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脱氮硫杆菌在废水脱硫、脱氮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综述了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在废水好氧脱硫、厌氧脱硫和厌氧脱氮3种工艺中应用的现状、阐明了不同工艺中脱氮硫杆菌的代谢途径、作用效果和关键影响因素.指出脱氮硫杆菌因具备生态幅宽、细胞外聚集单质硫和能够在厌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等优点,可以作为工程菌种来开发同步脱氮、脱硫新工艺,并提出了同步脱氮、脱硫新工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优化生物滴滤塔的性能,以提高其对SO2废气的处理效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气体流量、SO2浓度、温度及pH值作为考察因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其脱硫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况条件下探讨不同入口浓度、不同填料层高度及喷淋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SO2去除率影响大小次序为SO2浓度〉温度〉气体流量〉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气体流量0.9m^3/h,SO2浓度1000mg/m^3,pH值2.3~2.4,温度28℃.脱硫率随填料层高度增加而增大,30L/h喷淋量的脱硫效果较优于24L/h,并且生物滴滤法比较适合于低浓度脱硫.  相似文献   

3.
以劣质蜡油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加氢脱金属为目标,对3种不同的劣质蜡油进行了加氢处理实验,研究了加氢处理工艺条件对上述反应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加氢生成油的性质及质谱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氢脱硫率、脱氮率、脱金属率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与原料油相比,加氢生成油具有较低的95%馏出温度和密度,生成油中硫、氮、金属质量分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1栲胶法脱硫反应机理 栲胶法是在碳酸钠(Na2CO3)稀碱液中添加偏钒酸钠(Na2VO3)、氧化栲胶等组成脱硫液,与原料气逆向接触吸收了硫化氢的碱性溶液经再生塔与空气氧化,使溶液再生并浮选出单质硫,溶液循环使用。反应分为4个历程进行。(1)碱性溶液吸收H2S生成HS-:Na2CO3+H2S=NaHS+NaHCO3。  相似文献   

5.
尿素湿法烟气脱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填料、液气比、烟气温度、吸收液pH值、烟气停留时间、烟气SO2浓度等对尿素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烟气温度在60~100℃,吸收液pH值在8左右,停留时间约为2 s,液气比为3时的烟气脱硫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经济实用的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利用褐煤为主原料研制出了能够同时进行燃煤烟气脱硫脱氮的吸附催化剂——褐煤基吸附催化剂.介绍了制备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工艺条件,介绍了利用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影响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硫脱氮效率的因素.实验表明,氧气含量、水蒸气含量、氨气含量以及烟气的温度影响脱硫脱氮效率.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硫脱氮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以褐煤为主原料制备的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能够用于燃煤烟气的脱硫脱氮.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经济实用的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利用褐煤为主原料研制出了能够同时进行燃煤烟气脱硫脱氮的吸附催化剂——褐煤基吸附催化剂. 介绍了制备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工艺条件, 介绍了利用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研究了影响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硫脱氮效率的因素. 实验表明,氧气含量、水蒸气含量、氨气含量以及烟气的温度影响脱硫脱氮效率.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脱硫脱氮的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显示:以褐煤为主原料制备的褐煤基吸附催化剂能够用于燃煤烟气的脱硫脱氮.  相似文献   

