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层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断层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也可以对油气的运移起遮挡作用 ,在合适条件下形成断层圈闭 ,进而形成油气藏。本文重点探讨了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并举例说明了断层在油气运移中所起的各种作用 ,总结了其规律性 ,对寻找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是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测试资料,识别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运移范围和路径,指出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分析了江陵凹陷输导体系的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综合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中的砂体和断层是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而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多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  相似文献   

3.
输导体系是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桥梁,盆地广泛存在的断裂构成了油气输导的重要通道。本文基于大量油气勘探实践,系统总结了断层输导体系的特征、类型及控藏模式,研究认识对断块油气区勘探目标评价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依据油气沿断层运移的方向,将断层输导方式归结为沿断层垂向和穿过断层运移;油气穿层、长距离的垂向运移和周期性是断层输导体系的典型特征;根据断层与其他输导体的组合方式差异,断裂输导系统可分为断裂型、断层-连通砂体型、断裂-不整合面型和断层-连通砂体-不整合复合型输导体系;最后总结提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四类典型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运用网毯式成藏输导体系的新理论,对塔中4油田石炭系含砾砂岩段的油气成藏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分析网毯式输导体系中的油气运移特征及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对油气运移起重要作用的输导体主要有断裂、不整合面和连通砂体;不同类型的输导体组合出单断层输导模式和多断层输导模式;复杂的网状输导体系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及规模。  相似文献   

5.
商河地区沙二段大的沉积环境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区内发育若干三级断层,被四级断层复杂化,油气以断层作为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从深层向浅层圈闭中聚集,同时火山岩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也发挥了影响作用。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油气在该区主要存在两种成藏模式:断阶式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和火成岩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断层对断块油藏的形成起着双重的作用,既可以遮挡油气,也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断块圈闭的形成要靠断层与构造的组合,有时与岩性尖灭线有关,因此断块圈闭形态多样,复杂程度不一,它们多依附于构造而存在,构造类型决定了它们的大小、形态和含油性好坏。本文主要探讨断块油藏侧钻井油藏地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西断裂带控油条件的研究 ,认为文西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为 :①圈闭位置高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②静止状态下具有 2 0 0~ 30 0米的侧向遮挡条件得到满足 ;③分块断层断距接近或大于 1个砂组厚度即大于 40~ 5 0米 ;④后期构造运动对油藏起破坏和再分配 ,再成藏作用。通过研究文西断裂带油气富集规律 ,认为文西 2号断层上升盘垒块高部位 ,文 95垒块区、文 1 84-文 1 88断层上升盘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8.
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输导系统由下第三系的砂层、断层、不整合面、火成岩侵入体四部分构成。它们相互连接成一个由统一流体势控制的复杂的三维空间网络,油气就运移其间,从源岩到圈闭聚集成藏。在洼陷不同地区,油气运移的不同阶段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砂层中的孔隙和裂缝是二次运移的基本通道;断层可以是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不整合面可以是二次运移的重要通道。临南洼陷油气二次运移时期出现在东营末期,但大规模的二次运移是在馆陶和明化镇末期。  相似文献   

