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织机的合理排列问题要使织机达到合理排列,其基本要求是: 1.每台织机占用的厂房面积要尽可能小,也就是在相同面积的厂房内排列尽可能多的织机,以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 2.机台之间要保持必要的工作间距,以满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宽幅布机还不够多,尤其是70英寸筘幅以上织机更为缺少,要大量生产70英寸左右的宽幅织物较困难。1965~1970年我厂曾接受外商订货,生产193厘米宽纯棉平纹、170.2厘米宽人棉平纹等双幅织物,作为工业用布和床上用品而出口。当时我厂只有1511型44英寸筘幅的织机,又无多臂设备,我们立足于现有设备,使用踏盘式开口机构,采用双层织法,在不增加设备情况下,为用窄幅布机织宽幅织物提供了一种方法。现简要介绍当时制织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宽幅织物在使用上经济合理,国内外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此,我厂结合老机更新,改建一75英寸织机车间。车间位置选定以后,确定柱网尺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柱网尺寸的确定,应以织机的排列为依据,适当照顾其它一些情况。 1515型75英寸自动换梭织机外廓宽为3171毫米;若盘片φ550毫米,则深为1635毫米。各弄宽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厂织布车间柱网尺寸为12×12米。原安装1511型42英寸和1511-M型44英寸织机,每柱网内排列为:垂直天窗方向六排,平行天窗四排,共装二十四台。 1985年,我厂更新狭幅老机,改装1515型70英寸自动换梭织机460台。由于阔幅新机尺寸加大(机宽3044毫米,机深1596毫米,使用φ495毫米的织轴边盘),如何在原有柱网中合理排列新机,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制织幅宽47英寸13/13(45×45)涤棉细布时,使用织机以不窄于56英寸为宜。我厂将42英寸的1511型织机改为52英寸,共312台进行制织。上机后筘幅已到最大限度,内侧边撑盒(L49×50)紧接纬纱叉支持 J  相似文献   

6.
改造加宽为56英寸的主要原因 1972年我厂为适应外贸出口和市场向宽幅化发展的要求,更新安装1515M型56英寸织机500台,开车七年多,所产45×45 110×76 47英寸涤棉细布,坯疵较少,白坯出口和印染加工出口均受到用户好评。但该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特别是制织涤棉细布条影较深,成了改善实物质量的障碍。1979年为创名牌产品,开始研究用1511 G型44英寸织机改造加宽为56英寸(以下简称1511 G型56英寸织机),制织涤棉细布的试验,在两台样机上取得预期效果后扩大10台,经过鉴定又增装30台,截止1980年8月底共开出160台,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逐  相似文献   

7.
现有棉纺织厂利用44英寸织机厂房,更换56英寸或75英寸织机增加出口创收外汇能力,在难于改扩建厂房的情况下进行老厂改造。在原来柱网尺寸条件限制下安排较宽织机是比较困难的。今介绍不同结沟和柱网尺寸厂房的织机工艺排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织机由原来普遍采用的44英寸筘幅逐渐向56英寸、63英寸、75英寸等宽幅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厂安装了112台63英寸筘幅织机和180台75英寸筘幅织机。根据使用44英寸织机的经验,考虑了有关因素,确定了112台63英寸筘幅织机的排列尺寸如图1。  相似文献   

9.
56英寸宽幅织机,有的是用44英寸织机改装的,有的是新设计制造的,如1515型-56英寸。在老厂改造中,机器排列限于条件常常不大合理。但对新厂设计,排列1515型-56英寸宽幅织机,必须在满足生产条件下,排列得既经济合理,又科学实用。我们在设计中,得到一些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研究。一、工艺排列设计的基本原则1.尽可能考虑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按工艺流程、工人操作、  相似文献   

10.
从1991年以来,我厂开始生产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全棉排穗割绒茶巾”。 这种产品的特点是:正面(需割绒面)双毛环,两端平织面后均有一英寸长毛经和地经形成的排穗。接受合同后,我们对GA611B型44英寸织机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织机生产双、单毛织物没有困难,重要问题在于平织后的排穗及排穗的长度不能自动控制。对此经过多次研究、试织,我们将GA611B型44英寸织机部分机构进行了改造。 首先,将该机自动换梭轧梭自停机构进行了改装,使织物织完毛心和平布后自动停车,然后,用过经纱的方法形成排穗。控制自停的改造方法是:把N70从N66上取下,将一根直径41毫米左右,长17厘米的铁丝弯  相似文献   

11.
1960年我厂将1511型44英寸布机改造为68英寸布机240台,经过16年的生产实践,运行基本正常,但亦存在机架颤动、筘帽钢性不够、梭子飞行不稳和出梭口夹梭尾等问题。1974年为适应市场双幅布的需要,在既定柱、网尺寸的条件下,选取最大限度的改造宽度,决定再将部分1511型44英寸布机改造为70英寸,我们结合原68英寸布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对投梭、开口、打纬、机架、缓冲等部分作了相应的改进。通过两台样机试装、试织又扩大为14台,经试验改进后,于1976年总结定  相似文献   

