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光交叉连接 (OXC)为基础的光传送网 (OTN)加载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 (GMPL S)的自动交换光网络 (ASON)的核心是网络控制平面技术。本文通过网络模型的建立 ,论述了基于 GMPL S的 OXC光传送网的控制平面的特征 ;从路由器、流量工程及其程序方面提出了基于 GMPL S的 OXC光传送网的控制平面技术的实现方法。研究结果为实现基于 GMPL S的 OXC光传送网络的控制平面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ASON技术是光传送网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未来的光网络必须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控制的平面的引入是下一代光网络和现有光网络最大的区别。其中GMPLS是实现ASON控制平面的最佳方案。本文先提出了ASON信令的使用和扩展的要求以及利用GMPLSRSVP_TE协议来实现,最后提出了GMPLS运用在ASON控制平面路由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智能OXC在ASON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与光技术的融合要求底层光网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产生了全新的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智能OXC(光交叉连接)设备是ASON中的最关键的设备。文中简单介绍了智能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概念、网络结构,详细分析了ASON中智能OXC矩阵硬件结构和OXC控制平面信令路由功能,最后讨论了智能OXC相关协议及扩展的GMPLS技术。智能OXC强大的光交换能力结合智能信息路由协议,必将与现有网络融合向全智能光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信传送网络正从以时分复用(TDM)为核心向以分组为核心转变,出现了多种电信级的分组传送技术。运营商骨干桥接-流量工程(PBB-TE)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服务质量保证能力;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是一种成熟的传送网控制平面技术,支持多种数据平面。GMPLS控制的PBB-TE是实现分组传送网的优选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是指传送平面采用SDH交换方式的自动交换光网络,它通过引入控制平面,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实时按需分配,从而实现光网络的智能化。自动交换光传送网是未来光传送网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容量更大、高度灵活、智能管理及动态配置的光传送网。结合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传送网的特点,对其传送平面、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安全保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GMPLS协议的ASON试验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协议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试验平台.试验平台由3个层面构成,分别为传送层面、控制层面和管理层面.传送层面由4个光交叉连接(OXC)和1个光上下路复用器(OADM)构成的传送网络组成;控制平面由多个协议模块构成,包括链路管理、路由和信令模块,这些协议的实现都是基于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的GMPLS协议开发和实现的;管理平面完成配置管理和故障管理,包括网元管理以及软永久连接的触发等.试验平台支持动态可配置的网络拓扑、自动邻居发现、受限路由以及光层快速的保护和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光网络GMPLS/ASON技术的应用开始规模凸现,大家开始意识到,传送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包含传送硬件技术,传送网络的统一网管和统一控制也是网络建设和设备技术发展的另外两个难度。GMPLS/ASON控制平面从SDH延伸到WDM以及CE,甚至实现多个传送层面的统一控制,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网络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同时也可快速提供新的带宽业务如光虚拟专网OVPN、带宽点播BoD等,也可给网络的运维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戟、徐得慧所撰《浅析智能光网络GMPLS/ASON的发展》一文重点介绍了智能光网络GMPLS/ASON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对于未来智能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送网融合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瑞泉 《电信科学》2005,21(11):1-4
本文对未来传送网中的一些融合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控制平面的融合技术包括智能光网络的演进结构和GMPLS对不同传送技术的支持,传送平面的融合技术包括"传送MPLS"和"下一代MSTP".  相似文献   

9.
WDM全光通信网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P业务的高速增长和WDM技术提供超大容量带宽资源的双重刺激下,传统光网络正在朝着适于传输IP业务的新一代光网络演进。本文描述了WDM光传送网的发展与现状,讨论了基于OXC和OADM的WDM光传送网技术,并对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吴海涛 《通讯世界》2002,8(9):70-72
传统的传送网没有自动控制功能,并且各种传送技术不能互相兼容。数据业务的迅速增长提出了动态带宽分配、跨域(技术和运营)互联互通等要求。下一代传送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传送、控制和管理三个平面,控制平面又细分为网络层和网元层。网络层的控制平面功能包括:状态信息管理、路径选择、信令等;网元层的控制平面实现本地控制。传送网的技术有很多,但是控制平面的结构都差不多,并且要求在控制平面内各种技术的传送网能够互联互通。因此基于IP/MPLS协议扩展的GMPLS控制平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当然需要根据ASTN(自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光交叉连接(OXC)节点在光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分析了透明OXC节点和非透明OXC节点两种结构的构成方式.同时分析了OXC节点的串扰性能和利用GMPLS协议实现OXC节点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核心网和传送网两个方面给出了目前光网络向下一代光网络发展的方向,然后重点分析和比较了向下一代光网络演进所采用的两种模型,最后对GMPLS控制平面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新基建时代大带宽和低时延是面向5G和DC等业务的典型特性需求,光传送网覆盖只有向网络边缘延伸,才能实现基于光传送网的全业务综合承载,有效支撑国家“双千兆”战略,并进一步降低TCO。结合实际网络部署情况,依托省干双平面,引入OXC技术,构建立体智慧光网,在城域延伸提出VC-OTN的部署方式,以及根据价值度区分建设优先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简述新型城域网对城域传送网的需求变化,从网络架构、流量流向、裸光纤和传输技术承载策略,对比城域传送技术选型,深入分析适宜的承载策略和传送网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域传送网近期的承载策略及中长期的演进和融合思路,并得出有机融合ROADM(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OXC(光交叉连接)和DCI-BOX(面向数据中心互联的盒式传送网)技术是城域传送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GMPLS在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平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由于引入了控制平面才成为智能的光网络,而控制平面的具体实现要依靠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协议。首先讨论ASON中的控制平面,然后对GMPLS和MPLS进行比较;最后对GMPLS在ASON控制平面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信技术》2011,(7):65-65
IETF标准组织近日通过华为提交的WSON(波长交换光网络)核心标准文稿(WSON架构,波长标签)成为RFC标准。这标志着智能波分传送标准正式确立,全面进入标准化时代。WSON是未来光纤传送的核心技术,基于WDM传送技术并增加GMPLS智能控制的光交换网络。  相似文献   

17.
电信辞库     
光交叉连接设备光交叉连接(OXC,OpticalCross-Connect)设备是光传送网中最重要的网元设备之一,是电的交叉连接器在光域内的实现。其主要实现光域内的交叉连接和本地上下路功能,为不同的光通道业务进行路由选择和波长指配,对汇接业务进行管理,对光传送网进行动态配置。OXC主要应用于格形骨干网、城域网和骨干网与城域网汇接处。通过波长路由优化算法(RWS),OXC可以动态重构网络。当网络发生故障时,OXC可以为故障段的光通道重选路由,实现网络的自动恢复,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OXC的交换核心可以在电域或光域完成。电…  相似文献   

18.
智能光网络是在光路由和信令控制下完成自动交换连接功能的新一代光网络。在传输带宽和业务应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智能光网络作为光传送网的发展趋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目前智能光网络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最后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基于GMPLS的生存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输》2012,(2):40-41
传送网与接入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6)重点围绕三网融合、宽带接入和3G网络对光通信的新需求,开展PTN、光传送网(OTN)和分组增强型OTN、高速传输系统网络与器件、传送网控制平面、分组同步、宽带光接入系统及器件、接入网用室内光缆及附属设施等相关技术的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传送MPLS(T—MPLS)的发展以及标准化过程,深入分析了T—MPLS对于网络控制平面提出的需求和采用基于分组的传送机制给控制平面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基于现有的ASON/GMPLS控制平面体系,针对T—MPLS面向连接的特性,给出了未来控制平面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传送网的发展趋势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