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率为1~3 GHz的射频宽带Wilkinson功分器。该功分器采用3枝节阻抗变换器级连的方式来扩展带宽,利用ADS软件进行设计、仿真、优化,实现了在1~3 GHz的频带内,S21(S31)近似为-3 dB,输入输出反射系数小于-18 dB,隔离度小于-20 dB。  相似文献   

2.
利用Ansoft公司的HFSS软件对设计宽带Wilkinson功分器模型进行仿真,制作出了工作频带为0.8~2.5 GHz,尺寸为4.0 cm×3.0 cm×0.5 cm的宽带功分器并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和实物测试结果比较接近。该功分器在整个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传输损耗<0.8 dB,隔离度>20 dB,该功分器实现了宽带化以及小型化。由于其工作频率处于ISM频段内,因此可广泛应用于GPS、蓝牙等通讯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螺旋电感的Wilkinson功分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lkinson功分器是一种常用的无源器件,随着通信设备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无源器件的体积成为其发展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螺旋电感主要参数及等效电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π型等效1/4波长传输线原理,利用集总参数元件组成等效微带线电路的集总参数方法,设计出Si沉底上的螺旋电感和片上电容来实现微波单片集成(MMIC)电路的Wil-kinson功分器。实验表明,同等性能情况下,该方法设计的Wilkinson功分器可以有效减少Wil-kinson功分器的外形尺寸。  相似文献   

4.
随着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传统的Wilkinson功分器已经无法满足多频及宽带的技术需求。基于ADS仿真设计软件,根据传统的功分器原理和结构,设计了一款谐振频率在900MHz附近的标准Wilkinson功分器。考虑到目前的实际需求,对其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改进,从而仿真设计出了频率在900MHz附近的宽带Wilkinson功分器以及谐振频率为900MHz和2.0GHz的双频Wilkinson功分器,并且对其进行了良率分析,最终的仿真结果实现了预期的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一种新型大功率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在传统Wilkinson功分器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结构形式和端口间的匹配性进行改进,研制了一个连续波功率可达到200W,频带在300~400 MHz的大功率高隔离度同轴型宽带功分器。实际测试结果与使用HFSS仿真以及优化设计的相关数据参数比较吻合,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且各性能参数优于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集总元件宽带Wilkinson功分器的分析及设计方法。从功分器的奇偶模阻抗理论分析出发,将功分器设计转化为在偶模下求解阻抗比为2:1的宽带阻抗变换和在奇模下求解宽带阻抗匹配的问题,采用LC阻抗变换节取代传统电路的λ/4传输线,减小功分器体积,并推导出两级功分器的元件解算公式。经ADS仿真验证,由解算公式得到的两级功分器,在760~1240MHz的带宽内功率分配损耗小于0.1dB,隔离度大于20dB,输入输出端口反射系数均小于-20dB,可用带宽fH/fL为1.64,实现了Wilkinson功分器小尺寸、带宽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于2.7GHz~2.9GHz的Wilkison功分器,使用仿真软件ADS和HFSS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参数调整。针对Wilkison功分器输入端连接点不连续性造成的阻抗不匹配问题,设计了在连接点处增加矩形导带的优化方法,输入端的回波损耗降低了3d B以上。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功分器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双频Wilkinson功分器的宽频比特性,并简化设计结构,在研究奇模-偶模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输出端口并联开路微带线的新型结构.首先通过奇模-偶模分析理论得出设计电路的参数方程,接着利用Matlab对推导方程进行求解,获得具体的设计参数,从而设计出宽频比(2.0~6.0)的双频Wilkinson功分器.为了验证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仿真并且加工了一个工作在870MHz和2140MHz两个基站频率的功分器.测试结果表明:双频功分器在两个工作频段内都具有良好的性能,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王小军  聂翀 《微波学报》2012,28(S2):351-353
以工作于100MHz 的Wilkinson 十八路等功分器为设计对象,结合宽带匹配设计方法——实频技术法,设计功分 器阻抗变换节,以达到小型化设计的目的。将实频技术引入阻抗变换节设计,采用集总元件构成的网络结构来取代微带 功分器的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节,从而大大缩减了Wilkinson 十八功分器的整体尺寸。根据仿真模型制作了十八等功分 器实物,尺寸仅为10?10cm2,其插入损耗小于13.5dB,幅度波动小于0.2dB,隔离度大于18dB。  相似文献   

