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与航空     
今年我国将发射8颗卫星和1艘飞船定型试验。试验中,当时速达到指标规定的最大速度时,弹射座椅瞬间弹出飞机舱盖升向天空,随即完成人、椅分离后,降落伞带着试验假人安稳地降落地面。其安全着陆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新型火箭弹射救生系统是我国目前研制的安全救生包线最宽、采用新技术最多、性能最先进的火箭弹射救生系统。该系统的定型试验成功,为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W.YH)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透露,2003年是中国航天历史上发射任务最重的一年,将要发射8颗卫星和1艘飞船。将要发射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火箭式弹射座椅救生性能问题,对人椅在空中的的姿态控制理论方法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研究人椅在空中的姿态控制所需要建立的坐标系统以及各坐标系统的转换关系,以我国某型弹射座椅在空中的稳定姿态控制为例,基于弹射座椅运动基本理论,对弹射座椅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解算,对座椅救生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座椅姿态控制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基于"H"形火箭包的弹射座椅姿态控制算法。介绍了分时控制策略下,座椅姿态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根据不同弹射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控制算法对座椅弹射高度的影响,比较了该座椅与俄罗斯K36D-3.5A座椅和美国ACES II座椅在最低安全高度上的差异,并按国军标1800A-2007规定的120种弹射状态进行了该座椅性能与国军标规定值的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H"形火箭包的弹射座椅姿态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改善低速不利姿态下弹射座椅的救生性能,证明了新算法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宇航员紧急救生方案进行了概要的讨论,在比较弹射座椅和救生火箭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用于多乘员航天器的救生火箭作为主动飞行段救生方案,文中提出的救生火箭方案采用部分整流罩,减了救生系统质量,提高有效载荷,且对航天器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弹射座椅采用椅背静压采集,由于椅载空速感受系统受到人-椅系统尾流场的影响,弹射过程中气动参数的测量存在误差.通过对某型弹射座椅进行高速和低速风洞试验,基于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程控器总压和静压感受值随马赫数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迭代搜寻法的静压修正方法.通过与弹射座椅测压火箭撬滑跑试验测得的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气动修正方法的正确性.该修正方法提高了椅载空速感受系统的测量精度,为该型座椅空速感受系统最终气动修正方案的科学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基于"H"形火箭包的弹射座椅控制通道解耦算法。介绍了三通道非同时可控约束条件下,基于矛盾方程组求解技术的弹射座椅控制通道解耦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基于4种不同需求的约束条件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了解耦算法中约束条件及阈值的设定对座椅控制通道解耦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H"形火箭包的弹射座椅控制通道解耦算法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同时,能够将各控制通道耦合力矩限制到主力矩的10%以下,因此证明了新算法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减振器双向比对人-椅系统冲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基于台架试验将座椅减振器阻尼特性简化为非对称分段线性函数,进而创建了人-椅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方程,并通过座椅台架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以典型脉冲输入模拟座椅受到的垂向冲击,对不同强度脉冲激励工况、不同减振器双向比情况下的人-椅冲击动力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座椅减振器双向比大于1时,更有利于衰减驾驶室地板传递到驾乘人员的冲击;而且冲击输入强度越大,座椅减振器双向比大于1时的相对隔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CZ-3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1号卫星,此次发射的一项重大试验任务,搭载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经专家鉴定,在火箭飞行的全过程,系统工作正常、可靠,试验结果满足火箭入轨要求。这是国内首次在运载火箭上搭载激光陀螺。2002年6月至今年8月,作为一项重大试验的关键设备,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国内首次成功进行了歼8-II飞机上的挂飞试验,并连续取得30多架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激光陀螺具有高精度、高可靠的优异性能,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船、卫星、导弹和火箭的导航和制导领域。在国内激光陀螺历经20多年…  相似文献   

9.
