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蚝油炒青鲜     
《中外食品工业》2006,(4):F0005-F0005
传统的烹饪过程,总是把油锅烧旺,让油冒出烟后,加入蔬菜或者要炒的菜肴,劈劈啪啪地翻炒一通。我和妈妈讨论:油已经冒烟了,说明温度已经过高,油脂此时已经产生了毒素,不是对健康很不好吗?可她老人家:“要看见冒烟和听见声音才觉得过瘾。  相似文献   

2.
烩面是我老家河南的一道特色美食。自嫁我后,妻子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做烩面的手艺,她做的烩面,被我和儿子誉为"妈妈"牌烩面。记得那还是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家伙感冒发烧,什么也不想吃,妻子就劝慰他:"妈妈给你做烩面吃,吃不吃呀?"小家伙点了点头,随后妻子忙活开了。从菜场买来羊肉和香菜,妻子先将肉炖上,而后开始和面。烩面好  相似文献   

3.
外婆的腊肉     
外婆家住陕南商州乡下,一生平淡,却甚是好客。每每逢年过节时,晚生辈们孝敬给她的鲜猪肉,她都舍不得吃,而是把这些肉做成腊肉,专门用来待客呢。 自然,外婆做的腊肉,在乡下是很有名气的。金泉湾乡圆几十里,谁个不伸大拇指。外婆做出的腊肉,肉质柔嫩,鲜香  相似文献   

4.
《中外食品工业》2006,(6):38-42
“爸爸做饭又快又好吃,我可爱吃爸爸做的饭了。” “嗨,大家好,我叫杨美慈,我要向大家介绍我的爸爸,他做的饭可好吃了,还特别快。每次爸爸、妈妈把我从幼儿园接回家,我和我的娃娃玩一会儿,爸爸就把饭做好了。我爱吃爸爸炒的肉肉,很嫩,也爱吃爸爸做的鱼。娃娃也说爸爸做的饭好吃。”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见一些老人家在教训后辈的时候,用上一句:“我吃过的盐可是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不过对于仅20出头的我来说,肯定没资格说自己吃过多少米,尝过多少菜,可是就有那么一道菜让我不得不说.这就是妈妈做的苏式红烧肉。苏菜以清淡、甜香著称,似乎不太符合四川人一贯的口味嗜好,但对我而言.这道苏式红烧肉又是别的什么都取代不了的至味,  相似文献   

6.
正不知为何,外婆在我母亲20岁出嫁后就带发修行,吃素念佛,与一切需杀生的物事断绝了"来往"。外婆整日吃素,我母亲则吃半素(即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及菩萨生日吃素)。母亲也从不吃牛肉,她认为牛勤勤恳恳为人们辛苦耕作了一世,老了吃它的肉太残忍了。我起初好奇地认为是素菜优于荤菜之故,所以每次听见外婆、母亲要到"功德林素菜馆"吃饭,马上偷偷换上"出客衣衫"央求同去。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和老公一起回了一趟我的外婆家.由于我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所以特别亲外婆,这次我们在外婆家住了3天. 那3天,舅妈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都是些城里难以买到的乡村原味菜肴,非常好吃.但是,面对着舅妈端上来的香喷喷米饭,我却总是推说"不饿",不吃.其实我是为了减肥,因为好多人说,如果要想减肥就不要吃主食,那样吸收的热量才会减少.舅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你想减肥是吧?我这米可不是你们平时吃的那种米,这是糙米,专门减肥的,你看舅妈胖不胖?"我这才仔细观看舅妈,舅妈已经40多岁了,但是身材曼妙得跟小姑娘似的,从背后一看,就像20多岁一样.  相似文献   

8.
烧苞谷     
我七岁那年,家里在苞谷还没有成熟时断炊了。而恰恰就在那时,我得了急性肺炎,高烧烧得一连三天不醒人事。外婆抱着我,唉声叹气,暗自摸泪。 “外婆,我饿。”醒来后我躺在外婆怀里。要知道,那时我三天三夜没进过一粒米了。 “乖孙子,我这就给你弄吃的去。”外婆说完,将我放在母亲手里,然后急速地出去了。  相似文献   

9.
油焖笋     
荫荫 《美食》2014,(5):93-93
<正>其实笋子的涩味对一个咳嗽未愈的人来讲,不利于病的恢复。今年开春吃了三次油焖笋,显见得我好像很喜欢吃笋子一样。北京笋子很贵,刚上市的冬笋要二十六块一斤,春笋价格相同。前天我去惯常买菜的店家买了四根春笋,卖菜的老太太说要三十五块钱,心里一惊。她给我把笋装到袋子里去,一面问:"姑娘你是南方人吧?"我说:"是的,我是安徽人。"她笑着说:"老见你买南方菜。"其实直到去年春天我才第一次吃到油焖笋,大概也是在她的摊子上,看到春笋肥而嫩,忍不住动了想吃的心。回来上网搜,最方便的就是油焖笋,遂  相似文献   