9.
油气输导体系是将潜山油气藏的油气从烃源岩运移至潜山内部,然后进行成藏,对油气运移的路径和方向起到决定作用,将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可以控制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通常,输导体系主要由断层、不整合面、砂岩组成,而在潜山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断层和不整合面起主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断裂疏导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研究,归纳总结潜山的断裂输导体系的特点,对寻找大民屯凹陷基岩潜山油气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转换斜坡的成因分析出发,深入研究了转换斜坡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认为转换斜坡局部应力场复杂多变,大量走向多变的交级小断层相互切割形成许多断块圈闭,半地堑中油气沿转换斜坡上倾方向运移时,可以在其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断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断层的存在可以在油气的运移或圈闭形成的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在地质分析过程中识别并分析断层对于油气勘探是十分必要的。常见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其中除走滑断层外其他类型均可能导致地层的重复或缺失。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分析及地层的划分、对比,能够对断层进行识别及性质判断。本文即将针对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的断层解释的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也门71区缺位于富含油气的塞云-马西拉(Sayun--Masila)盆地西部主体断陷内,夹持在南北边界大断层之间,以不对称的双断式为特征,剖面上呈“下断上蚴”构造格局。上部白垩系断层较少,圈闭不发育;下部体罗系、前寒武系基底断裂发育,受断层切割,形成了众多的断块、断鼻和断背斜圈闭。根据该区块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合本区及相邻区块的油气勘探成果,提出区块西部鼻隆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且西部基底断块组合是有利的成藏组合,应是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断层作为构造圈闭油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封堵性是分析油气成藏分布规律的重要途径。断层的两大主要作用,油气运移通道和油气藏封堵,即断层的封闭与开启,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断层的封堵性是控制断块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含油气范围及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沉积的巨厚盐岩是形成盐下及盐间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场所。隐蔽油气藏以圈闭成因为主,圈闭形态和断层遮挡为辅,隐蔽油气藏类型为三大类十个亚类,成藏模式具有盐岩体周边及各个次洼带周边是岩性尖灭油气藏最有利的发育地区;夹于生油岩之中的浊积砂岩体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具有构造背景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藏;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冲积扇砂砾岩扇体的前方断层下降盘是滑塌浊积岩或深水浊积岩的发育区;沿古斜坡、古隆起呈带状分布的地层圈闭很难形成油气藏;斜坡断阶有利于油气运移,是形成斜坡断阶油气藏的有利场所等六大特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以寻找盐下砂岩尖灭、断层—岩性、上倾物性遮挡及构造—岩性圈闭为目标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的长岭断陷与十屋断陷深层火山岩发育,火山岩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直接关系到下一步的勘探开发的决策。为此,本文对该区火山岩储集条件、圈闭条件、生烃潜力以及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对火山岩的裂缝特征及火山岩岩相进行解剖,结果认为松南断陷火山岩纵向上多期叠置,发育有原生与次生两大储集空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火山岩储集体,处于断陷槽边部,断凸带的最前缘,天然气可以就近成藏,同时断层及营城组顶部风化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背斜是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圈闭。断凸带两侧均为深凹,且断凸在烃源岩生气高峰期前已经形成,是断凹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构造带,具备形成以火山岩气藏为目标的大中型气田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勘探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卫古地区是东濮凹陷主要的油气富集区,油气主体来源于濮卫洼陷、马寨洼陷及观城洼陷,有利的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分布格局,两大断裂系统控制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东倾断裂活动结束晚,主要起油气断裂疏导作用,西倾断裂活动结束早,主要起油气封堵作用。沙三中亚段盐岩影响本区油气纵向分布。文明寨、卫城主体背斜构造油气富集,翼部发育系列西倾小断层,控制油气高点富集。断阶带内受西倾断层遮挡,油气聚集于反向屋脊式圈闭,形成断块油气藏。环洼带内含油层位单一,丰度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输导体系的分类,输导体系研究的特点等分析,详细介绍了目前输导体系的研究现状。把含油气盆地内具有输导能力并能够构成运移通道的地质元素称为输导单元,并划分为断层、不整合、储集体、裂缝四类,提出以输导单元为基本要素的输导体系综合划分方案。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和输导性能差异较大。若能充分认识研究区的输导体系,则可提高油气藏的预测精度,减少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盆地受喜山运动挤压作用影响,后期发生强烈改造变形,形成一系列基底卷入型逆冲构造,其类型包括逆冲断块、对冲断块、背冲断块和迭瓦式逆冲等,同时逆冲构造也使得冲断带前缘附近形成深坳陷生烃带。这些构造产生了背斜、断背斜、断层和披覆等不同类型的圈闭,并提供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受逆冲作用影响,基底卷入型冲断带油气分布具有近源性、成带性、有效圈闭的统一性、油气田的中小型性以及断裂带与油气分布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巩兴会  曾溅辉  郭凯  赵晨 《辽宁化工》2014,(6):768-772,775
根据蠡县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断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探讨了古近系断层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蠡县斜坡断层油气藏具有烃源岩、断裂、有利储集相带和输导体系联合控藏的特点。古近系油藏主要围绕生烃洼陷呈带状分布;发育于斜坡中外带的北东向早期断对油气主要起遮挡聚集作用,发育于斜坡中内带的北东向晚期断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也有部分晚期断层聚集成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和河流相砂体中;由斜坡中低部位的断层垂向输导通道和鼻状构造砂体横向输导通道组成的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蠡县斜坡中南部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剖析葵东构造带的断裂与构造成因机制及油气运聚规律,总结此类构造的勘探思路。葵东构造带发育于燕南断裂下降盘的一系列断鼻构造,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种展布方向,其中北东向燕南断裂为主干断裂,具有"控凹控带"的作用,近东西向为次生断裂,起切割构造,使构造复杂化作用。分析认为葵东构造带形成于拉张和右旋走滑构造环境,其主干断裂燕南断层发育具有长期性和分期性,平面展布具有分段性特征;葵东构造圈闭主要形成于东营末期,十分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油气分布不仅受构造、岩相控制,而且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主干断裂控制油气分布和富集,近东西向次生断裂分块控藏;构造带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勘探目的层由老变新。提出在研究此类构造过程中不仅要准确落实断层的产状和构造形态,还要综合分析构造的成因机制及断层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