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引燃柴油供油提前角和天然气替代柴油率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引燃柴油供油提前角的变更和天然气替代柴油率的变化,发动机排放物中THC、CO和NOx有较大变化.综合考虑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及动力性等,得出了双燃料试验样机引燃油供油提前角和天然气替代柴油率的较佳范围.  相似文献   

2.
柴油引燃天然气双燃料燃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天然气和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复合燃烧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负荷、转速、替代率、柴油供油特性、引燃油量、进气混合气浓度和供油提前角等因素对燃烧循环变动、燃烧恶化和爆震燃烧等的影响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朝山  熊树生  任晓帅  姚红  徐进  谢莲  刘震涛 《兵工学报》2012,33(10):1162-1167
提出了将滑动弧电解制氢装置应用到天然气发动机中,通过电解天然气制氢,轻松实现天然气(CNG)发动机到天然气掺氢(HCNG)发动机的改装。通过自制装置,进行了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与燃用不同掺氢比例的HCNG对发动机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HCNG,其HC和CO的排放都减少,NOx排放量增加,但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或点火提前角的减少,NOx排放会大大减少,排放性能得到优化。同时进行了体积掺氢比20%的HCNG和纯CNG外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纯CNG,燃用掺氢20%HCNG后,其动力性变化不大,燃料消耗率却相应的减少,经济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国内外天然气汽车双燃料发动机微喷技术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微喷技术的必要性和技术要求 ,结合当今蓄压共轨式柴油喷射、调制式柴油喷射等技术对双燃料微喷方案进行了设计 ,从实现技术和条件两个方面对不同方案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5.
电控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作者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喷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及该系统的发动机台架试验 .结果表明 ,电控双燃料发动机有较高的经济性和良好的动力性 ,发动机的排放性能也得到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高原功率恢复供油参数调节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高原环境下增压柴油机功率下降的问题,通过仿真研究,对比了3种不同的供油参数调节方案,得出了在高原环境下通过调节供油参数恢复柴油机功率的方法。建立了某V型6缸增压柴油机仿真模型,并采用试验数据对模型各系统进行了校核。在该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增压柴油机的平原性能,匹配了适应高原环境的增压器,研究了喷油提前角与功率、涡轮入口温度和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了供油参数的调节方法和具体参数,仿真计算了3种不同的供油参数调整方案,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 500 m条件下,采用提前角和供油量联合调整的方法可将发动机标定功率恢复至平原的75%.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混氢发动机稀燃极限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点火提前角、掺氢比、节气门开度、发动机转速、机油和冷却水温度对天然气混氢发动机稀燃极限的影响,在一台点燃式发动机上开展了台架试验。试验转速1 500~3 000 r/min,节气门开度10%~40%,机油温度75 ℃~95 ℃,冷却水温度65 ℃~85 ℃. 试验用燃料掺氢比0~40%,点火提前角条件为稀燃最佳角。结果表明:过大和过小的点火提前角都使发动机的稀燃极限减小;稀燃极限随燃料中掺氢比增加而显著提高;随节气门开度增加略有上升;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减小;随机油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冷却水温度升高而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发动机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的车辆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分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发动机的特点 ,并对提高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排放性能的技术给予了详细的论述 .同时对液化天然气 ( L NG)发动机的开发和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不同工况下的高压油管嘴端压力和喷油器针阀升程,研究了不同配比生物柴油对柴油机喷射过程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供油提前角、转速和负荷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高压油管最大喷油压力增加,喷射延迟期和喷射持续期变长,导致循环喷油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电液调节系统,建立了动态数字模型。