10.
南敬昌  王鑫  曲昀 《半导体技术》2012,37(9):711-714
为了简化双频Wilkinson功分器的总体结构,并减小功分器的整体尺寸,在对奇模-偶模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输线的双频阻抗变换特性,并在输入端口并联开路微带线,设计出了一个尺寸小,工作在900和2 450 MHz两个RFID频段的功分器。对功分器进行ADS仿真与实际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当其在两个中心频率点时,传输损耗分别为3.20和3.23 dB,隔离度小于-28 dB,各个端口的回波损耗小于-30 dB,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同时,该实测结果也显示出了功分器在两个RFID频率上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验证了设计方案是可行的,也保证了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双频RFID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低损耗LTCC威尔金森功分器。采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达到器件小型化设计的目的。利用交叉叠层的方法,减小了两路电路自身的寄生电容从而减小了功分器的插入损耗。为了验证该设计的可行性,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制作通带为1 425~1 900 MHz的威尔金森功分器,加工后测得其插入损耗小于–3.25 d B,尺寸仅为3.2mm×1.6 mm×0.9 mm。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高性能微型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设计方法。从Wilkinson功分器的奇偶模阻抗理论出发,将功分器设计转化为在偶模下求解阻抗比为2:1的阻抗变换和在奇模下求解阻抗匹配的问题,采用 LC 阻抗变换节取代传统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减小了功分器体积。通过ADS构建原理图并优化,运用HFSS进行拟合,最后通过LTCC工艺加工制造,实测曲线与HFSS仿真曲线吻合较好,在2.7GHz~3.0GHz的带宽内插入损耗小于3.2dB,隔离度大于20 dB,输入端口反射系数小于-20dB,尺寸仅为3.2mm×1.6mm×0.9 mm。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电源模块小型化,基于LTCC铁氧体工艺,通过理论计算和软件仿真,对DC/DC电源模块中的电感进行了改进设计。用LTCC内埋置电感代替了传统线圈,最终成品的体积和高度都大大减小,体积约为改进前的五分之一,效率达到80%,测试结果基本符合设计要求(10 W,3μH)。  相似文献   

14.
赵超 《信息技术》2011,(10):214-215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带状线宽带Wilkinson一分四功分器,实验结果显示,该功分器在6GHz~14GHz的宽频带范围内性能良好,其隔离度在整个频带范围内大于35dB,同时输入与输出端口均实现了良好的匹配且各输出口幅度相位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周银磊  吴国安 《电讯技术》2012,52(8):1368-1371
为了实现功分器工作在任意两个频率的目的,设计了一种新型功分器.基于奇偶模分析方法,利用微波网络理论推导了电路参数的设计公式,通过求解相应的非线性方程组获取了具体电路参数.制作了一个工作频率为1GHz和2.6 GHz的双频Wilkinson功分器.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功分器在两个中心频率的传输衰减小于3.3dB,端口回波损耗大于21 dB,端口隔离度大于28 dB,在中心频率100 MHz的通带范围内都具有良好性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低温共烧微波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移动通信中滤波器的小型化、高品质化的要求,利用Ansoft HFSS软件,采用LTCC湿法工艺,设计和制作了中心频率为2.45 GHz,带宽为100 MHz的叠层带通滤波器。最终加工得到了满足蓝牙模块要求的滤波器样品,与仿真结果比较,二者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UHF波段宽带集总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该功分器由LC结构组合而成,根据奇偶模阻抗理论,这样的结构可实现更高的隔离度。采用了螺旋电感结构来实现功分器的小型化。通过ADS电路仿真以及HFSS三维建模设计,功分器的加工测试结果与电磁仿真结果相匹配。功分器的中心频率为1.05 GHz,带宽为300 MHz,两输出端口插入损耗均优于3.26 d B,隔离度优于28 d B(1.08 GHz相似文献   

18.
给出带有衰减极点的层叠式LTCC低通滤波器的结构模型。滤波器外形尺寸为2.0mm×1.2mm×0.9mm,采用εr=7.8、tanδ=0.0047微波陶瓷介质材料,设计出的截止频率?c=300MHz的低通滤波器,通带最大插入损耗为0.8dB,通过引入一个衰减极点,提高阻带的衰减性能,同时获得陡峭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