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正在多样化,其学习场所也从原先的课堂逐渐向开放的室外公共空间扩展,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逐步被认识,成为校园空间再生的重要视角。项目对接了"无废城市"理念,以再生设计手法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四块停车场进行微更新改造,通过功能置换、植物造景以及场地材料的再生利用,探索了一种在校园更新中创造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93-96
新时期,学生学习需求、学习体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利用有限教育资源和育人空间提升教育品质和育人成效显得尤为重要。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特质和学校实际打造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并致力于"让文创与育人在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里融合再生"。通过在学校文化中凸显育人特色和价值追求,在文创与育人上引资借智,改变校园环境与空间设计,创设未来工作场景,提供多样化的学生成长方向等措施,赋予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教育内涵,促使学生核心素养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陆阳 《城市建筑》2023,(2):108-110+156
随着中小学教学建筑非正式学习空间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在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营造舒适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选择现阶段中小学教学建筑内非正式学习空间布局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探讨其教学理念、环境因素,以及学校背景对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规划的影响,着重分析传统教学建筑与现代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的差异,研究其空间设计形式、布局方式及种类。通过实例调研得到该类空间优化的合理性建议,为今后中小学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住区》2015,(2)
科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移动性与新的学习方式,这促使教育机构正在认识到非正式学习空间在丰富学习者体验中的重要性。当教学法转向以协同为导向和以课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时,更多的学习活动需要在传统教室以外的场所开展,学习者亲身参与或虚拟互动。学习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制作、模拟浸入式体验或者处理复杂数据,因而新型设施将被开发,诸如能够激发同伴学习社区的创客空间。这些趋势证明校园规划需要"学习图景法"——其基于整合正式与非正式空间的规划原则,提供能够支持混合型活动的、富有活力的空间节点网络。混合式课程和分散式学习互动的增长,将会挑战校园规划师如何应对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战略重要性,以及发展能更有效地分配和管理这些空间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下高校教育模式的持续变革推动了非正式学习等自主学习行为的普遍发展,这对于校园规划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策划和设计提出了全新的需求。通过分析校园中的非正式学习行为特征,文章提出校园规划中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定位:即以“功能配置-空间结构-场所营造”为代表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并以广东酒店管理学院的校园规划实践为例,从多层次的非正式学习功能体系、共享式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布局和个性化的非正式学习场所营造这三个方面,分析校园规划定位指导下的设计策略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校园不再满足于以往“教”与“学”的常规环境,而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和更广阔的思维要求。为了使校园空间不仅成为学习和生活的物质场所,也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发挥出更深刻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力量,本文通过介绍浙江省桐乡市君匋实验学校新建工程的设计创作过程及心得,系统分析了如何理解新时代校园设计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将非正式学习空间和共享学习空间融入校园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教学空间的基础上,融入非正式学习空间和共享学习空间,可以塑造出具有特色的“一校一品”的新时代义务校园。  相似文献   

7.
《住区》2015,(2)
SOM(Skidmore,OwirngsMerrill)事务所于2014年为位于纽约市的新学院(The New School)设计了一栋新设施,名为大学中心(Unlversity Center)。由于该校的教育理念是要提供全面的博雅教育,近年来除了在课程中编好的"正式学习"外,又尝试加入"非正式学习"的元素;而建筑师在设计大学中心时,也相对地引入了为非正式学习而设的空间和结构,其主题可以归纳为多功能的建筑、主动式设计、建筑和教材之间的转换,以及对无特定功能空间的使用。大学中心为校园建筑提供一个很具实验性的案例——除了尝试挑战和重塑新一代的教育,也改变了建筑在教育中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学习空间日益成为高校校园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高校师生喜爱,成为校园活力场所.文章结合作者参编的《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图集》及高校优秀校园空间调研案例,从规划、建筑、景观等层面归纳出相关设计策略,以期为高校非正式学习、交流空间创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住区》2015,(2)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提供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筑。本文试图从"信息、空间以及人"三者关系的角度,扼要梳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历史演变,以及探讨在当今剧烈变革下出现的三种相辅相成的基本模式—公用学习空间、合作学习空间,以及交流学习空间;并通过介绍近来改建或新建的项目,试图理解信息时代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如何重新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样空间,从而确立其新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住区》2015,(2)
