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堂建筑作为见证基督教在福州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的文化。本文通过教堂建筑遗存的调研和史料的考证,从福州的近代开埠概况、福州基督教的教堂建设和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等3个方面,分教派探究基督教堂建筑在19世纪福州的发展过程,为深入研究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的地域化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基督教建筑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证物,它见证了西方建筑思想的传入,以及在与中国文化融合中创造出的新的建筑形式。基督教建筑,广义上包括了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新教教堂。由于北京的东正教教堂数量少,缺乏代表性,本文将研究对象选定为北京近代由外国传教士主持修建的天主教教堂和基督教新教教堂。中华圣公会救主堂(Cathedral of Our Savior,以下简称救主堂),由英国圣公会华  相似文献   

3.
张康  虞彬 《南方建筑》2018,(2):67-71
在跨文化融合和地域环境的互相影响下,苏州现存的近代天主教教堂,既传承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特征,又吸取了本土地域建构文化,并展现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教堂建筑。苏州杨家桥天主堂建于1892年,坐落在苏州古城城外,其建筑特征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下的代表之一。文章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教堂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测绘定性研究,从教堂平面、立面、剖面、细部、景观及文化等六个方面,来探究杨家桥天主堂跨文化的建筑语言和嬗变进程,并将其保留下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建筑在西方折衷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功能和立面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建筑由此进入近现代阶段。该文通过探究苏州近代基督教教堂的建造历史和建筑特征为背景,重新对苏州圣约翰堂实地测量和文献综述,以教堂立面上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外窗作为切入点,洞察教堂立面所蕴含的折衷主义,逐个分析外窗的特征。通过重新解读教堂的建筑特征,并在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苏州地区近代教堂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苏州使徒堂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参考对教堂进行重新解析。对使徒堂的现场测量和实地拍摄,从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建构技术和细部装饰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和解读。探究苏州使徒堂是如何巧妙展现出西班牙折衷建筑元素,解读基督教教堂吸取了苏州本土工艺建造和现代新材料背景下,如何延续和保存。  相似文献   

6.
研究历史与人文背景差异下,圣公会在粤港澳三地建造的教堂呈现的本土化特征。文章选取广州、香港与澳门近代的圣公会教堂,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从教会的发展历程、教堂建筑的区位选址、平面形制、建筑风格与建筑装饰等进行分析,探讨同一个教会在不同地区教堂建筑的本土化特征异同及其影响因素,得知在基督教传教与教堂建设中,文化价值取向是教堂建筑本土化异同的根本原因,其中教派教义是教堂本土化的重要原因,不同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对教堂建筑本土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教堂建筑历经1000多年的时间,建筑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建筑形式的变化并没有使它们脱离功能使用的要求。介绍了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一座小教堂,这座小教堂在建筑形式上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造型特征和时代精神,同时又满足了基督教教堂宗教活动和宗教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保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荟萃,名胜众多。本文以位于保定市中心裕华路的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测绘及建筑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教堂建造背景、建筑形式及技术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通过研究基督教的传播与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展、教堂形成与现状,梳理了保定圣伯多禄圣保禄天主教堂的历史文脉;通过详细解读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建筑的形制、空间、结构,并与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教堂进行的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保定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薛天  陈易 《住宅科技》2014,(9):51-56
依循欧洲基督教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发展,简要梳理和分析了公元后第一个千禧年间(自基督信仰诞生后的第一个千禧年间)教堂建筑空间的发展演变历程。指出:从公元1~11世纪的千年间,教堂建筑处于一种不断寻求自身完善的上升态势,从最初的借用民间住宅及古罗马世俗建筑巴西拉卡的形式,逐渐演变发展出了罗马风教堂这样的基督教专属的建筑空间形式,为随后教堂建筑的普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方芳 《华中建筑》2009,27(3):247-251
该文介绍了武汉近代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存教堂建筑的概况。从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以及建筑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归纳武汉地区此类建筑的特征,并依照古典教堂的风格类型将其划分为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斯拉夫式及中西合璧式六大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史料考据和实地调研,从文化地理与建筑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延安地区近代基督教文化的空间分布及教堂建筑的特征进行研究,为延安地区近代建筑的承续和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李荣  鲁丹 《华中建筑》2009,27(7):220-224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教堂建筑表达了理想的概念,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文化特征与变化,本文以诠释学的理论来解释它的社会文化意义.从不同的自然观、环境观和建筑形式等方面,来诠释外来基督教文化与当地乡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指出这种多元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交融,多元文化的核心观念是要正视文化差异,尊重每种文化的价值,强调文化的主体性、相对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中国大陆对教堂历史的基础性研究资料一直缺乏系统完整的整理,该文以江苏省海门市耶稣圣心堂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的历史文献及教堂实地测量,对圣心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结构体系,细部装饰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海门圣心堂中所蕴含的哥特复兴式建筑元素,解读天主教耶稣会在江苏传播的背景下,教堂建筑元素如何在"本土化"思潮中演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福州鼓岭宜夏村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从建筑特色和地域文化两方面论述了宜夏村的保护开发的价值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进行宜夏村保护提升与旅游开发,打造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另一枚响亮招牌。  相似文献   

15.
薛天  陈易 《住宅科技》2014,(10):49-54
公元11~17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从中世纪的极盛时期逐渐走向世俗化,整个社会文化亦渐渐退去了中世纪经验主义与神秘主义,走向对理性精神的推崇.教堂建筑随之经历了相应的变化:从哥特式教堂走向推崇理性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和追求感官猎奇的巴洛克教堂,同时也出现了体现新教理念的教堂建筑.这一时期是欧洲传统基督教教堂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建造的大量教堂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杨丽  梅青 《住宅科技》2012,32(4):52-56
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地域环境和人文因素限制的影响.阿姆赫斯特第一教堂经历了从1739年至2012年270多年的历史,通过对阿姆赫斯特第一教堂建筑历史的发展追述和利用改造,以及对该教堂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挖掘和认知,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第一教堂建筑的改变是如何适应人类的需要,以及它们与时代文化的关系,最终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我们的智慧创造更多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教会建筑作为西方教会进行文化传播的直观、形象的物质载体,是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下宗教文化内涵的产物。教会建筑风格的演变透露出教会文化地域传播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梳理教堂建筑在不同地域演变的特征与脉络,阐述其演变规律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鼎 《中华民居》2011,(12):63-67
北京是由不同历史文化蕴积而成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恢宏壮观的东方风情的中式建筑中,还间或点缀着一些不同风格的西式建筑。随着基督教的传入,教堂建筑也在北京落成,使我们这个东方古都展现出更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景,也向人们昭示着北京这座古老城市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气魄与胸怀。作为教堂建筑之一的南堂,正在向来往的人们彰显自己的古老和悠久。  相似文献   

19.
马涛 《城市建筑》2005,(12):10-13
本文以沈阳马三家伯特利(基督教)堂方案设计为例,探讨了建筑从低技视角表达地域特征的一种可能,并从缘起、场地、低技、营造、思考等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诠释,反映了作者的设计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杜诚 《建筑与环境》2010,(1):170-174
随着国内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华营建活动及其建筑渐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对近代中国以及西方教会宗主国—英国(为例)同期教堂建筑样式进行对比,阐释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中错综复杂的建筑现象,揭示近代教堂建筑发展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