通过微机对其进行闭环数字控制,得到了系统变采样周期情况下的优化参数和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完全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某V型柴油机由单级增压改为二级增压后,最高燃烧压力过高问题,通过GT-Power软件建立柴油机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核,仿真研究了喷油提前角和压缩比对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及最高燃烧压力的影响规律。以二级增压柴油机的试验最高燃烧压力作为限制条件,以转矩达到最大为目标,利用GT-POWER中的DOE工具对喷油提前角和压缩比进行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降低压缩比能够有效降低最大转矩点(1 300 r/min)和标定点(2 100 r/min)的最高燃烧压力,压缩比每降低1,最大转矩点最高燃烧压力降低0.8 MPa,标定点最高燃烧压力降低1.16 MPa;得出优化后的压缩比和喷油提前角相对变化值为14.9°CA和4.3°CA. 根据试验机的结构条件,利用试验机在柴油机台架上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某柴油机高原使用供油系统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原条件下柴油机使用暴露出的气缸盖燃烧室烧蚀等可靠性问题,分别进行了不同喷油泵最大供油量和不同喷油器喷嘴结构参数下,柴油机整机性能高原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得出了高原环境下通过调节供油系统控制柴油机热负荷的方法。通过性能优化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当减小喷油泵最大供油量及采用增大喷孔数、减小孔径和减小喷雾锥角的喷油器的供油系统技术状态高原调整方案,降低了柴油机热负荷,提高了柴油机高原条件下的可靠性。采取所确定的供油系统调整方案后,海拔高度4 500 m时,柴油机功率降低27%,其他控制参数均在限制范围内,可满足车辆在高原地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速直喷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对燃烧性能影响的权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育松  李国岫  张晶  袁野 《兵工学报》2012,33(12):1416-1422
为深入探究高速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对燃烧性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多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速直喷(HSDI)柴油机喷油系统参数与燃烧室结构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缸内燃油蒸气空间分布和油气混合等特性对燃烧系统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为了定量描述油气混合特性,引入了湍流混合速率和混合气浓度方差的概念。另外,采用正交方法开展了喷油系统和燃烧室结构参数对指示功率影响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的燃烧系统,柴油机指示功率随燃烧室径深比的增加先增后减,径深比6.4时功率最大,且此时油气混合最均匀。针对不同径深比燃烧室,喷油系统参数对功率的影响权重不同。随着燃烧室径深比增大,喷油压力的影响权重减小。油束夹角的影响权重增大,喷孔数、孔径的影响权重减小。喷油定时的影响权重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4.
碳酸ニ甲酯与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及最佳混合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訾琨  涂先库  张勤  陈飞  潘克煜 《兵工学报》2007,28(10):1159-1163
碳酸二甲酯(DMC)具有含氧量高、沸点低等特点,适合作为柴油机的燃料添加剂。对DMC和柴油的互溶性以及不同DMC添加比例下,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燃油和燃烧系统不作变动的条件下,在添加比20%范围内随着DMC在柴油中添加比例的增加,排气烟度逐步下降,热效率提高;当添加比例在10% - 20%时,烟度降低40%~50%,热效率增加了1% - 3%,发动机功率降低4%~8%,NOx、HC、CO和C02的排放变化很小。通过研究得出:DMC和柴油的最佳比例为15%;柴油和DMC的添加比在0%~15%范围内二者有很好的互溶性;上述研究对柴油机合理应用含氧燃料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柴油机排放工况特性,在不改变YC6A220C柴油机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从排气管道引出高温尾气裂解甲醇气并通入柴油机进气管混合燃烧.通过对比柴油机在各工况下掺烧甲醇裂解气运行与纯柴油(0号柴油)运行实验,研究了共轨燃烧甲醇裂解气时YC6A220C柴油机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预混裂解气的发动机与原机相比,NOX与碳烟排放大幅度改善,HC排放也有明显降低,CO排放略有上升.在高负荷时,NOX排放可降低32.4%,碳烟排放可降低41.6%.  相似文献   

16.
在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EGR和掺烧二甲醚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烧质量比为40%(D40)的二甲醚混合燃料,NO_x排放在中低速时略有增加,而高速时明显降低;碳烟排放远小于柴油,最大降幅可达80.5%.加装ERG系统掺烧D40二甲醚混合燃料时,随着EGR率的增加,NO_x排放在不同负荷下均降低;碳烟排放在小负荷时影响较小,而在大负荷时增加较多.当EGR率为9.7%D40混合燃料机与原柴油机相比NO_x和碳烟排放均始终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可见,在4100QBZL柴油机上燃用D40混合燃料并采用EGR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NO_x和碳烟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