10.
萝卜     
罗光辉 《美食》2006,(3):59-59
萝卜,我不陌生。红萝卜,白萝卜,我也很早就能辨别。生活困难时期,想单独地吃上一顿萝卜也不是件难事。但如配上鸡鸭鱼肉之类去炒去炖,那就可称作是是美味佳肴了。记得小时候,外婆的村里有一位寡妇。每当她有一点收入时,就会满村嚷嚷“我要去街上.买斤肉来炒红萝卜吃。”  相似文献   

11.
你能告诉我究竟哪种油更好吗?婆婆说大豆油好,因为这是她吃了一辈子的油;妈妈却说花生油强,味道更香嘛;小弟看了报纸打起了买橄榄油的主意。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植物油来说,没有孰优孰劣,它们各有所长,就看你身体需要什么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保加利亚人,我从小有每天吃酸奶的习惯。小时候,我很喜欢在家中巨大的加热器上面玩,但是当我外婆把牛奶放在加热器上的时候,就不许我在那里玩了。我们吃的是外婆亲手制成的酸奶。  相似文献   

13.
颜旭 《美容院》2023,(2):109-112
<正>李然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在车站看着汹涌的人流共同奔赴一个叫“家”的目的地,她的嘴抿了抿,泪水有些忍不住。她把背包背在了胸前,用手挡着,生怕人流把包里的面包挤坏了——妈妈爱吃甜食,这次塞了满满一包回去。敲门、拥抱、换鞋、喝水……奔波的劳累瞬间被家的温暖所融化。她妈妈挑了一个最爱吃的面包,李然坐在旁边,正叽叽喳喳地说着路上的见闻,毫无征兆地,一声哀叹插了进来,面包停在嘴边,“将来你要是被‘吃绝户’了可怎么办啊?”妈妈接着说:“我起码有你惦记着,  相似文献   

14.
不到攀枝花,也许我永远都不知什么叫油底肉;不到盐边,也许我永远都尝不到正宗的油底肉。以前,大凉山人的生存条件艰苦。想储存点肉什么的很不容易,于是每年到了杀年猪熬油时,顺手切几大砣好肉丢进油锅里——肉要选最好的部位,而且七瘦三肥带着皮——等肉色焦黄表面无水分时,连油入瓮存放。可保证几年不坏,这就是油底肉。  相似文献   

15.
外婆菜     
刘希 《饮食科学》2012,(9):37-37
去餐馆吃饭,我被一道很温馨的菜名吸引:“外婆菜”。于是怀着好奇的心情,我点了一份。没过多久,外婆菜就上了桌。我一细看,是切成丁的萝卜干、梅干菜炒鸡蛋,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菜,吃起来却很美味,在我狼吞虎咽地嚼着外婆菜的时候,外婆那亲切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了。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最爱吃的就是外婆做的梅干菜炒蛋。看外婆将梅干菜泡软切碎,锅内入油。将梅干菜和豆瓣酱放进锅里翻炒,然后倒入小半碗水,转小火焖熟,这时,外婆会从怀里掏出一个暖乎乎的鸡蛋,在锅上轻轻一磕,蛋液就流到梅干菜里头了。切得细碎的梅干菜,拌着金黄的鸡蛋星星点点。虽然那时候油少,但外婆给我做的梅干菜炒蛋,总是油腻腻的。  相似文献   

16.
我妈妈家是宁波人,外婆烧得一手好菜,她住在六阿姨家,过年过节我们过去探望,外婆都要留吃饭。八仙桌挤得满满的,冷菜热菜大碗小碟,外婆烧,阿姨端,小娘舅吹着牛,姨父把脸喝到通红,表弟表妹举着筷子戳来戳去拌嘴。我呢,伸长了细脖子滚着骨溜溜的黑眼珠,很乖地等那一碗黄澄澄的雪菜大黄鱼汤登场。  相似文献   

17.
正乍听这个名字,很温暖。有些乡情,有些亲切,有些遥远的家的回忆。外婆,多么亲昵的称谓。情,是血浓于水的那种情,爱,是夏目里望着床前的月亮,听着歌谣的那种爱。外婆的爱,给过了母亲,现在,又给与了你。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吃外婆做的饭,穿外婆纳的衣,自然,把一切属于那个家的东西,都当做外婆的,把一切美味的东西,也都当做外婆的,外婆是一个称号,但更是一个亲情的标签。于是,便有了外婆菜。他说,去我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爸爸和妈妈都在四川甘孜藏区工作,因此结识了许多藏族朋友,其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藏族妇女和我妈妈关系特别好,我管她叫德桑阿妈。每天父母上班工作之前,就会把我送到阿妈家,托她照看我。一呆就是一天,傍晚时分,爸妈从单位回来,才会把我从她家接回,中午我就在她家吃饭。阿妈虽然不是美食家,但是她每天中午总是变着样给我做吃的。糌  相似文献   

19.
冬天给了你一身肉,夏天的花裙子却在向你招手,所以这个春天你应该为身材做点什么。有这样一种东西,它不在乎你吃不吃肉、不在乎你运不运动、不在乎你每天吃几顿……它的本职工作就是把你的脂肪“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一位彝族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过彝族:“当你走进彝家山寨的瓦板房,围坐火塘边大块大块地吃着坨坨肉时.你会发现这比吃城里餐馆那些肉丝、肉片要有意思;当你喝着彝家的圆根酸菜汤时,你会感觉这比城里餐馆的高汤还要有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