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多年来,娜斯琳·斯拉吉作为一个实践者和一名教师,在行动中一直在探索抵抗过分修饰和抱怨条件限制的问题.在我们当今的世界,建筑仍占有一席之地吗?建筑师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吗?他们今天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建筑师们必须采取或提出怎样的策略才可以让建筑事业为人所知? 娜斯琳·斯拉吉的作品首先是关于这些问题的陈述,是用行动进行的一种辩护.建筑创作通常需要对一些由政治和社会力量构成的问题作出回应.娜斯琳·斯拉吉说,建筑师不仅仅要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也有义务批判性地建构这个问题.提出问题是设计的第一要义.工程的既定条件不再视为限制;相反,他们变成了激励、挑战,甚至是机遇.以此方法观看,工地、客户、规划和建筑过程本身就具备了潜力将限制转变为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营造琐记     
"营造"而不"建筑"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得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至少,建筑于我,只是有闲情时,快乐地为自己安排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正几年前,我首次受邀做国际演讲,那一刻,我体会到理解和/或找出"那个"产生建筑合理过程的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我在作为教授和建筑师的过程找到了一些逻辑,得出的结论便是第一堂课的标题——"生活的本能"。童年时期因为阅读缺失,我不得不通过其他技能来弥补遗憾。在我的建筑和教学整个过程中,感性、本能和直觉占据主导地位。在我看来,教授建筑是一种"传播"行为,而不是展示如何做事。学生读大学的目标是成为建筑师;然后发现如果他们成为建筑师,他们所具备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他们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首先,必须向学生说明,站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建筑师的业是什么?"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这样回答:"直接地说,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都要与之朝夕相对,建筑创作的方向很多时候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建筑师在开始做建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好建筑。什么是好建筑?我们怎样去评价建筑的好与坏?在这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201 4年4月1日,由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建筑梦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主题活动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馆隆重举行。中国建筑学会领导,建筑学  相似文献   

5.
对话黄声远     
李晓东:黄声远试图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手法,打破平日里城市景观和规划的界限.他在做的事正重新定义着什么是建筑师,而台湾民主进程为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他得以掌握项目的话语权,更好地实现他的建筑理想.所以我想问声远,如果不是在宜兰,而是在台北,如今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做建筑?此外,选择宜兰是一种必然还是偶然?  相似文献   

6.
对话董功     
正UED:直向十年的建筑实践中,"果园咖啡厅"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历史上很多建筑师会在某个时期发生个人语汇的变化,"果园咖啡厅"项目前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转折?董功:我现在回看我们这将近十年的时间,在果园咖啡厅前后的确有一个转变。但是这个过程对于建筑师来讲是很自然的事。我之前在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和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的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不太需要对建筑学本身作非常完整的系  相似文献   

7.
营造琐记     
王澍 《世界建筑》2012,(5):22-23
"营造"而不"建筑"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得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至少,建筑于我,只是有闲情时,快乐地为自己安排的事情。我甚至一直回避"建筑"这个词,因为它前提在先地把"造房子"这件事搞得太重要了:多种综合的理解,需要"创造力",更多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挖掘更深层意义上的由英国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和社会因素形成的"英国的建筑"。为此,本文梳理出四条线索——如画乡村,高技工业,环境建筑,自由都市。当谈论"英国建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本文讨论的英国建筑,不等同于"建在英国的建筑"——建造的地点,或者是否被建成本身,都无法直接决定建筑的性质和价值;不等同于"英国建筑师的建筑"——建筑师的创作和实践受到其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并不能单纯从  相似文献   

9.
王澍 《住宅产业》2012,(3):39-41
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的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建筑是一部石头垒就的史书,那建筑师就是这部恢宏巨著的设计者.古往今来,长城、故宫、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建筑,构成了中国的形象.而这些建筑背后的建筑师是谁?他们有怎样的经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十分了解.  相似文献   

