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甘蔗生长中后期的螟害防控难题,利用无人机在蔗区开展条螟性诱剂迷向飞防技术示范,分别于第3、第4代条螟成虫发生盛期各喷1次性诱剂微胶囊剂。示范结果显示:性诱剂迷向飞防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平均螟害株率降低40.98%,螟害株率平均防治效果为47.54%,平均枯梢率降低20.72%,平均虫节率降低22.53%;理论预测的甘蔗平均产量提高14425.05 kg/hm~2。无人机喷施性诱剂迷向防治是甘蔗螟虫绿色防控的优选技术,飞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甘蔗条螟(Chilo venosatus Walker)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甘蔗条螟性外激素及其性诱剂的研究及应用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利用条螟性外激素进行诱蛾预测条螟的发生期指导适时喷药及释放赤眼蜂的防治工作,效果很好。近年应用性外激素进行迷向法防治条螟的研究,初步看到有明显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蔗螟是甘蔗的主要害虫。我场主要发生二点螟、大螟和条螟。以二点螟居多,占80%以上,年发生四代,为害严重。为了防治螟害,确保甘蔗高产丰收,我场主要采取:处理残渣压基数,套种轮作避害虫,点灯诱蛾防产卵,掌握虫情巧用药,放蜂杀卵保丰收等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枯心率由1975年的11.2%压低到2.8—3.78%。现将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处理残渣压基数蔗螟的越冬基数的大小,是决定第一代螟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预测预报技术、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和诱杀技术相结合的持续控制集成技术对甘蔗条螟进行防治试验,经过2012~2013年在广东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农科所蔗区试验显示,在预测预报准确指导的前提下通过迷向技术和诱杀技术措施的实施,处理区甘蔗平均产量为81.6 t/hm2,较对照区增产10.97%,平均糖分达12.16%,较对照区增加2.37%(绝对值)。说明该项技术较常规措施的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转Bt基因甘蔗株系(B2、B14和B17)对甘蔗条螟的幼虫取食行为、致死率、产卵选择性和孵化率的影响,并结合室外田间抗性指标调查,评价转基因甘蔗对甘蔗条螟的抗性强弱。结果表明,对甘蔗条螟的抗虫性以B17为最强,其次是B14和B2。其中,各株系对条螟在产卵选择性和孵化率方面差异不显著,而在幼虫取食面积和幼虫致死率方面,B17、B14、B2均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新型性诱剂微胶囊对甘蔗条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实现性诱剂使用的轻简化,特在湛江垦区设立了低空无人航施性诱剂微胶囊的相关实验。主要包括性诱剂对条螟种群动态监测、低空无人航施性诱剂微胶囊迷向干扰以及防治效果实验。实验分别在新植蔗、1年宿根、2年宿根等3种类型田进行,实验设性诱剂微胶囊处理及空白对照2个小区。实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条螟具有良好的诱测效果。对新植和宿根蔗螟虫都具有明显的迷向干扰效果,持效期在14天左右。最终防治结果显示,性诱剂微胶囊迷向防治对3种类型田的虫节率相对降低30.37%~48.68%,螟害株率相对降低11.01%~18.89%,死尾率相对降低49.61%~66.71%。  相似文献   

7.
由于甘蔗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存在手工操作难、作业效率低、喷药风险大的问题,为探索植保无人机在甘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效果,2018年在云南陇川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甘蔗根施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在蓟马大发生期,选用植保无人机喷33%氯氟·吡虫啉SC 240 mL/hm2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与防治前相比,相对防效为83.5%,与根施70%噻虫嗪ZF 240 mL/hm2相比,相对防效为67.6%;在甘蔗螟虫蛀茎危害初期,选用植保无人机喷40%氯虫·噻虫嗪WG 240 g/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与根施4%吡虫·毒死蜱GR 30 kg/hm2相比,对螟害株率的相对防效91.2%,对螟害节率的相对防效为96.1%,与根施2%吡虫啉GR+0.4%氯虫苯甲酰胺GR 30 kg/hm2+30 kg/hm2相比,对螟害株率的相对防效52.0%,对螟害节率的相对防效53.8%。说明植保无人机进行甘蔗害虫防治上具有作业效率高、对甘蔗安全和防效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条螟(Proceras Venosatus walker)是为害甘蔗的主要蔗螟之一。甘蔗从苗期到生长中后期均受到条螟的为害,苗期受害造成桔心苗,伸长拔节后受害造成梢枯(死尾)或螟害节,对甘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均很大。广东的珠江三角洲蔗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良种粤糖57/423的推广,条螟的为害也比过去日趋严重,一般产量损失15—20%。因此条螟在种植粤糖57/423为主的蔗区,已经成为影响甘蔗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在条螟为害较为严重的番禺县东冲公社和鱼涡头公  相似文献   

