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云南省情况,分析了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简述了3S技术(RS、GPS和GIS)及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并就3S集成技术在我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监测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当前3S 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水土流失监测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萍乡市安源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为例,阐述了3S 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3S 技术具备高效的数据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其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从1999年7月到2003年9月开展了国家“948”项目——“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动态监测系统技术引进”。在引进国际先进的“3S”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针对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尺度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措施及开发建设项目的动态监测,建立了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开发了不同尺度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立体浏览系统、小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系统、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模型等应用系统,为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宏观决策提…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要求为依据,以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地面定点观测为基础、抽样调查为补充,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对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的快速监测,加快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促进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全面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科研、示范、监督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袁爱萍  段淑怀  杨坤 《北京水务》2005,(5):52-55,60
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由监测内容和指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系统、监测标准体系构成.阐述了全市山区坡地水土流失量监测、小流域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监测和水土流失过程及规律监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并对连续3年的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北京市近3年水土流失程度总体较轻,但是暴雨在局部地区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的蓄水、保土和减少污染物流失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现场实地勘测的方法,利用手持式GPS结合地形图、测距仪、地质罗盘、照相机和尺子等工具,按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对现场进行测量,并填表记录各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目前的监测手段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而且水土保持监测野外工作量大,现有测量方法不能满足快速、准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利用先进的3S技术进行监测是水土流失监测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建设实际情况,从有效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国内外流行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因地制宜地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综合采取断面实测法、径流小区法、人工模拟降雨法、稀土元素示踪法和3S等技术,可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完建期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有效监测,以便于更好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自然条件、 经济和社会特点,筛选出50个监测指标,从水土流失因子、 水土流失状况、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效果和水土保持管理等6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建了广东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为建立广东省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评价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技术对陕西境内渭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渭河流域1998年、2003年、2008年三个年份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及时、高效、准确、周期性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发现渭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从1998年到2008年这10年间有变缓和的趋势,但局部地区也有所恶化。本研究可以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依据,对水土保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能更好地改善水土流失现象,提出了区域性水土保持分析及相关监测技术。在区域性水土保持分析和监测过程中引入无人机遥感监测、高分管理监测等技术,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保证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