12.
日产公司在美国设立的织机介绍陈列室,展出一台小型的(103英寸宽、68英寸深、53英寸高)筘宽为59.1英寸的织机。织造40支棉纱、经纬密度为130×72的平纹织物,车速为400转/分。这台织机是LA21S-4—150型。LA21F-4-150型是织长丝织物的。其筘幅与LA21S一4-150型相同,但织机总宽度狭1英寸。  相似文献   

13.
1511系列织机,在全国正面临老机的技术改造,这种改造不外从结构上与筘幅上进行。改造的目的除了解决产品质量、产量、机物料消耗、节能和减低噪声等问题外,为了使产品增加花色品种,不仅适应国内市场对于布幅增宽的需要,也要适应国际市场对于宽幅织物的需要。国际市场一般都需要120厘米(47英寸以上的布幅。为了适应这种布幅、很多地区和工厂近年来都在将1511系列织机向宽幅方向进行改造。有的地区根据市场需要织机改宽进展较  相似文献   

14.
上海针织十厂职工为了提高棉毛机的单机效能,在原有的15~19英寸筒径的一英寸一路棉毛机上进行老机改造,经过刻苦钻研不断改进,于1977年改装成功了一英寸二路棉毛机10台。经过三班运转考验,质量稳定,提高了效率。 改装的机台利用原来棉毛机的机架、针筒、织针等设备。加工简便,费用省,上马快,效果好,为棉毛机老机改造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技术特点: 1.三角键制造简易,三角键直接装在角尺脚上,取消了一套三角。 2.调整纱线张力的下压针三角,改用升降螺丝进行调节。 3.保全工维修安装操作方便,运转时能校正纱线张力,不会轧针脚。  相似文献   

15.
梳棉机增加卷装容量,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上海第三十三棉纺织厂利用原来老机龙头,适当改装,使梳棉条筒从14英寸增加到20英寸,容量增加一倍.由于梳棉机台排列不变,龙头不变(只需旋转一角度及调正速比),改造费用省,维修保养方便. 该机构作如下改进: 1.龙头与机台以25°角斜装,采用平牙与斜牙混合搭配,代替万向轴,如图示  相似文献   

16.
我厂都是幅宽为2.3米以上的织机,长期来开车稀弄织疵一直是个严重问题。除机械原因外与挡车工操作水平有关,由于挡车工开车时没有一个校对织口位置的基准,全凭经验根据织口到边撑匣的距离来确定。而边撑匣到织口的距离不能准确地反映织口的实际位置,所以挡车工在开车前是很难对准织口位置的,因此很容易产生开车稀弄。  相似文献   

17.
我厂使用1515型75英寸织机,生产J 40~s×J 40~s,140×72纯棉府绸。在吸收1511型织机改造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对1515型75英寸织机上所出现的一些机械问题进行了改进。一、开口机构 1.在上横梁中部加装一个小撑挡(6144),上面装上吊综轴座脚、吊综轴填木和吊综轴座盖,可解决吊综轴弯曲变形,使综框运动平稳,开口清晰,对减少“三跳”织疵有明显效果。 2.使用尼纶吊综带和尼纶综丝夹,对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伸长,稳定吊综状态,提高实物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赞比亚姆龙古稀纺织印染公司是中国援建的。目前只有1511M型50英寸和1515型56英寸两种有梭布机又无多臂设备。而目前非洲市场需要幅宽2米以上的工业用布和床上用布、装饰用布。我们立足予现有设备,使用1511M型50英寸布机,踏盘式开口机构,采用双层织法,在不增加设备情况下,织成宽幅布。现简要介绍织造情况如下: 一、双幅布的组织原理及组织结构: 双幅布,又称双层布,是在同一筘幅上将经纱分为表里两层,分别与纬纱进行  相似文献   

19.
棉纺织厂的柱网尺寸不仅影响机器排列、耗用面积和基建投资,而且还与施工条件和进度有密切的关系,是新建和扩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1965年以前,我国新建纺织厂的柱网,普遍为锯齿跨度7.8米,大梁跨度12米。这是适用于当时纺部机器规格及44英寸织机的比较经济合理柱网。1966年以后,纺织机器有了发展,生条棉条筒直径加大到600毫米,粗纱机改成高架喂入,特别是近一、二年来,56、63、75英寸织机取代了原来的44英寸织机,织轴直径加大到550毫米,因而过去的柱网已不能适应,需要通过实践和总结,找出经济合理的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上海第十三棉纺织厂在1511型56英寸织机上配套改造的情况,其改造配套项目有SHM-1型电子护经,GA611外侧式送经,GA611六页弹簧回综等60个;改造效果主要有:织疵下降45%,开车歇梭下降66%,挡车工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提高8.5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