9.
二点蝶在我场一年发生四代,为害重,防治困难。因此,寻求理想的防治途径,以便大川应用。I材料与方法甘蔗二点螟住诱芯含有效成份200。g’粒(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甘蔗供试品种为“选29”。试验设计两处理:以河(宽25彻)相隔,虫口基数基本一致(为同一承包户留种),处理一为诱杀法总面积124亩(8266.7。。).5月5日放诱芯(晚放芯5天)放芯时亩落卵6块。征亩]0个诱芯,南北方向三列均匀地做水钵诱杀成虫。处理二,化学防治,总面积6亩(4加彻”).在印盛湖常规方法施药三次作对照。调查方法:明20B拔除越冬代为害枯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螟虫为害甘蔗苗期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田间设置4种不同处理,即每丛2芽(Y-Y)、每丛1芽1螟虫蛀芽(Y-M)、每丛1芽(Y)、每丛2螟虫蛀芽(M-M)的蔗苗,然后对不同处理的蔗苗进行分蘖与有效茎数、蔗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锤度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甘蔗苗期受到轻微螟害时(Y-M),其分蘖株数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的分蘖株数,但两者有效茎数、节间量、株高、茎粗、单茎重、产量和锤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当甘蔗苗期螟虫为害严重时(M-M),其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的指标。当种植的甘蔗苗不足时(Y),其分蘖株数、有效茎数和产量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对应的分蘖株数、有效茎数和产量,但两者节间量、株高、茎粗、单茎重和锤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与种植的甘蔗苗不足(Y)相比,种植甘蔗苗充足但受到轻微螟害(Y-M)的产量显著多于甘蔗苗不足(Y)的产量,但其他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种不同处理对于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按严重程度:严重螟害>种苗不足>轻微螟害>种苗充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蔗螟性诱剂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较为普遍而严重的一类钻景性害虫,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了对蔗螟性外激素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发现并合成了6种蔗螟的性引诱剂,并在蔗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应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的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预计,经过进一步研究,性诱剂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蔗螟的综合防治,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烟碱类杀虫剂2%SP003不同施药剂量防治甘蔗螟虫试验结果分析表明:12%SP003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良好,杀虫活性高,持效期较长,其枯心率比3%呋喃丹低1.34%~2.66%、虫害节率比3%呋喃丹低1.56%~4.97%,差异均达极显著。其防治效果比呋喃丹提高11.80%~23.76%;2对甘蔗蓟马、蚜虫等有较好的兼防治效果;3促进甘蔗生长,有效茎较多、植株较高、茎径较粗、糖分高,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其蔗茎产量比3%呋喃丹增产1275~7785 kg/hm~2,甘蔗糖分比施3%呋喃丹处理提高0.15%~0.35%(绝对值),农业增加收益比3%呋喃丹多510~4434.0元/hm~2;4综合分析,2%SP003施用量以75 kg/hm~2防治螟虫效果较好,效益高。  相似文献   