一、项目概述瓦斯爆炸事故是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发生最多且最严重的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与事故发生后的保护措施对于煤矿生产安全至关重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研究所是专业从事含能材料研制、薄膜材料研制生产、应急救生及安全防护系统研制的研究所,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内领先的含能材料研制技术及研究成果。依托雄厚的含能材料研制能力,该研究所积极将航天技术推广应用到石油工业油气井的勘探开发,以及煤炭、石油化工行业的专业燃烧爆炸防治领域,实现了跨行业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枭龙”04架飞机将首次装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航空电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由航天科技集团 0 67基地自行研制、全部器件均实现国产化的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液氧 /煤油发动机半系统试车在凤州试验中心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不权标志着该基地在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而且标志着我国开发研制具有大推力、无污染的环保型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 ,已进入新的阶段 ,具有里程碑意义。环保火箭研制获突破性进展@李林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前身系由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于1962年7月1日组建的固体发动机研究所。40年来,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四院在国外严密封锁、国内毫无研制基础的创业初期,从零起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胆探索,不懈努力,使我国固体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坎坷、充满拼搏而辉煌的航天固体火箭事业发展之路。目前的航天四院由院机关、研究所、工厂、若干经营性公司以及其它附属单位构成,拥有国家固定资产12亿多元,年经济总收入12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第11研究所是从事大型运载器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高科技单位。该所为CZ-3、CZ-3A、CZ-3B三级动力装置研制了两种高能超低温氢氧发动机,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初,11所开始致力于把航天高科技技术向民用产品转化,走军民结合、优势互补的道路,开发出的热能工程、特种泵、特种阀和烟机、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11所又进行了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研制开发,取得…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均采用规则岩石试验(正方体或园柱体),加工岩石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矿山和生产现场,大多不具备这些条件,很难做规则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这个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注意。1980年我院采煤教研室乔福祥等同志首先开始研制轻型岩石强度试验仪,在此基础上材料力学教研室继续研制,最近由该室邢凤梧、缪协兴、张树东等同志研制出第四代样机。经过大量不规则岩石试验,证明试验机性能良好,完全满足不规则岩石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弹射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射过程。通过对其物理模型进行简化,采用基于封闭矢量环法与力平衡方程的联立约束法分析推导了该无人机弹射系统的动力学求解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创建了弹射系统发射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得到了无人机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等参数。并将遗传算法与Simulink有机结合,方便实现了气动弹射系统的仿真与优化。结果表明:该无人机弹射系统改善了现有弹射系统弹射加速度有明显峰值、发射轨道利用率低、发射长度过长等不足,为无人机气动弹射系统的工程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优化后进一步缩短了发射长度,减小了最大过载和加速度波动,为无人机气动弹射的系统级建模、动态仿真与性能优化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微小型飞行器(Micro Air Vehicle,简称MAV)目前在很多领域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用途而倍受关注。微小型飞行器便于携带,起飞条件低,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的优点,有益于在军民用领域中推广。本文对可折叠展开的微小型飞行器几种常见的弹射方式,诸如橡筋弹射、火箭助推、混合气体发射等发射方式进行了微型化筒式的改造及实际研究及测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出“2007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一、我国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歼-10亮相 1月5日,中国一航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正式亮相。我国成为第四个能同时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发动机和导弹的国家,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航天与航空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神舟”四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单位,研制了用于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的船载仪器和…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洪透露,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的未来发展将分三步走:改进现有火箭、研制新一代长征火箭、研发新型航天运输系统。其中,第三步目标中的可跨大气层重复使用的运输技术,将突破现役运载火箭“一次性”使用的局限,可以在太空与地球间来回“摆渡”。  相似文献   

20.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凯模型火箭公司研制生产的模型火箭已进入日本市场 ,这是该公司模型火箭产品首次走出国门 ,并为以后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通道。模型火箭产品出口业务由四院中秦进出口公司代理。首批出口的产品有模型火箭发射架、点火控制器、MR— 0 1模型火箭。目前 ,首批合同已执行完毕。第二批出口合同为模型火箭发动机 ,近期将交付。四凯模型火箭走出国门@李新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