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生态廊道为设计重点之一,打造金鸡山公园、晋安河公园、温泉公园之间都可自由穿行的绿色空间是本项目设计的核心。设计中以立体绿化为主线,强调生态廊道的自由穿行,从而更好地与城市生态廊道结合,结合山体公园,建设适合步行、体验式的购物环境、多样性的功能混合、布局合理、开放的互通商业街道网络、高质量的建筑美学设计的商业。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公园和绿地不再只是孤立于城市的绿色岛屿和优美的世外桃源.它们超越公园的界限,成为植物群落、基础设施、开放空间和人的活动组成的混合景观.公园消解于城市,延伸到更广阔的城市肌理之中,参与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共同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穿行”设计就是尝试打破公园的界限,同城市公共空间连结,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连结,串联城市步行网络,促进城市中的交往与交流,将公园融入城市生活,让市民在城市环境中拥有更多适宜步行的场所和美好的行走体验.公园会随着时间推移、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能够不断进行自身调整、修复、持续发展,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4.
用户体验(Uscr Experience,简称UE)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ISO 9241-210标准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即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①将街道步行空间看作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产品,行人是其最重要的用户。本文着眼点在于提升城市街道两旁的步行空间"用户体验",通过对现状城市普遍存在的注重交通性而忽视步行者体验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内部环境设计作一粗浅探讨。1、摄升"用户体验"的设计原则1.1以人的体验为中心在目前的建设实践中,城市商业步行街、公园、水系两侧步行空  相似文献   

5.
<正>据dezeen.com讯费尔南多·罗梅罗和另外两个墨西哥设计师在墨西哥城繁华的查普特佩克大道设计了一个有绿树、咖啡茶座、长廊和水景的公园,并于近期公布了设计方案。罗梅罗的FR-EE工作室与FRENTE和RVDG一起设计该公园,他们的目标是将这10车道的拥挤大道设计为更适宜步行的公共空间。该设计被命名为"查普特佩克文化长廊",将汽车道腾挪到公园两侧,为公共空间和另一种出行方式让出了空间。"这个项目将组织周边环境、扩大绿地面积、增强连接、并提高城市文化多样性。"罗梅罗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曹杨百禧公园是上海市普陀区重新规划建设的一个全新的、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绿地。通过介绍各节点设计思路,总结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实践,探寻定量土地上的增量空间模式,从而让设计给城市带来更多想象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首先,文章对信息时代下城市设计中共享空间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设计中空间共享的三种形态类型,即点式共享空间、线性共享空间和面域共享空间。其次,文章从空间导向性、改造适应性和步行友好度三个方面,对线性空间作为城市设计空间共享改造载体的优势进行论述。最后,文章结合纽约高线公园和韩国首尔路7017两个实际案例,对线性共享空间的改造进行分析,并且对城市设计线性共享空间带给城市的提升效益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7,(7)
城市中内涝灾害频发,由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大量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海绵城市"概念被大家日益熟知。本文以上海动物园游客服务区广场设计为例,通过设计多种透水模式,体现城市生态公园广场海绵属性,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性,通过优化设计,对公园大树保护、生态景观、空间及透水模式等多方式重新组合,起到生态示范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这里,自然收回了一块曾经非常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设计旨在将这条工业运输线转变成后工业时代的休闲空间,"创造"高线之美。"植—筑"的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慢生活"的追求,步行空间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与人类紧密相关的空间,而寒地城市的步行空间存在着如不成网络化、缺乏人性化、形态单一、规划管理不同步以及实施策略层面引导较少等不同程度的缺陷、问题。通过室内化步行空间的建设,以期达到方便寒地城市居民冬季出行、提升城市的步行品质、凸显寒地城市特色以及提高冬季经济效益的效果,对于当前提升寒地城市的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并希望能够为我国寒地城市步行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公园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是社区活力的重要体现。从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入手,选择南京市南湖公园中的游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行动观察法与抽样调查法,研究游人在不同时间、空间中的主要行为特征,探讨城市社区公园活力的营造,为合理设计社区公园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步行可达性、亚空间、功能性要求、文娱活动、环境景观是社区公园活力营造的关键要素,社区公园的营建要从规划选址、设计策略、政策管理3个层面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住区》2015,(3)
<正>唐山凤凰山公园建于1960年代,是衰败工业化时代遗留的产物,与当下的城市生活疏离。我们在这个项目中通过对公园原有自然和人文基因的梳理以及植入新的"DNA",在保护市民原有生活与交流方式的同时,与新的先进生活方式融混共生、互动,激发新的活力。以"穿行"作为主要设计手段,打开原有公园的围墙,建立起公园与城市生活的多种通道,使其与城市有机衔接相融以完成这个项目在当下的更新与升级。  相似文献   

