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毯簇绒机中用于针床横动的机械凸轮是一种等径共轭凸轮,它的设计与地毯花形图案密切相关.分析了横动等径凸轮的设计原理,提出了由地毯花形走针图求得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曲线的数学转换算法,提出了基于Delphi的横动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用户可根据地毯实物花形图,输入花形针数、从动件运动规律、基圆直径和滚子直径等参数,就可绘制凸轮廓线,并输出用于横动等径凸轮数控加工的数据点.  相似文献   

2.
设计适当的凸轮结构,可使从动件得到任意的预期运动,故而快速有效的画出凸轮结构对凸轮机构有很大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盘形凸轮的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在SolidWorks平台上,利用Visual Basic进行宏的录制,完成对凸轮的参数化精确建模,该方法能够快捷提高凸轮机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通用表达式及在凸轮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具有特殊要求从动件运动规律出发 ,推导出了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一般的通用表达式。利用通用表达式在进行低、中、高速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中 ,可用多段曲线进行优化设计 ,在满足从动件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兼顾不同的动力学要求 ,实现凸轮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优化组合 ,对凸轮轮廓曲线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弧面凸轮机构诱导曲率与强度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弧面凸轮机构的强度和可靠性,基于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的理论推导了弧面凸轮廓面方程,进而推导了弧面凸轮诱导曲率的表达式,提出了弧面凸轮与滚子接触应力计算力学模型,给出了弧面凸轮静接触强度与疲劳接触强度的设计校核方法,为弧面凸轮机构的强度与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精确化定量手段.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UG的盘形凸轮参数化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本国  宋一兵 《机械》2005,32(11):38-40
凸轮作为一种通用的传动机构,有其特殊的设计和加工方法.文章探讨了基于UG的凸轮参数化建模技术,建立了绘制凸轮理论轮廓曲线的表达式,成功地实现了盘形凸轮的参数化建模,为在UG中实现凸轮的无图加工及运动、动力分析提供了必备的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凸轮基圆的圆心与凸轮装机后的回转中心不重合 ,即凸轮基圆的偏心对凸轮升程测量 (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 )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几种能有效改善凸轮型面硬度和耐磨性的方法。凸轮磨损种类繁多,因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凸轮基材,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热处理。合金涂层在不改变凸轮基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凸轮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林菁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21(1):20-21,49
研究了摆动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的加工与从动件位移误差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从动件位移误差计算公式,该公式可用于分析计算从动件位移误差。指出了合理选定凸轮机构的参数和加工精度。可减小从动件位移误差,提高摆动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的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9.
Fric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a direct-acting automotive valvetrain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axial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cam on friction using various cam shapes from concave to convex.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riction levels could be understood as a function of the contact ratio between the cam and mating valve lifter regardless of the cam cross-sectional shape. A flat shape with a high contact ratio was found to have the lowest level of friction. Compared to a convex-shaped cam of the same height, a concave cam tended to show higher friction because of the lower contact ratio with the valve lifter.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calculations also showed that the higher contact pressure of concave cams in the contact area was a factor that caused greater friction.  相似文献   

10.
弧面分度凸轮的廓面方程式在相关的文献和设计手册上是针对某种工况下推导出来的,缺少通用性,容易引起误读,笔者根据凸轮和滚子的空间啮合原理,考虑凸轮的旋向、转盘的转向对凸轮廓面方程的影响后,推导出通用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CAD设计软件,建立精确的凸轮三维模型,为弧面分度凸轮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凸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基于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数学模型,以VB为主体开发语言,实现_『凸轮轮廓绘制,并直接导出坐标值,再利用MasterCAM读取坐标值,最终实现了凸轮的数控自动编程和模拟加工。此方法大大简化了凸轮的设计计算,有利于实现凸轮的CAD/CAM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摆动平底从动件凸轮廓线曲率半径计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摆动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经高副低代后 ,得到等效的导杆机构。利用三心定理及弗列登斯坦定理对等效的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后 ,可以得到确定凸轮廓线曲率半径的图解法。本文在图解法的基础上应用矢量运算法则推导出了摆动平底从动件凸轮廓线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分析了机构的主要尺寸及从动件的运动参数对曲率半径的影响 ,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曲率半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精密凸轮磨削精度的几何误差补偿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精密凸轮加工中存在的精度问题,推导出凸轮磨削中的理想砂轮中心包络线的求解方程,进而将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误差补偿技术与凸轮加工设计方法相结合,研究了理想数控指令的生成方法、砂轮轮廓误差的计算方法、精密数控指令和逆变凸轮廓型的求解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凸轮精密磨削过程的误差补偿与动态仿真分析软件。实验表明,运用该软件生成的精密数控指令以及逆变凸轮廓型,可直接保证凸轮廓型的加工精度,提高凸轮生产效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高江红 《机械传动》2011,35(11):9-12,78
建立了考虑输入轴速度波动的等效单自由度高速凸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分别推导了力封闭凸轮机构、形封闭凸轮机构在考虑输入轴速度波动时的的动力函数和凸轮轴转矩,并绘制出动力曲线和凸轮轴输入转矩图,在此基础上,对力封闭凸轮和形封闭凸轮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为高速凸轮机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胶订机装订书籍的工艺要求,对胶订机托实夹紧机构凸轮曲线进行分析和设计。经产品应用,证明所设计凸轮工作状态运行平稳,动作准确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弧面凸轮工作环境和状态的研究,分析国内外目前弧面凸轮常用热处理方法优缺点,提出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的方法对弧面凸轮进行淬火加热.并在研究弧面凸轮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及高频淬火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对孤面凸轮运动规律曲线、位移方程及感应加热原理的分析,利用三维制图软件Pro/E绘出弧面凸轮与感应线圈的位置关系及弧面凸轮从动件运动曲线,提出通过控制感应线圈模拟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轨迹,达到对弧面凸轮工作廓面淬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空间啮合原理和旋转变换矩阵理论,推导了圆锥滚子从动件圆柱分度凸轮的理论工作廓面方程及单侧面加工凸轮实际工作廓面方程;廓面采取单侧面加工时,给出了刀具误差对凸轮廓面法向误差影响的精确计算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解决了空间凸轮廓面误差计算的难题,进一步完善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制造理论。  相似文献   

18.
凸轮轮廓设计的速度瞬心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凸轮机构的速度瞬心,推导了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方程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凸轮廓线解析设计方法,为高精度加工凸轮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滚子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为分析对象 ,提出了相对变形函数这一新概念 ,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研究 ,最后借助于一凸轮机构在不同参数下其摆臂最大相对变形量的数值计算过程与结果 ,阐述了基于该理论的凸轮机构动态设计与修改的具体实现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曲率半径是凸轮轮廓曲线的重要参数,曲率半径的变化对凸轮机构的运动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凸轮廓线曲率半径的计算方法大多数要求已知凸轮机构的结构参数和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而且计算繁杂。详细介绍了曲线拟合中最小二乘法在求解凸轮轮廓曲率半径的使用,通过离散点的几何关系得到拟合曲线,求出曲率半径,然后通过例题结果对比,证明这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