13.
甘蔗条螟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蔗条螟不同饲养方法对其生长发育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苗叶片作为卵卡在产卵量和孵化率方面均明显高于蜡纸和白纸,而蜡纸和白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湿度为60%~80%时,甘蔗条螟卵孵化率随相对湿度升高而提高。用养虫盒饲养甘蔗条螟所得幼虫各指标优于试管和玻璃缸饲养。甘蔗条螟经室内人工饲养4代后,各项生物学指标稳定,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本研究结果为室内大规模饲养甘蔗条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地膜覆盖及无地膜覆盖对单清(5%杀单?毒死蜱)缓控颗粒剂田间防治甘蔗害虫效果的影响。3个试验点结果显示,药后50天和80天,地膜覆盖条件下单清缓控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效分别平均高达91.13%和91.71%,较无地膜覆盖防效分别平均高出12.87%和16.15%;对甘蔗绵蚜、蓟马及金龟子的平均防效分别高达96.59%、98.92%和96.11%,较无地膜覆盖处理防效分别平均高出10.48%、11.06%和17.56%。地膜覆盖对单清缓控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建议在蔗区推广农药加地膜覆盖的栽培模式防治甘蔗害虫。  相似文献   

15.
在湛江市进行甘蔗间作大豆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与大豆间种后,可以促进甘蔗生长,并能减轻甘蔗螟虫为害率,提高甘蔗种植收益;甘蔗与不同的大豆品种间作,收益有所不同,在参试的5个大豆品种中,以华春5号的综合表现最好、收益最高,比对照增收5141元/hm2,增幅达18.52%,华春2号增收也达9%以上,显示这2个大豆品种适合湛江蔗区与甘蔗间作。  相似文献   

16.
以粤糖66号为供试作物,通过设置氮磷肥(NP)(CK)、氮磷钾肥(NPK)、钾减量配施有机肥(NP80%K+OM)、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OM)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和有机肥对甘蔗生长及蔗区砖红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CK)相比,施用钾肥和有机肥能增加甘蔗分蘖率、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各施肥处理中以NPK+OM蔗茎产量、糖分和糖产量最高,分别为120.0 t/hm2、13.92%和16.3 t/hm2,比NPK处理分别增产11.1%、11.5%和22.6%;配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甘蔗收获后,NP80%K+OM和NPK+OM处理耕层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NPK处理。NP80%K+OM处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与NPK+OM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氮、磷养分等量投入条件下,配施钾肥、有机肥能促进甘蔗生长,提高产糖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适当钾减量(80%常规钾肥推荐量)配施有机肥并未显著降低甘蔗产量和品质,可在当地甘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施用2种新型功能性生物有机肥(A、B)在甘蔗生产上应用的效应。结果表明:功能性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甘蔗生长,提高萌芽率,增加分蘖数、株高、鲜重、干重、有效茎数、茎径及茎长;施用新型肥料A和B比普通有机肥处理(CK1)分别增产蔗7.1%和5.8%,增产糖8.4%和6.6%,比常规不施有机肥处理(CK2)分别增产蔗10.3%和9.0%,增产糖11.3%和9.4%。  相似文献   

18.
甘蔗专用生物有机肥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施用豫园甘蔗专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甘蔗生长,不同处理间分蘖率、株高、茎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处理间茎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施用豫园高浓度生物有机肥的蔗茎产量为108705kg/hm2、含糖量为18015kg/hm2,比灭活后的94650kg/hm2和14745kg/hm2、常规施肥的96840kg/hm2和16155kg/hm2、空白施肥的51510kg/hm2和8070kg/hm2分别增产增糖14055kg/hm2和3270kg/hm2(增产率14.8%,增糖率22.1%)、11865kg/hm2和1860kg/hm2(增产率12.3%,增糖率11.5%)、57195kg/hm2和9945kg/hm2(增产率111.0%,增糖率116.17%),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29%甘蔗杀虫复混肥在甘蔗上的药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施用29%三合一甘蔗杀虫复混肥的试验,在甘蔗全生育期,共施3000 kg/hm2。第1次为基肥,施1500kg/hm2,施肥后65天,对蔗龟等甘蔗害虫防效达76.33%。第2次为追肥,施1500 kg/hm2,施肥后45天,防效达73.08%。该药肥对苗期甘蔗株高、叶数、叶长都有较好效果,其最终产量比29%对照复混肥增产14.85 t/hm2,增产率为24.87%。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甘蔗有效茎数、茎径和单茎重的增加。该药肥对甘蔗株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