中,用来预防由于剩余电流、短路、过载、欠电压、过电压、断相等因素引发的电气火灾,同时具有对供电线路各种电参数(剩余电流、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的测量功能,可实时监测线路状态。适用于家居住宅、小区楼房、办公室、集贸商场、小型商铺、公众文化娱乐场所、餐厅旅游、集体宿舍、学校、文物保护单位等的用电安全防火。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总线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构成以及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计过程,分析了现有总线通讯技术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总线通讯接口电路、剩余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简论漏水报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漏水报警系统的设置与组成漏水报警系统的设置与组成,通常有如下类型装置:◆有源探测器——电源 监视控制器——接口连接电路——进入寻址报警系统;◆无源探测器——接口连接电路——进入寻址报警系统。目前使用的探测器种类有:电极式、光电水位式和电缆式等。(1)有源电极式探测器有源电极式探测器利用非纯水能导电的物理特性完成监测任务。在探测器的检测电极间,没有浸水时它的阻值是较大的,检测电路施加直流电压后,则两电极之间存在一定的正负电位差,一旦两电极遭遇浸水时,电极间的阻值几乎接近于零,两极之间的电位差也几乎为零。利用两…  相似文献   

6.
介绍供配电专业部分技术名词与术语的基本涵义,包括三相三线制与三相四线制、接地与"接零"、一点接地与多点接地、零序电流与剩余电流、零序电压与剩余电压,结合在供配电专业电气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款三相逆变交流电源,输出正弦信号频率为50Hz,负载Y型连接时线电压有效值可达24V,负载线电流有效值最大为2A。系统由三相逆变驱动主电路、滤波电路、STM32最小系统、信号隔离电路、SPWM(正弦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电压和电流测量电路和LCD显示等功能电路组成。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输入直流电压为36V,负载线电流有效值Io在0~2A间变化时,各相负载调整率不大于0.3%,电能转换效率可达88%。  相似文献   

8.
一种剩余电流发生器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检测剩余电流式火灾探测的产品现状,阐述了剩余电流发生器的构成及其原理,分析了一种剩余电流发生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并结合现场检测实例证明了这种剩余电流发生器用于检测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刘嘉福 《建筑安全》2000,15(8):33-35
2 .TN -S系统在TN系统中有TN -C、TN -S、和TN -C -S三种形式。(1)TN -C是三相四线制中 ,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合一的系统 ,它有以下缺陷 :①零线发生断线时 ,单相设备会将相线电流 ,经工作零线到保护零线再到设备外壳 ,使现场设备外壳自行带电造成事故。②当电网内有三相设备同时接有单相设备时 ,会造成三相不平衡零线带电 ,当三相不平衡严重时 ,可导致触电事故。③给接装漏电保护器增加了困难 ,容易造成误动作。(2)TN -S是三相四线制中 ,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的系统 ,也叫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保护接零系统 ,它…  相似文献   

10.
四、几个实际问题的理论证明(一)当负荷不对称时,若最大一相的线电流(全电流)不超过额定值,其正序电流分量或负序电流分量会不会超过额定值?在三相三线制电网中,电流的零序分量为零。没以 A 相为参考,当负序电流 _(An)与正序电流 Ap 之间夹角≤90°时,则 A 相全电流有效值 I_A 无疑地将大于正序电流有效值 I_(Ap)。当夹角在90°~180°之间时,A 相全电流有可能等于或小于正序电流。为了不失一般性,可根据电流对称分量相量图,将 A、B、C 三相相应的全电流(线电流)有效值,采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1.
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9.5.1条发布实施后,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行业反应强烈,普遍认为不好操作;对剩余电流动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规定要求探测过电流等信号有异议。本文通过对电气火灾的机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及剩余电流动作电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4版新国标提出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需满足的电磁兼容和故障信号报警等要求,设计了一种多传感器组合式探测器。该探测器由剩余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及基于飞思卡尔MKE06Z64微控制器的相关硬件、软件组成,可实时检测剩余电流和温度变化,并在超过设定值时报警。介绍探测器的总体方案、主要电路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民用建筑中通用用电设备正常泄漏电流的情况,结合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的要求,分析不同类型负荷、供配电方式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提出可以根据塑壳式断路器额定电流来简便地确定探测器的位置;并对消防线路中探测器的设置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潘荣茂 《建筑安全》2000,15(5):33-3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第413条规定: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的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我地区电业局供电采用的是三相四线保护接地,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的施工用电,无疑采用TT系统;由电网供电有独立供电系统的施工用电,由于各种原因,也基本上采用TT系统。但TT系统需要完善并进行技术革新。1TT系统图1、图2分别是TT系统单相接地电路和TT系统单相接地等值电路。图2中电源电压为220V(有效值);R1为变压…  相似文献   

15.
仲兆峰  王飞 《中国电梯》2011,(11):52-55
介绍了剩余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设计了一套智能型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并给出了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探测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黄建华 《建筑》2008,(10):57-57
一、保护接地与接零(一)建筑工地接地与接零方案的选择1.在施工现场,当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时,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五线制(TN-S)保护接零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PE)连接。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27)
本文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款剩余电流火灾探测系统,对电气线路中的剩余电流进行监测,能够很好地做到电气火灾的控制。该系统可以将检测到的剩余电流值与预定的报警定值进行比对,当大于预设值时,监测系统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剩余电流值,提醒用户做出应对,防止电气火灾。  相似文献   

18.
简述不同用电电器在发生剩余电流时可能产生的剩余电流波形类型,以及针对不同波形类型的剩余电流提供保护时,不同动作特性的RCD的工作情况。分析AC型RCD不能对脉动直流剩余电流提供充分保护的原因,并着重介绍常见的双脉冲桥式整流电路产生的脉动直流剩余电流的工作机制及正确选择A型和AC型RCD的动作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三相功率因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种条件下,推导出两个中性线电流计算公式,并利用微机进行了大量的模拟仿真计算后发现,当三相功率因数不同时,中性线电流很难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甚至当三相负荷完全相等时,在某些功率因数范围内,中性线电流有时也大大超过允许值。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电梯启动时产生的剩余电流干扰信号,分析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产生误报警的原因。通过对电梯静止、上升、下降过程中干扰信号的频谱分析,提出电梯在不同运行状态的干扰信号的频率特性。介绍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电梯配电线路中剩余电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剩余电流干扰信号的频率主要分布在3 000Hz以上,电梯静止时3 700Hz频率的干扰信号能量最大,电梯上升或下降时4 500 Hz频率的干扰信号能量最大;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电梯配电线路的剩余电流的频谱特性,提取频率从48Hz到52Hz信号的幅值,可作为配电线路是否产生漏电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