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聚酯酯化反应通氮气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聚酯酯化反应条件下,向20 mL酯化反应器通入氮气,探讨了通氮气对酯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酯化反应器通入氮气,有利于提高聚酯酯化反应速度,平均酯化反应速度比常规工艺提高19.18%。其中,向酯化反应器气相通入氮气,酯化反应速度比常规工艺提高27.7%。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木聚糖酯化衍生物的合成途径,包括羧酸酯化、硫酸酯化和芳香酯化等。分析了木聚糖酯化衍生物的性能以及应用,同时讨论了木聚糖硫酸酯化衍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对木聚糖酯化改性及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酯化法为合成方法,从催化剂种类和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带水剂种类等影响酯化反应的关键因素入手,研究了它们对酯化反应酯化率和双键损失率的影响规律,合成了酯化率大于95%、双键损失率低于2%的高性能酯化大单体。酯化前和酯化后的样品经过了红外表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饱和脂肪酸与环氧树脂分子链上的环氧基及羟基发生部分或全部酯化反应,制备出不同酯化度的室温自交联型环氧酯,探讨了不同催化剂用量和酯化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酯化度环氧酯的酯化反应时间及其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氧酯的酯化度越高,反应达到终点需要的时间也越长。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催化剂用量占环氧树脂总量的1%,酯化温度为200℃。在此条件下,当环氧树脂上的所有羟基与亚麻油酸完全反应时,即酯化度为100%时需要9 h。随着酯化度的增加,涂膜的干燥速度也越快,交联密度也越高,环氧酯涂膜的物理化学性能会有所提升。但并非酯化度越高环氧酯的涂膜性能也越好,酯化度过高,达100%时,涂膜性能反而会降低。综合考虑酯化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酯化度宜定在80%。  相似文献   

5.
从聚酯生产中酯化废水的不同处理方式出发,分析了废水化学耗氧量(COD)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酯化蒸汽处理方式、酯化废水温度及pH值是酯化废水COD的主要影响因素;酯化废水处理方式决定了酯化废水温度,低温可有效控制有机物含量,高温和酸性条件导致酯化废水中有机物2-甲基-1,3-二氧环戊烷分解;控制原料精对苯二甲酸的质量,在酯化废水中适宜加碱,降低酯化废水温度,可有效降低废水的COD。  相似文献   

6.
张坚 《广东化工》2014,(10):46-47
文章通过实验,对氯乙酸的酯化条件从选择合适的酯化剂及其使用量、酯化温度、酯化时间、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优化酯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PBS酯化反应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酯化率以及酯化副反应的影响。讨论了PBS酯化阶段温度、升温速率、醇酸量比对酯化率以及副反应(THF)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的聚合过程中,一般包括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两个阶段。在酯化反应阶段,通常用酯化聚合度来表征酯化反应进行的程度,但试验中发现酯化聚合度无法与缩聚后PBS的分子量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而PBS的分子量却是衡量聚合反应的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建立新的酯化反应判据,可使酯化反应与缩聚后的PBS分子量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酯化反应新判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酯化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乙酰氯作为酯化剂和聚乙烯醇反应,得到了酯化改性聚乙烯醇,其结构经IR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乙烯醇酯化改性产物酯化程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乙烯醇酯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聚乙烯醇与氯乙酰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h。对酯化改性产物的耐水性进行了测试,酯化改性产物的耐水性达到了94.7%。  相似文献   

10.
富露祥  于昊  那海宁  秦航  李立  李三喜 《塑料》2008,37(3):61-63
制备了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红外光谱分析证明淀粉进行了酯化反应,讨论了影响酯化淀粉接枝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马来酸酐酯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制备了淀粉/聚丙撑碳酸酯/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了酯化淀粉加入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后,改善了淀粉和聚丙撑碳酸酯的相容性,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磷钨酸催化合成己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进  刘华亭 《化工科技》2001,9(3):17-19
磷钨酸作为己酸和异戊醇的酯化催化剂,性能优于硫酸。本研究探讨并找到了其较好的反应条件,酯人率达99.68%。  相似文献   