11.
序言     
什么是自然?我们对自然做了什么?在历史上我们如何走向自然?根据科学家和环境保护者,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我们怎样改变这个已建成的世界而生存下去?自然是如何形成栖息地的?我们怎样才能停止已经加速的快速破坏?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我们所处星球的状况是怎样的?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必须要做什么?这些是我每天要问自己的部分问题,并且我们试图在本期的《世界建筑导报》中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2.
肖伟  王祥 《新建筑》2012,(3):44-47
武汉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由海外建筑师设计的作品。海外建筑师究竞给江城带来了什么变化?他们的设计又是如何落地转化的?本土建筑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且正确地看待这种交流与合作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辨证地分析利弊,加强战略合作,探索中外建筑融合、发展与创新之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13.
对话WOHA     
<正>UED:你们在设计中是如何回应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的?WOHA:从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等角度来讲,我们正进入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建造行业是一个变化缓慢的行业,每个项目从概念到建成一般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想象一下,50年的时间可能只是五到十个建筑周期,但在50年内建筑之外的世界却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如今很多建筑师仍然只是在把21世纪的时尚表皮套在20世纪的建筑上而已,我们改变得太少太慢。建筑师还能做更多,应当有策略地去重新审视建筑与城市,而不是墨守成规,接受现有的定型的建筑和城市形态。建筑师必须大胆去设想5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情况,然后从现在开始通过每一个项目去一步步地向未来靠近,这点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自己更开放、更大胆,为了让城市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如此。  相似文献   

14.
赵敏  唐怡凡 《建筑创作》2010,(3):148-153
<正>刚刚渡过了"低碳春节",业界对"低碳建筑"的热忱更加高涨。专家们对"低碳建筑"是怎样认识的?国内外的工程实践在此方面有什么具体策略?我们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秦佑国教授和  相似文献   

15.
<正>AT:不同于大多数追求"伟大建筑"的建筑师,您一直在灾区、乡村和偏远山区为普通人做大量的"平常建筑",履行着作为一名建筑师最本质的职责,被称为"人道主义建筑师"。那请您先讲讲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与众不同的为平民而设计的道路呢?谢英俊: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之前,我和其他建筑师所做的并无大的不同,设计项目大都是高科技厂房以及政府公共建筑,如文化中心与校舍。地震发生后,日月潭邵族部落灾区因其文化、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管理》2012,(10):9-10
中国美术馆新馆的竞标有了结果,新馆设计方案由让.努维尔夺得。这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向记者确认的。这意味着,又一座中国的国际性建筑将由国外建筑师操刀主持设计。2008年至今,对城市公共建筑的"国际风"现象的讨论,因一座座巨大建筑的诞生,几乎从未停止过。现象背后,国际建筑师的设计会给我们的城市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中国的国际性建筑是国际建筑师的试验场,这样的论  相似文献   

17.
<正>建筑的本意是什么?著名建筑大师阿尔多·凡·艾克(Aldo van Eyck)曾这样答道"建筑所要做的事,无非就是要让居住者多一份回家的温馨感。"一座建筑不仅体现的是建筑师本身的造诣,同时也承载了建筑师对居住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8.
人民的建筑     
当我们所有的目光都在关注城市发展时,似乎忘记了占我国总人口50%以上的农村人口拥有怎样的居住条件。汶川"5·12"地震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谢英俊建筑师以及他主率的乡村建筑工作室,他们在灾区修建了500余套节约型住宅。2011年,谢英俊建筑师"人民的建筑"于北京、深圳、香港、上海巡展,我们得以深入地了解其长期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师的使命通常在建筑完工时就已结束,我们为何不能激进的参与更多?我们为何不能参与自己亲手铸就的城市历史一部分,用它来创造新的故事?我们为何不能成为一个编剧来记录我们城市的未来?要是说建筑是不好的,变成城市发展的阻力那会怎样?要是说建筑是种宣言,挑战既存的统治阶层又会怎样?要是说建筑是种媒介,或者是种技术,这个社会又会变成怎样?24组,是一个探索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组,或者直白的称作电影组,在平面图纸以外的"时间轴"是联系现实和(反)乌托邦的重要线索。我们通过电影,视频,动画,绘画,视觉装置,物理模型去驾驭潜在的建筑构想,  相似文献   

20.
<正>因其固然,顺其自然——《庄子—养生主》绿色设计是当今大行其道的热词。在这股浪潮下,建筑自身的需求反而被忽视,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被绿色,被环保"。绿色设计已然从技术手段的本身,跃身成为了评价建筑优劣的首要标准。我们不禁要问:也许世界需要改变,但我们是否应该先弄清楚改变是为了什么?改变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我们以为"因其固然,顺其自然"才是设计之本,也是绿色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