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陈晟 《城市住宅》2021,28(4):211-212
继棚户区改造后,政府针对城市老旧社区改造提出"以修代拆"的方式.对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进行保护整治,既要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信息,又要达到"以修代拆"的要求.为此,需深入分析和研究其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文化遗产社区更新的研究话题逐渐趋向于以保护为主的社区空间微更新和微改造。本文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以集美学村大社村落为例,分析具有文化保护和传承价值城市社区的更新目标要求,结合对微更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得出对于具有文化保护和传承价值的的城市社区而言,采用微更新的城市更新模式,是妥善处理保护和利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且针对集美大社更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微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1)
棚户区改造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是一次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为核心的行动计划,也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遗留了棚户区改造的难题,如何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及操作性强的棚户区改造策略,成为新时期赣州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在赣州历史城区棚户区改造规划中,通过完善规划协同机制,实施保护、改善和织补一体化的规划策略,破解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功能优化、空间整合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希望其规划思路、策略能为类似地区的棚户区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棚户区改造是当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改善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完善住宅保障体系,而对于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生长而成的棚户区面临"保护"与"拆迁"两个方面,如何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保护及传承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街巷空间与传统生活模式成为首要问题。本文以云南曲靖西门街为例,探讨老街西门街棚户区的有机改造,以适应人居可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对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总体规划布局、城市交通优化、空间品质提升、社区配套完善和建筑技术应用进行剖析,为国内其他地区开展棚户区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滕熙  张萍 《南方建筑》2018,(4):40-45
城市复兴是欧洲应对全球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理论,以空间再生、活力复苏、社区复兴为主要目标,对于我国古城的更新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曹魏古城为例,探讨城市复兴语境下更新规划方法。提出通过空间结构、肌理形态、建筑风貌来恢复古城风貌;通过活化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旅游,打造高品质街巷空间以及通过对社区重建和微改造复兴社区,从中探索古城空间、经济与社会融合的改造复兴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详细分析了福州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现状,结合其街区主要构成要素及其价值,查阅文献资料,立足两者不同的历史地位以及规划实施后的具体情况,结合街区改造更新成果,对福州两大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再生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存量提升的转型大背景下,对城市中老旧存量社区以精准灵活、可操作且低成本的改造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共识。本研究以上海永嘉路309弄口袋广场改造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定位、空间设计、运营管理这三点对其更新手法进行了剖析。结合城市针灸理论,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精准干预;城市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节点整合和网络共生这四个城市存量社区微更新优化策略,完善城市微更新实践内容,为以后的城市更新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四方机车厂改造为例,探讨了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普遍性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途径,提出面向市民生活,强调再利用,促进社区发展的老工厂改造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鑫 《工业建筑》2014,(2):21-25
以青岛四方机车厂改造为例,探讨了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普遍性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途径,提出面向市民生活,强调再利用,促进社区发展的老工厂改造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建 《城乡建设》2005,(4):81-81
东沟岭社区由于以乱搭乱盖最多,油毛毡房屋最多,流动人口最集中,被称为"棚户区".2002年始,兴宁区政府经过两年来的艰苦努力,成功把东沟岭"棚户区"改造成"优美新社区,经济增长点".在最近建设部颁发的"200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东沟岭"棚户区"改造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3.
张祺  胡莹 《新建筑》2007,(5):91-94
以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为背景,以实地参与三江地区传统民居改造为实例,分析了传统聚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时代性及聚落有机更新的必要性,并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例,积极探索一条地域性建筑创作之路--传统聚落文化在新建筑创作中的借鉴与再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历史地段面临文化流失、文脉破损、发展活力低下等问题,在古城保护整治背景下,实现历史地段街巷的活力再生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古城32号街坊更新案例中的剪金桥巷为例,分析其现状,从文化特质出发,结合功能布局、特色空间、建筑界面的保护更新,探讨街巷活力再生策略,为历史地段街巷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正在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而其主要内容就是大量的产业类建筑的保护及改造。对产业类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再生问题的研究,具有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柳  胡强 《城市建筑》2023,(15):65-69
老龄化社区面临适老化基础设施缺乏、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固化、社区更新可持续性较弱等诸多问题。结合宜昌市船柴社区改造更新设计案例,提出完善社区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社区特色文化并融入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吸引年轻人入驻社区,从而打破居民老龄化人口结构;建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与全民参与的社区建设机制等设计策略。从而增强老年人社区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与社会参与感,多维度增强老年人幸福指数。同时,通过建设多龄混居社区,激发社区活力,形成社区建设持续更新迭代机制,旨在为老龄化社区改造与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城镇化建设导致城市传统街区肌理消失,特别是对其中传统风貌建筑破坏的问题,该文以广州荔湾区兴龙街社区的概念改造设计为例,以民居文化的空间转译为核心理念,从规划设计到建筑设计,全方位探讨了广东传统民居竹筒屋改造设计的可能性,提倡一种通过对传统民居文化进行解构重组,以此引导空间再生的可持续改造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汤艳 《华中建筑》2020,38(6):17-20
在开发与运作层面,大型城市更新项目既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涉及城市身份的认同,因此必须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公共空间的再生,促进公共利益,激发公共生活和地区活力。该文针对后工业化社会老仓库码头区的更新与再生,以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贝西地区为例,介绍了其整体更新的策略,并从设计和实施的过程,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更新、居住社区的融合和创造新的经济活动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互为支撑的作用,推进地区再生计划,促进物质空间和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8)
棚户区改造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城市再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将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棚户区房东(改造方)和租户(外来人口)等市场主体引入,考察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房屋租金、住房购买价格的内生决定机制以及各个市场主体的最优决策行为。研究成果将为评估和解释现实中棚户区改造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提供很好的微观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老旧社区的微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实践的重要内容与方向。文章对老旧社区更新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活力再塑为出发点提出保护社区整体格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共空间活化改造、优化社区道路交通系统、更新绿化空间景观、营造智慧共享社区六大微更新设计策略。以平顶山市诸葛庙社区的微更新设计实践为例,探索微更新设计策略在商业中心的老旧社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