13.
以机动交通主导的功能主义城市将步行行为边缘化,而倡导人本设计及让城市回归街道生活的声音日益强烈。20世纪80年代至今,墨尔本秉承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将街道空间成功转型为具备"交通空间—公共空间"双重属性的可步行性活力场所。其中心区街道空间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快速建设期、中心衰退期、街道复兴期3个阶段。在人本视角下,将街道复兴时期的街道空间统筹和建设经验归纳为政策支持、系统协同、人本设计3个层面,并提出我国街巷空间营造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步行空间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旧城的改造与更新如今正逐渐替代新城开发,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国谢菲尔德市经历了由工业城市向高科技、休闲文化产业主导的活力城市转型的历程,在城市转型更新计划里,以创造优质步行空间为核心思想的"黄金路线"项目为老城区带来极大活力,"黄金路线"由许多吸引人的场所和街道所构成,通过建设水景、室内公共空间及增加户外停留性空间等设计手段,并结合机动交通管制措施,将原来破旧、萧条的老城区变成了一系列吸引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购物、聚集的新场所,该项目不仅带动了区域的城市更新,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老城区重新焕发活力。以步行环境引导城市更新对我国城市未来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的"公园城市"为我国城市转型提出了具象而凝练的目标,对其诠释及实现需要就公园和城市的基本空间关系进行更细致的本底分析,从而更务实和开放地探索这个远见。以南京为例,通过Python抓取百度地图中所有住宅建筑到综合公园的最短步行路径,识别公园服务范围、效能、潜在荷载。公园位置、规模、周边形态等导致了服务效能和潜在荷载的显著差异;低步行渗透性城市形态造成大量迂回和过长的路径,限制了公园与城市的融合。对在线地图进行数据挖掘规避了数据壁垒,并可以更精确地发现步行圈范围和路径特点,研究方法和指标直观明晰,易于为规划师、决策者和市民等理解和应用,有望为建设公园城市的设施可达性和环境本底提供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软件,以香港中环地区的多层面步行体系为例,分析三维建成环境的空间网络,测度高密度多层面建成环境空间和人的活动分布之间的关系。对室外步行网络模型与室内+室外步行网络模型的比较表明,完整的室内外三维模型不仅有助于提升空间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其分析得到的穿行度指标与城市空间活力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精确,有助于城市设计师解码人本尺度的空间认知与行为。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江开放空间中的步行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  陶亮 《山西建筑》2007,33(22):57-58
对城市滨江开放空间中的步行空间的功能、尺度、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行为学的角度论述了滨江开放空间中步行空间的设计要点,以完善该步行空间的设计,充分发挥步行空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街旁绿地"便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街旁绿地"作为一种小型公园因其数量多、分布广而一直得到提倡和鼓励,并在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建设中大量应用。"街旁绿地"也称为"街头绿地"或"街头游园",在我国绿地系统建设中,"街旁绿地"属于城市公园绿地范  相似文献   

19.
人性的回归──城市步行空间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的城市生活需求与行为特征入手,分析了创造城市步行空间对城市生活诸方面的意义。由步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出发,探讨了现代城市步行空间的特征以及城市步行空间的空间组织手段,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前,部分城市仍以车本位的角度开展道路规划和设计,导致步行及非机动车通行空间被挤压和侵占。为改善步行及非机动车的出行环境,提出"保障断面上所有出行者输送"的道路断面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对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空间需求分析,整合形成一张道路交通网络,进而确定断面组成要素。为控制断面宽度提高道路活力,提出融合设计策略及步行空间整体设计策略,并将上述思路和策略应用在实际工程中,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