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渡桥湖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佛子山镇西南部,渡桥湖的综合治理规划充分发挥湖泊的洪水调蓄、农业灌溉、水质净化、观光旅游等一体化功能,为保证渡桥湖湖泊整治后的水质达标及后续渡桥湖区域的绿化治理达标,需完成渡桥湖区域的生态修复设计、绿化景观设计和生态停车场设计,根据相应的设计结果计算渡桥湖区域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渡桥湖区域的生态修复设计及景观设计可以使渡桥湖区域水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永定河历史上是一条排洪河道,治理多以防洪减灾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起,永定河水量逐年减少直到下游出现断流,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对河道的治理理念发生了转变,由单一防洪治理逐渐转变为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经过多年运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跨河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加之近年来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施,自2019年起连续五年大规模的生态补水,实现了全线通水,初步实现了打造“流动的河”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永定河实施综合治理前后的河道现状,并对新时期永定河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永定河新时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述永定河城市段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河城市段的生态修复是按照"以水带绿,以绿净水"的新理念,研发了基于干涸条件下的再生水补渗及生物为主的河床、滩地、堤防的生态修复新技术,营造"丰水多蓄,水少多绿,湖泊与湿地交替"的城市湿地型河流。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结合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的研究、规划成果,对河床、滩地、堤防的生态修复,营造水绿相间的生态走廊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陆雪华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3,(3):53-58
受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我国湖泊水域面积正在急剧缩减,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如供水、调节气候、沟通航运、繁衍生物等大幅度降低乃至丧失,严重影响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湖泊生态修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整理并分析了上海市元荡湖存在的问题,利用湖区现状构建了包含湖、湾、池、湿地、河等多种水体形态的层次水体净化网络,探究了湖泊滨水岸线生态修复技术在元荡湖的应用方式。通过岸线贯通及水生态提升等修复措施,元荡湖修复工程区域内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该修复工程为构建协调的流域生态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及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9年北京市对永定河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创造优美的生态水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专门建立与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及运行相匹配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提出了建立地下水监测井网络等确保流域地下水水质的安全措施;建议协调各方面利益,统筹永定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快制订体现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永定河流域发展规划,使永定河的生态修复真正造福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姜文超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1)
本文以东汶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为例,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对该地区的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河底清淤,软质河底、地形泡、滚水堰以及河心岛的构建方法,达到了控制水位、控制流速、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的目的,改善了湿地水质较差的问题,完善了湿地生物系统,丰富了食物链层级,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问题。可为类似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城镇河道建设中普遍存在生态破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城镇河道治理时,运用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城镇河道生态水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阐述了国家部署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背景及目标,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措施与成果.北京已建成"五湖一线一湿地"工程,为京西地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有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探索"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技术路径,总结分析出"湿河底、拉河槽、定河型、复生态"四阶段治河思路,为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文章阐述了扎兰屯市卧牛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兴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3):226-231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且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城市河流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城市河流的现状,如直线化、平面化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劣、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水景观缺乏等,分析了造成城市河流当前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二是人类规划利用城市河流的理念不当。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方法(多自然河流建设,生态技术的应用,创造适宜的生境,利用城市水文循环过程等)及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的主要因素(合理的可见度、景观异质性、自然因子的有机融入、文化底蕴的挖掘等),并探讨了未来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在湖滨拟建3个生态湿地,使3个湿地之间的水域形成静水区,里面种植水生植物,来达到生态修复的效果。通过在湿地内构建不同类型的水生生态群落结构,降低区域蓝藻水华的入侵几率,保障工程局部湖区水质和生态安全。生态湿地填筑采用干挖干填方案,结合生态清淤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湖盆底泥,变废为宝,避免外购土方,对降低工程投资十分有利,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