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层产能评价与预测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测井在产能评价与预测方面开展工作较早,技术方法较为成熟,而录井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储集层原油的产出主要由其含油丰度和物性所决定,以这两项参数作为录井储集层产能评价与预测的基础数据,以冀中探区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留路等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以气测全烃为源数据的含油指数和以dcs指数为源数据的物性指数模型,并确定两指数的计算方法,最终根据含油指数与物性指数构建产能预测图板,实现了油层产能的初步评价与预测。近3年来对饶阳凹陷36口井120层进行了产能评价与预测,其中有14口井33层得到试油验证,总体吻合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2.
3.
4.
传统的气测录井油气判别方法如PIXLER、烃三角图法等具有区域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西湖凹陷的油气层评价。通过对研究区已钻井的多个测试层气测录井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烃气湿度指数和烃气密度指数,建立了适合西湖凹陷探区的气测烃气指数图版。8口井共计9个测试层的验证有效性为77.8%,表明该图版判别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为现场快速评价油气层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的识别与融合是实现页岩油效益开发的关键,以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页岩油为例,基于高精度岩石物理实验和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页岩油综合甜点测井评价方法。利用最优化、神经网络、多元非线性拟合以及测井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建立了页岩岩性、储集物性、含油性、脆性、断裂韧性、地应力特性以及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等产能敏感参数的测井定量预测模型。进一步构建了表征地质甜点的储油指数、表征工程甜点的可压指数和缝网复杂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建立页岩油综合甜点评价指数,实现了页岩油综合甜点分类,形成了各类综合甜点的地层参数评价标准。通过分析处理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11口页岩油试油井的测井资料,验证了分类方法及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及认识可以为页岩油勘探开发部署、压裂方案优化及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杨道胜  侯泽民 《润滑油》2013,28(2):55-64
黏度指数改进剂改善油品黏度指数的机理,通常认为是由于高聚物加入基础油中改善了黏温性能从而改善了黏度指数。通过研究增稠能力的升降随温度的变化以及高聚物与基础油的Hildbrand溶度参数差值的数据,发现广泛使用的OCP、Shellvis和PIB等高聚物在大幅度提高油品黏度指数的同时,反而使油品黏温性能变差,PMA只有辛酯有所改善而其他长链酯均不改善,浓度升高黏度指数也升高而黏温性能不变,甚至某些复合剂也提高黏度指数。研究证明了Andrede公式(η=AeQ^Q/RT)中的黏温活化能Q可以很好地表征基础油和稠化油的黏温性能,使用Q定量地分析了ASTMD2270中黏度指数和黏温性能的关系,在同一黏度级别的中性油中,黏度指数很好地代表了黏温性能;相同黏度指数的轻馏分基础油的黏温性能比重馏分好很多。只要加入高聚物,无论此高聚物是否改善了基础油的黏温性能,稠化轻的基础油成为较重的多级油就提高了黏度指数,就具有比相应的重单级油好很多的黏温性能。  相似文献   

7.
季节  冉晋  徐世法 《石油沥青》2009,23(4):19-23
通过对Sasobit与沥青配伍性的研究,表明Sasobit与沥青之间的混合时间、混合温度以及混合方法对其性能稳定性影响不大,故采用在1300C下人工搅拌15min的方法进行Sasobit沥青的制备。利用不同剂量的Sasobit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针入度、粘度和软化点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计算了Sasobit沥青的感温性能指标:针入度指数、粘温指数、针入度粘度指数和针入度软化点指数。由计算结果可知,在沥青中添加不同剂量的Sasobit会提高其在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感温性能,且各个感温性能指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根据其感温性能的变化可以确定在沥青中添加3%Sasobit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精细石油化工》2015,(5):75-77
通过氢氧化钾指数与微反活性指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指数(X)与微反活性指数(Y)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43.44 X+38.37,重复性偏差不大于0.5%。采用该法表征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油藏相渗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达西定律理论,建立采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再通过油藏确定的单井经济极限采油量和油藏极限生产压差求出极限采油指数,从而得到极限含水率;最后以最终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储层退汞效率计算出采收率。并以低渗透油藏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与适用性,说明该方法对油田开发中确定低渗油藏采收率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油藏极限含水率确定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藏相渗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达西定律理论,建立采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再次通过油藏确定的单井经济极限采油量和油藏极限生产压差求出极限采油指数,从而得到极限含水率。并以低渗透油藏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与适用性,说明该方法在对油田开发中确定极限含水率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Arps递减指数n<0或n≥1怎么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rps递减曲线当递减指数n〈0或n≥1时,不能计算可采储量,因而进行较长时间的预测结果不可靠。为此,人们先后提出的N1、N2、N3、Y1递减曲线已经很好解决了Arps递减指数n〈0时的指标预测方法问题,提出的Y2递减曲线,不论n〈0或n≤n〈1或n≥1,即n为任意值的情况下,都能描述不同的递减规律,并计算出可采储量,其功能已超过了Arps递减曲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各地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国、欧洲等国家纷纷针对各自情况对天然气互换性做了进一步研究,并给出了各自的研究结果。我国LNG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其进网质量也在逐渐严格,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互换预测体系用于对进网天然气质量的控制。本文通过对17台具有代表性的燃气灶在11种气源情况下共187个工况点的响应测试,并结合AGA和Weaver指数法的预测结果,对其互换性的预测适用性进行研究。最终提出对Weaver指数法的CO生成指数JI和离焰指数JL以及AGA离焰指数IL进行适当修正,建议将其可互换范围分别调整为JI≤0.04,JL≥0.95和IL≤1.05。  相似文献   