12.
磷钨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荣 《化工时刊》2002,16(6):36-38
磷钨酸作为癸二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催化剂,性能优于硫酸。本文探讨并找到了其较好的反应条件,酯化率达99.5%。  相似文献   

13.
为加大钨钼电化学性质的差异实现钨钼分离,使钨钼形成钨磷、钼磷杂多酸,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酸性条件下含钨钼溶液及钨磷、钼磷杂多酸的电化学行为,获得多种溶液体系的循环伏安曲线. 结果表明,研究体系中钨的还原电位较钼高,但二者电位差小于0.1 V,无法利用电化学性质差异高效分离;而将钨和钼形成杂多酸体系后,钼磷杂多酸还原峰电位为0.401 V,钨磷杂多酸为0.1949 V,加入磷酸增大了钨钼离子电位差,可优先将钼还原.  相似文献   

14.
磷钨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林进  张艳峰 《精细化工》2000,17(2):86-87,93
磷钨酸作为癸二酸和乙醇的酯化催化剂,性能优于硫酸。经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为4-0∶1 ,磷钨酸用量是酸质量的4 % ,反应时间4 h ,酯化率达96-85 % ,选择性99-8 % ,产品纯度达98 % 以上,并且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15.
Liu  Qi  Wang  Shihao  Xu  Gang  Wu  Minghong  Chen  Jianjun  Li  Junhua 《Catalysis Letters》2021,151(8):2250-2256
Catalysis Letters - A novel TiO2-supported vanadium-substituted tungstophosphoric acid (PW11V/TiO2) catalyst was designed and applied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by NH3. Compared with...  相似文献   

16.
Ha  Ying  Li  Yonghong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2015,22(3):721-728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 The alkylation of 2-ethylthiophene with vinyltoluene in the model crack C9 fraction over tungstophosphoric acid supported on four solids (SiO2, nanoSiO2, TiO2 and...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1-苯基-2-吡咯烷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将硅藻土作载体浸渍于磷钨酸制备成固载杂多酸催化剂,以γ-丁内酯和苯胺为原料合成了1-苯基-2-吡咯烷酮(NPP)。研究了微波工艺条件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固载磷钨酸催化剂在NPP的合成中显示良好的催化效果,微波辐射制备产物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筛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钨酸负载量17.6%、催化剂质量分数1.5%、微波功率325 W、辐射时间14 min、γ-丁内酯与苯胺摩尔比1.0∶1.25。在此条件下NPP产率达96%以上,反应速率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18.
李原  甄彬  黎汉生 《工业催化》2011,19(12):27-31
采用化学键联的方式将磷钨酸离子液体([ BsAIm]3[PW12 O40])负载于硅胶表面,合成3种不同键合密度的硅胶负载磷钨酸离子液体固体酸催化剂([ BsAIm][ PW12O40]-PSP-SiO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差热分析、元素分析和氮气物理吸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  相似文献   

19.
在固体酸SO4^2-/SnO2—Fe2O3或S2O8^2-/SnO2-Fe2O3或钨磷酸(H3PW12O40)催化下,由离子液体介质中不饱和醇出发,以高收率制得四氢呋喃和四氢吡喃衍生物。讨论了硫酸、对甲基苯磺酸、三氟甲基磺酸、固体酸SO4^2-/SnO2-Fe2O3或S2O8^2-/SnO2-Fe2O3或钨磷酸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酸和离子液体催化体系中,利用不饱和醇成功地制得了四氢呋喃和四氢吡喃衍生物,收率达到90%以上,且反应体系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0.
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tungstophosphoric acid supported on 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for the dehydration of 2-butanol and methanol was studied. Specifically, the supports evaluated here consisted of unmodified MCM-41 and SBA-15 mesoporous silicas, and these materials coated with sub-monolayer quantities of alumina, titania, and zirconia. UV-Vis DRS and 31P-NMR spectroscopy showed that the tungstophosphoric acid species retained their chemical identity in the synthesized supported form, although the spectra were influenced by the specific support material used. In addition, their acidic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temperature-programmed oxidation of isopropyl amine. The differences in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samples reflect both the diversity in the amount of Brønsted acidic sites available for catalysi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coking resistance.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depend, in turn, on the type of support modifier used to prepare the catal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