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少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5):36-3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项目化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的重要方法与形式,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中掌握知识、提示素养。因此,作者对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实践,以期促进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任颖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59-61
作者提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将完整的项目学习划分为多个微项目,在课前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课上聚焦算法的运用,关注学生创新理念、逻辑思维和信息素养的落实,课后通过社团活动对项目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3.
陈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7):31-3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倡导“跨学科主题学习”。因此,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为载体,构建了“自我管理小管家”跨学科主题活动,通过整合数学、德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路径。实践证明,以真实问题为纽带的分层任务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据思维、自我管理能力与数字责任感,为小学跨学科教学提供可迁移的设计范式。 相似文献
4.
何小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6):43-44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全面铺开,如何把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作者就所在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从学习新教学目标入手,密切关注学科本体,努力创设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课堂,积极开展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思... 相似文献
5.
夏熙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2):67-69
作者将设计思维引入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过程,探究了如何运用设计思维优化项目教学,并以“智能灯设计”为例进行案例设计,以期为开展跨学科课程主题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习支架作为学生开展高质量自主学习的脚手架,能有效帮助他们跨越知识断层,加深对领域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学习支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主题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各种学习支架的特点,归纳学习支架设计的一般路径,旨在为一线教师有效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奕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5):56-59
项目化学习是信息科技学科中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对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探索,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将信息科技学习平台引入到项目化学习当中,助力项目化学习的开展与实施,帮助教师与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教与学上,并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9.
柳细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10):45-48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学习支架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逐步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本文以《表格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课为例,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支架的建构策略,并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进阶式问题链支架、学习任务支架、思维可视化支架、语言程序式支架等多种学习支架有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10.
梁玉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4)
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目标,那如何将这些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变成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呢?笔者认为,以单元或项目为单位的整体学习方式是由“教师教”走向“学生学”,由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走向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我们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其育人功能,实现其育人价值呢?本文以“世界的降水”为例,进行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项目目标、情境、问题、活动、评价五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课程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策略,并以高中信息技术"智能语音电话簿的制作"人工智能课程为例,对在人工智能课程中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落实计算思维培养进行了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华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9):49-51
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路径与重要载体。作者以苏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数字气象站”单元为例,探索和创新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模式,积极创设真实情境,给学生提供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和增值性。 相似文献
14.
陈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10):65-6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学课程应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并强化跨学科素养的培养。微课程教学法在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设计与实践为例,从微课程教学法促进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用列举法求概率》的系统设计、微课程教学法课堂学习的创新实践,以及微课程教学法设计与实践的反思四个方面分享实践探索的做法、成果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方向,以中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智能灯光"这一主题为例,通过实践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任务设计策略,以期为同类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仵子俊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9):59-62
本文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对学科的核心素养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内容进行细化、解构,在项目学习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点重新进行整合与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并以“Python处理体能测试表格”项目为例,探究如何利用项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落实大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17.
陈洪洪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21,(27):166-167,174
文章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高中信息技术Python算法与程序课《循环结构(for语句)》为例,简述了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刘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103-105
本文概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与结构,并以“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为例,探究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知识信息的“辨别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期望能够为学生的“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仍有待探究.为科学研制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目标,研究首先厘清了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并且对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进行了内涵阐明与辨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两大困境,最后提出了计算思维统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周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0):66-68
本文结合“人脸识别门禁”项目教学实践,开展了基于STEAM项目式学习的高中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实施,希望能启发一线教师将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实施向深处走、向实处做,助力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的落地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