8.
废钢渣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钢三钢厂钢渣为吸收剂,进行了钢渣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钢渣的组成成份及反应机理,研究液气比、浆液质量分数、pH值等主要参数对钢渣湿法脱硫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综合考虑实验结果及经济性因素的情况下,适宜工艺参数是,pH=8~11,L/G=10~24 L/m3,w=4%,在进气SO2浓度为1000~3000 mg/m3时,以上工艺可使钢渣湿法脱硫效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
氧化硫硫杆菌的选育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工业应用等许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采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氧化硫硫杆菌的选育,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脱硫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落平板上呈圆形,30℃恒温培养48h,大小为1mm,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光泽、淡黄色、透明、质地粘稠;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体形态呈杆状,革兰氏染色为红色即呈阴性,菌体大小0.5×(1.0~2.0)μm,具有单根极生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适合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7.5.该菌株对硫化物有较高的去除率,除去化学氧化的影响,生物脱S2-率最高达到74.62%,不同的温度、pH、盐度、接种量、溶解氧对其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该课题从实验上论证硫化物生物氧化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为进一步认识氧化硫硫杆菌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且为进一步研究硫化物最大程度向单质硫转化工艺,实现有益资源回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硫化氢气体的生物脱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法脱硫由于反应条件温和、运行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产生,因而具有极大发展前景。对各种脱硫微生物如:异养性硫细菌、光合硫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脱氮硫杆菌、排硫硫杆菌,以及脱硫混合菌群脱除硫化氢气体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生物法处理硫化氢气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自行设计的四种不同电极结构放电反应器上,通过分别加正极性、负极性脉冲电压和双极性脉冲电压,进行了脱除模拟烟气中SO_2的实验。经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结构的放电电极上,电晕的极性对SO_2脱除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表明电压极性和电极结构的综合条件是脉冲电晕方法脱除SO_2的重要因素。文中对所得实验现象给出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导流旋流脱硫装置,对此装置在各种不同工况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液气比、烟气速度、烟气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碱液浓度、碱液种类以及脱硫装置结构等主要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导流旋流脱硫装置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 且二级导流旋流叶轮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明显高于一级导流旋流叶轮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3.
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综述了脱除烟气中SO2的一些主要技术,包括干法、半干法、湿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湿法烟气脱硫应用最为广泛。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国外的烟气脱硫技术,对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是实用性强、技术新颖的生物工程技术,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并设想将基因工程引入到烟气综合治理工程中去。最后对我国湿法、半干法、干法中的几种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比较。得出湿法烟气脱硫的脱硫效率最高,可高达90%~95%,半干法次之。同时湿法烟气脱硫的烟气处理量也最高,并且有些技术已经进行了工业化应用。但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运行费用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燃料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燃料生物脱硫技术进行了介绍和综合论述。内容涉及了在二苯并噻吩、苯并噻吩、噻吩、硫醇和烷基硫醇中硫的代谢过程。对生物反应器和脱硫工艺进行了比较讨论 ,介绍了单独生物脱硫和生物脱硫与加氢脱硫联合工艺技术。此技术一旦在国内获得成功 ,它将为各炼厂节约大量加氢脱硫所用的资金 ,同时也提高了汽、柴油等燃料油的燃烧质量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它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巨大 ,因此该技术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FGD湿法脱硫基本原理,对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工艺进行了分析;还特别介绍了美国MET技术的特点;对新建和现行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烟气脱硫试验.阐述了利用袋式除尘器进行烟气脱硫的反应机理和脱硫过程,并根据对锅炉烟气脱硫效率的试验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静电布袋复合除尘器的技术经济特点,分别探讨了烟气干法脱硫对静电布袋布袋除尘单元与复合除尘器电除尘单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依据大量文献,综述了近几年来从工业烟气中脱除有害气体SO_2和NO_(?)的新技术。着重论述了国外在高能电子束辐射技术和脉冲流光电晕放电技术方面的新进展。通过比较单位能耗的脱除率,指出了电晕放电技术的优越性。并概述了近几年来作者参与脉冲电晕放电脱硫脱硝的研究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此课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90 t顶底复吹转炉上进行了12炉次炼钢过程的脱硫试验,并分别在每炉开吹后的5、10、15 min(出钢前)测量其炉温,且取钢和渣样,测量其钢、渣的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冶炼的开展,钢中硫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渣中硫的含量则逐渐升高;炉渣的脱硫能力随炉渣氧化性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炉温的升高逐渐增大,随着炉渣碱度的升高,则先增加后减小。生产现场工业试验结果与转炉渣-钢脱硫反应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