几百年来美国校园都在遵循一种基于工厂模式的特定教学模型~1。许多与之相应、提供学习空间的建筑和规划都反映出这一焦点,而且至今仍未改变。当今的校园正经历强烈变革,许多学者都已著文探讨这些冲击性因素。在此变革的漩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要认识到,如果高等教育机构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并保持与时俱进,那么必须改变学生的面对面体验。在学习中,参与是关键~(2,3,4)。《学生参与度全国调查》的研究审视了在校园多重领域中的参与因素,并将成果分享在不同报告中~5。"正式学习场所"指的是结构化的,或者由老师指导的课堂体验,而非正式的指的是主要由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场所。本文将:(1)在侧重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前提下提供这些学习场所类型的定义;(2)分享有关冲击性因素动向的见解;(3)提出一个研发的四象限理论框架,以支持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的参与性学习行为;(4)提供一些能够体现研究洞见及设计原则的"有启发性的设计概念";(5)最后,分享一些应用这些概念的建成案例。非正式学习场所的有目的性设计,对于建筑设计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思考学生参与度与保有率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和中山大学南校区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基于SD法设计校园室外空间构成要素的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校园室外空间氛围感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营造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实体要素排序为:绿化配置、道路遮荫度、道路通畅度等。营造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虚体要素排序为:空间特色、空间舒适度、空间通透度等。营造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人文要素排序为:景观美感度、历史文化氛围等。从使用者心理的角度认知并分析校园室外空间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总结历史校园可持续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新定义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和非正式学习空间,将其转化为教学展示空间。以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为依托,把以往常规的独立的教学展示呈现到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将教学展示和学习行为高度结合。通过展示性学习环境提供可支持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深入研究主动学习和高阶学习所需的空间,形成具有探究性的学习场所,呈现校园教学研究深度展示空间,进而提升文化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3.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下称华工)校园办学历史悠久源长。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即华工的前身。自国立广东大学创办至今,校园物质空间形态经过了数代变迁。本文通过对在华工档案馆及以往文献资料中查询得到的历史地图的解读,串联起华工校园物质空间形态的变迁历史:校园早期规划确立"钟"型布局;根据校园"山峦叠翠、池沼荡漾"的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校园;发展过程确定了校园南北中轴线及东西向轴线;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建设密度不断加大,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拓展。本文创新性地通过历史地图的读图发现,拟为华工校园规划建设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岭南近代规划与建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6)
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课堂教学的不足。个性化教育是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潜在动力,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兴趣。学校要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非正式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尝试将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与高校教学相结合,与正式学习间形成支持与补充的关系,提高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空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通过对"非正式"空间的关注,可以更好的对城市功能进行修补,重新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网络。文章从小镇现存的"非正式"空间出发,以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式,对"非正式"空间进行分类,发现"非正式"空间增添了街道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例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并针对典型的非机动车的停车问题,从而分析和提出改造方案。"非正式"空间反应了城市居民的自我需求,因而处理好"非正式"空间的矛盾与提高社区生活的品质与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将农业景观引入校园空间,既丰富了校园景观设计的形式和内涵,又为特色校园景观营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文章以茂名市开发区第一幼儿园室外景观为研究对象,在以农业景观为主题的幼儿园景观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园室外景观的整体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及六大片区景观设计,以期为农业主题的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华南师大主要室外公共空间环境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南师大校园的长期观察,通过纵横两个方向的比较,对校园室外环境演变过程及现状与以分析评价探讨大学校园改造过程中如何保存原有的良好环境,创造有利于师生学习、休闲、交往的室外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学校园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不再局限于以往固定的课室,对非正式的学习场所有了强烈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现行中学校园空间与未来学校发展趋势的矛盾,并梳理了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定义、分类与特性等内容,结合优秀案例从而对应提出组织结构与特征要素两个层级的设计策略,期望能为新建中学校园提供一些参考,以应对未来学习场所需求升级及校园建筑复杂化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如何缓解热岛效应,改善校园局地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寒冷地区高校校园为例,采用长时间尺度热环境实测方法,进行校园室外空间形态和热环境长时间尺度相关性测析,以期为寒冷地区校园室外空间热环境设计提供指引。结果表明:整个测试时段大面积水体下垫面白天为冷岛夜间为热岛,随着气温的升高白天冷岛效应和夜间热岛效应均变显著,且随着土地的进一步开发,室外空间热岛强度增加; 3种围合式布局空间中四面围合空间内部在白天的8:00-15:00热岛强度最强,4月段平均为0.9℃,5月段为1.4℃,南北西三面围合式布局更有利于全天热岛强度的降低;影响不同室外空间热环境的主导因素有差异,室外空间热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主导因素的影响,通过有效的规划、建筑和景观等设计手段来提高室外热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1):27-28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通过情境的营造,将整个校园作为学习空间,整合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形成混合式的情境空间,以满足核心素养混合式活动的需要。中职学生"魔方式"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是构建"鹿职模式"的六大特色创新平台。通过求变、组合、联动、融通,打造"一境""一行""一线""一间""一联"五大培育平台,实现"成人、成匠、成才、成器"递进式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