13.
14.
页岩可压性指数评价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性指数是评价页岩可压性的基础,国外的脆性指数研究只局限于近井筒参数。为了更全面地表征页岩的可压性,以压裂施工参数为基础,从能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页岩脆性指数综合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地质参数与工程参数有机结合的可压性指数综合模型;同时应用归一化方法,建立了利用等效支撑剂量与等效压裂液量的比值表征可压性指数的新模型。实例计算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的脆性指数及可压性指数与压后产气效果关联度较强,能够准确反映裂缝的延伸性,其值大小可作为优选压裂段簇位置的依据,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现场实用性。建议在现场推广应用,以促进国内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效果及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长期停用的在线熔体流动指数分析仪进行修复和调试启动工作,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讨论,并与实验室的分析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对比,为在线熔体流动指数分析仪长期稳定、准确地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俊魁 《试采技术》1997,18(2):19-23
本文根据单层水驱油资料和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 资料,分析了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采油指数与液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采油、采液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气测参数图板法是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油质的影响造成解释精度的下降。为了消除油质的影响,提高储集层流体解释的精度,通过对渤中M油田大量的录井、测井、测试、钻井及生产的数据归纳分析,提出反映储集层流体类型的3个气测烃指数——甲烷指数(COI)、全烃异常指数(TGI)及烃组分指数(DTI),然后依据不同油质分别建立了3个烃指数流体解释图板,可用以有效识别油层、气层及水层,提高了储集层流体的解释符合率。在该油田另外两口井中进行实际验证,平均解释符合率为88.5%,表明该图板的建立对渤中M油田后续的评价及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编制了计算粘度指数的应用程序,该程序计算粘度指数既快又准确.  相似文献   

19.
泥页岩脆性是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评价因素之一,目前主要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对其进行评价,虽然精度高,但成本亦高且实验周期长。X射线元素录井技术可以定性和定量确定岩样中的元素含量,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泥页岩勘探过程中随钻快速、准确评价的要求。基于胜利油区泥页岩元素组成特征及元素含量与矿物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认为Si,Ca和Mg等元素的含量可以反映石英、碳酸盐岩等刚性矿物的含量。通过X射线元素录井技术测定的元素含量计算得到的硅质指数、灰质指数和脆性指数,可以用于针对不同地区的泥页岩脆性进行现场快速定量评价。根据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及中外泥页岩脆性评价标准,建立了胜利油区利用灰质指数(CI)定量评价泥页岩脆性的四级标准:当CI≥0.6时,泥页岩脆性高;0.4≤CI0.6时,泥页岩脆性中等;0.2≤CI0.4时,泥页岩脆性较低;CI0.2时,泥页岩脆性低。  相似文献   

20.
陈永明 《钻采工艺》1994,17(4):25-28
d指数压差校正是在现场开展地层压力随钻检测过程中,针对dc指数误差较大的情况所提出的。本文通过对钻速方程的分析,结合优选参数的结果,重新认识了d指数的物理意义。认为dc指数钻井液密度修正方法缺少依据,是造成误差偏大的原因。推导出压差校正的线性模式,回归分析亦表明该模式是可行的。经10多口井的压力检测,表明压差校正d指数比dc指数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